农村没有双11,二选一是常态

科技新闻 2019-11-0173未知admin

  划重点:

  1

  从2019年双11开始,随着拼多多上位、苏宁国美等也加入战局,阿里和京东“双强”局面正悄然改变。

  2

  然而,双11的诟病也很多,比如双11优惠力度难算清、玩法创新少等,电商平台“二选一”也成为行业潜规则。

  3

  虽然下沉市场成各大电商平台必争之地,但这并不代表大众市场完全被覆盖,农村依旧很多用户并不知道“双11”是一个重要的购物节日。

  本文由腾讯科技与十里村联合出品

  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节即将到来,今年是双11的第十一个年头。

  自从双11诞生以来,每一年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这是由中国人民创造的新节日!

  双11的变化

  1、一超多强,巨头混战

  若在此前谈起双11,主要就是阿里和京东的事情。阿里在2018年双11当天成交2135亿,京东双11期间的交易额是1598亿。

  而从2019年双11开始,双强的局面正悄然改变。

  a、拼多多上位

  最新数据显示,拼多多的活跃买家为4.83亿人,人均消费额达到了1468元,而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用户数为3.21亿。

  拼多多的爆发,已经从用户量、日订单、实际GMV、市值均全面超越京东。不仅京东着急,阿里也更急。

  2018年拼多多试水双11,交易额为94亿。今年预计在300-500亿之间,突破千亿也许就是2-3年的事情。

  今年阿里和京东都已经开完双11发布会,表达了自己参战的决心。虽然拼多多还没有开,但狮子越沉默,越是不好惹。

  但评价京东也不能纯粹从订单的角度看,毕竟京东相比于拼多多,在超市、生鲜、医疗、物流、金融等领域都有布局。拼多多未来想要做的更大,也必须要走这样的道路。

  另外,拼多多在今年一直反攻一二线,期望获得主流消费人群的份额,提升客单和GMV。但目前来看,高品质家电、国际大牌、海淘等产品,拼多多销量还是比较困难的。

  这方面拼多多和京东、淘宝、唯品会还有差距。

  b、苏宁是长期主义者

  另外,苏宁、国美等也相继加入战局。

  尤其是苏宁,今年在多项数据上的表现还是十分抢眼的。虽然双11要突破千亿还很难,但实力不容小觑。

  苏宁是目前所有电商平台中,唯一拥有自己的线下大型综合超市、广场、影院、小店、社团、物流等全渠道的平台。尤其是苏宁在四五线乡镇的布局,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网络图:苏宁小店

  目前,苏宁小店已经突破 6000 家,覆盖300个城市,近30000个社区,过亿用户。而苏宁零售云店也已经突破了 3000 家,苏宁实现了百城千县破万店的布局。

  其中苏宁小店的苏小团社群团长,在818期间突破了6万人,苏宁的计划是今年底招募10万人,通过社群触达5亿用户。

  同时刚刚加入苏宁阵营不到一个月的家乐福,依托210家门店首次参战“双十一”。未来将布局500家门店,上线家社区履约中心,全面升级到家服务。

  去年双11期间,苏宁易购门店超过5000万人次进店购物,苏宁小店为500万人提供邻里服务,苏宁影城超过20万人进入影城看电影,苏宁广场为1500万人次提供购物。

  所以今年苏宁也并没在线和“猫狗拼”硬刚,而是夯实线下优势,发力线小时生活圈的零售方案。

  最重要的一点,相比京东和拼多多,虽然规模上还有差距,但苏宁赚钱啊!

  2、多行业参与

  双11已经不是阿里的代名词,也不只是纯C2C电商狂欢节。

  其实各行业,很早就开始加入到双11大促销中来了。

  我们熟知的云集、贝店、斑马会员、粉象、花生日记最近都陆续召开了双11动员会,试图在一年一度的大促中,分得一波羹。

  虽然和大平台相差甚远,但是都有过亿的表现。如2018年云集双11交易额是25.9亿元,环球捕手5亿元,花生日记13亿元。

  另外像外卖、医美、知识付费等行业,均在双11期间有大额优惠活动。

  所以双11除了关注大盘,每个创业者或者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把更多目光聚焦在自己的业务上,你们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的双11?

