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俊昊:从社会学学生到著名导演

体育新闻 2019-11-2576未知admin

  当奉俊昊在戛纳电影节捧起金棕榈奖杯的时候,韩国总统文在寅给他发去贺信,信中说今年是韩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寄生虫》得到金棕榈奖是给韩国人民一份有意义的礼物。

  在这周刚刚结束的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上,韩国导演奉俊昊的类型电影《寄生虫》获得全体评委一致通过,摘得了最高荣誉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第一次将金棕榈授予韩国影片,奉俊昊也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韩国导演。

  在获奖感言中他谦虚地表示,“虽然今天拿金棕榈的是我,但我不认为我是唯一一个能拿金棕榈的韩国导演。”

  奉俊昊和戛纳的缘分十年前就已开始,2008年,他凭借合拍片《东京!》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2017年,与Netflix合作的《玉子》让他首次入围“主竞赛”单元。《寄生虫》是他十年来导演的第一部韩国本土制片电影,不管是对他本人、还是对整个韩国电影工业,都是一次极大的褒奖。

  不可否认,奉俊昊一直是韩国电影工业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作品既有类型化的语言,又有对社会议题的深刻思考,能将这两者成功融合的导演不多,奉俊昊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成熟导演应该有的职业修养和人性关怀。

  奉俊昊1969年出生于韩国三大城市之一大邱,家庭给了他最早的艺术启蒙。他的父亲奉尚均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外公是韩国一位有名的作家。此外,他的哥哥目前是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一名英国文学教授,姐姐则是一名时装设计师。在一档韩国访谈节目中,他形容童年的自己是一个“怪胎”,并没什么朋友。

  80年代,在韩国观看电影的渠道还不是很丰富,中学时期的奉俊昊对电影的认识更多来自电视。通过电视他观看了大量外国电影,对拍电影这件事产生了浓厚兴趣。但是由于父母反对,高中毕业后他并没有进入电影相关专业就读。20世纪80年代末期,奉俊昊考上了韩国名学府延世大学,主修社会学。

  因为热爱,他还是选择参加了学校的电影社团。据称,大学时代的他会反复观看一部电影,仔细分析每一个场面。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成了杨德昌、侯孝贤、今村昌平这些电影大师的忠实影迷,他们也的确影响了奉俊昊之后的创作。

  在后来的媒体采访中,他回忆这段大学经历,“我其实不懂社会学,也不喜欢我的教授们。我的精力都花在电影社看电影……尽管我也毕业了。”

  就像很多导演一样,奉俊昊的导演生涯也是从拍短片开始的。1993年,他以编剧和导演的身份拍摄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白色人》,这部18分钟的短片讲述了这样一个带有恐怖色彩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名叫W的普通中产阶级男人在上班路上发现了一个被斩断的食指,然而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与好奇,对他来说这仅仅是一个有趣的玩物。当天电视报道了一名男子因在一次劳动事故中失去手指而袭击其老板的新闻。等到第二天,W把这个捡到的手指喂给了路边的一只狗。

  大学毕业之后,奉俊昊又进入韩国电影研究院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系统学习。这一时期他进行了更多的电影实践,除了编剧和导演,他还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尝试了诸如摄影师和灯光师的工作,比如就为同学、知名导演张俊焕的短片《2001想象》担任过摄影。

  1994年临近毕业时,奉俊昊用16mm胶片拍摄了自己的毕业作品,《镜头里的记忆》(5分钟)和《支离破碎》(30分钟)两部短片,并受邀到温哥华以及香港国际电影节参加放映。

  《支离破碎》让他名噪一时,大他六岁的前辈、拍摄了《老男孩》和《亲切的金子》韩国知名导演朴赞郁还专门打来电话表达自己的欣赏,后来奉俊昊拍摄了他的首部英语电影《雪国列车》,制片人正是朴赞郁。

  从韩国电影研究院毕业之后的5年对奉俊昊来说是黑暗的5年。他没有拍出过一部作品,长期失业,还因为结婚生子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只能靠着给别人写剧本或是从事其他电影相关工作来留在这个行业:

  1996年,他在由7名韩国导演执导的短片集《啤酒比爱人还要好的七个理由》中担任编剧之一;

  1997年,担任了韩国导演朴起镛执导电影《仙人掌旅馆》的编剧及助理导演;

  奉俊昊真正意义上的长片处女作是拍摄于2000年的《绑架门口狗》,这部电影的制片人也正是之前在《仙人掌旅馆》和《幽灵号潜艇》有过合作的车胜宰。

  《绑架门口狗》讲述了一个因不懂巴结上司而失去了晋升机会的大学讲师“绑架”邻居宠物狗的故事。

  尽管口碑不差,且受邀参加了包括圣赛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等在内的国际知名影展,但这些都无法掩盖《绑架门口狗》在商业上的失败,评论界也很快对它失去了兴趣。

  有人说《绑架门口狗》里不善交际、事业挫败的大学讲师就是当时奉俊昊本人的真实写照(甚至电影的取景地就是他在结婚后和妻子住的公寓楼)。事实是,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奉俊昊常常对忠武路(注:首尔最著名的电影街)的商业电影制作体系感到无所适从,他在回忆观看电影首映的情形时说,在片尾字幕还在滚动、影院灯未亮起之前,自己就赶紧逃离了座位,走出影院平静了半天。

  之后的三年对于奉俊昊来说是蜕变的三年。《绑架门口狗》票房的惨败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起拍电影的意义,曾经的他以为为自己而拍电影就是观众想看的电影,不愿放弃自己的艺术片追求,耽于幻想。

  直到《杀人回忆》面世,奉俊昊终于成为一个有着成熟世界观和创作理念的商业片导演。

  《杀人回忆》是奉俊昊导演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光时刻,这部电影让他同时收获了口碑、名声和荣誉。

  奉俊昊从小就有一种“黑色”情结。他回忆起儿时和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收看警匪剧《搜查班长》的情形;1978年,9岁的他去大邱的电影院看《音乐之声》,不同于别的孩子,他对这部美好歌舞片印象最深刻之处竟然是片尾躲避纳粹追踪的惊险戏码。

  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他为什么会选择悬疑犯罪作为新片题材。《杀人回忆》的故事背景正是发生于1986年至1991年轰动韩国的京畿道华城郡连环奸杀案,这也是韩国历史上的一桩悬案,至今未破。为拍摄这部电影,奉俊昊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据称他走访和调查获得的素材已足够拍摄一部三十集电视剧。

  不过电影起初的筹资之路并不顺利,因为上一部《绑架门口狗》的惨败差点拖垮了制片公司,《杀人回忆》在立项之初就遭遇了投资人纷纷要求撤资的尴尬场面。所