  做房产的,卖车的,线下餐饮,影院,旅游景点等等,其实都可以加入。

  双11已经是消费的代名词了,从衣食住行到玩乐游娱,任何从业者都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

  3、线在线下的布局开始逐步加快,超市、卖场、门店、商业街等均加入这场狂欢。

  a、线上线下同价

  大家喜欢在网上购物除了商品丰富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价格便宜,因为商家少了铺租等成本。所以以往线上的价格更有优势,哪怕线下可以直接拿货,大家都愿意再等几天。

  而对于线下商超,渠道必须要提前把货从总部发到一线,为了做到同步上线,有的偏远地方至少需要提前半个多月发货。

  c、线下优惠更多

  而在线下,差不多的预算,花的更实在。除了常规的地推、邀约活动外,有更多的预算留下来做实质性的客户优惠,包括联合同行业做活动。

  d、线下服务更好

  其实线下导购也能干这样的活,只不过传统的门店导购服务能力和销售意识还没跟上,远不如四季青档口T台上的服装模特来的专业。

  所以线下导购如果专业,能面对面给你很多指导和意见,尤其是服饰、美妆、个护相关的。

  另外提一句,想做门店社群运营的,有没有把门店的客户导流到企业微信或者带有个人人设的微信里?

  这和线上熬夜抢,套路多,抢不到、客服响应慢等相比,线下服务做得越好,就会越有生意。

  4、时间跨度长

  但现在我们能明显的看到,双11已从一星期,变成半个月,再到现在的一个月。

  5、多渠道营销

  a、营销娱乐化

  猫晚目前的流量,已经不逊于各大省级卫视的跨年会,参演嘉宾也堪比春晚。比如:科比、吴亦凡、章子怡、胡歌、易烊千玺、陈奕迅等顶级流量明星都曾出席参加。

  b、营销全域化

  各大城市的代表性建筑,广场、交通枢纽、省市级卫视均已覆盖。

  双11,连农村的墙体广告都不放过。

  要知道2018年淘客分佣超过300亿,有8家佣金过亿的平台。

  每年双11当天靠淘客带去的交易额至少过百亿。

  6、万能的双11

  今年的双11,淘宝、京东、苏宁也均在房产上开始大规模尝试,纷纷拿出数万套房源销售。

  所以,以后线下销售的日子会很难熬。

  销售要自己努力学会在线上做销售,线下做服务。

  因此,想赚点小钱的,做直播相关的培训也有机会。尤其是针对传统公司、渠道和电商转型的。

  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坏,双11的诟病也很多。

  1、算清优惠算我输

  还有,是真的算不清楚,到底如何买才是线优惠,堪比做高数

  2、玩法创新少

  无非就是签到领券、满减、满赠、定金翻倍、跨店满减之类的,包括盖楼这种裂变活动。

  3、关于二选一

  a、二选一是行业潜规则

  但这种潜规则不止存在于电商行业,而是各行各业都有。

  平台为了二选一,愿意给配合的商家更多的展现和流量扶持。而线下如充电宝等品牌方,为了排他,则愿意承担更多入场费。

  b、为什么要二选一

  1、获取独家:

  2、锁定客户:

  而许多用户对于一些品牌有极高的喜爱和忠诚度,所以谁抓住商家,就抓了用户,也自然就保证了最终的交易额。

  3、防止对手:

  一是为了打消用户对拼多多假货的刻板印象。

  c、二选一,会一直存在

  大家有时候不能以所谓的抑制创新、发展等等为借口,自己不强大,是不能给自己找理由的。

  4、陪跑和陪玩

  其中实际支付、实际订单都是个迷,还有被诟病的高退款率。

  农村“没有”双11

  打破记录已经成为双11的常态,今年在三四五线城市也是各大电商平台必争之地。

  但这并不代表大众市场完全被覆盖,拼多多在大众市场也还是保持领先优势。

  a、不知道

  我也问身边几位家在临安、宣城、保山、赣州等地同事,他们的父母亲是否会在双11买东西,大部分的答案是不会,因为他们的父母也不知道双11这一天是个重要的购物节。

  这就像许多年轻人会关注万圣节,

  过圣诞节,参加

  跨年晚会,但在很多父母亲的认知里,万年历上的节气和节日才是最熟悉的。

  线上广告铺天盖地,无孔不入。但是四五线除了商超内部外,其他地方比如步行街、美食街,乡镇的中心街道,双11的营销氛围并不浓厚。所以每当双11当天,大家从凌晨开始疯狂抢购的时候,许多中老年人早就睡觉了。而白天,他们一切照旧。

  网络图:乡镇赶集

  算不清楚优惠,页面操作还很麻烦。要知道,目前有超过80%的老年人触网需要帮助。

  c、双11率会成为重要参考指标

  “双11率”

  目前在乡镇农村,不仅触网率低,双11率也很低。我相信未来双11率会是衡量一个地方、一家企业电商化、新零售化重要的参考指标。

  平台:今年阿里双11,预计会服务5亿消费者。而2019年6月,淘宝、天猫在内的最新用户规模达7.55亿,仅以此为假设,那我们认为双11淘宝用户的双11率为66%。

  企业:一般中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产品线、业务线。比如平安、苏宁旗下都有金融、旅游、体育、医疗、卖场等等。那么一家企业是不是全BU、全产品、全渠道都参与了双11?所以企业的双11率是多少?

  政府:

  鼓励更多个体、企业参与双11,这也将成为政府重要的民生经济事项之一。所以未来,政府也许会有自己的双11率。

  未来的双11

  每年的双11,都有新花样、新业态、新品牌、新成绩,那么关于未来的双11,我自己也有一些大胆的猜想:

  1、万亿目标何时才实现

  2018年双11的增速为29.3%,首次跌破30%。双11高速增长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按照这样的增速,乐观估计,也要8-10年左右。

  2、双11会不会放假?

  也许未来在国家相关的会议上,会有委员提出这样的建议。

  而未来晚上上网买,白天逛街买。

  比如黄山到杭州,杭州到周报的上海、南京等地,都可以实现当天往返娱乐购物消费的。

  3、线

  但并不代表他们没需要,没有消费能力。

  数据显示,50岁以上的老年人触网普及率不到2成。反观每年的春节赶集,每个乡镇上都是人山人海。

  同样的价格,同样的品质,直接把产品和优惠送到家门口。

  如果有地方政府的主导协调,大平台的合作力推,和有门店覆盖能力的品牌商家参与,其实是有可能实现千县万镇线、直播会越来越重要

  去年淘宝直播已经超过千亿交易额,直播的进店转化率高达65%,直播带货过亿的主播超过百位。

  图左:薇娅

  预计2019年直播的交易额在2000-3000之间,而2020年很有可能突破5000亿大关。

  2018年淘宝GMV4.82万亿,个人认为未来的直播卖货占比将超过30%。

  所以,希望所有的卖家要重视,这同样也释放出一个信号。作为电商从业者,短视频/直播卖货,将是必备技能,未来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会更多。

  所以未来要实现更多的线上线下联动,门店的覆盖密度和服务能力会越来越重要。

  6、海外是不是也可以复制?

  物美价廉,优惠促销这件事情,相信不仅是中国人会感冒,应该全世界人民都喜欢。

  未来阿里要实现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送,就要让更多海外人民参与双11,让更多中国商品卖出去。这既是壁垒,也是难度极高的挑战。

  7、新产品、新技术、新体验带来新消费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将会有更多新的科技产品出现。

  比如智能手环、眼镜、音响、全息投影、智能汽车、柔性手机、可折叠手机,还有智能医疗产品等都将会很抢手。

  b、购买端:随着5G的逐渐普及,会有VR购物,智能搭配,3D全息触控的购物新方式。包括以后抢购商品,很有可能会解放你双手,你只要打开电视,语音或手势操作加入购物车、人脸识别或语音识别即可下单成功。

  另外未来在配送方面,无人机/无人车/智能仿真机器人配送会成为新的运力模式。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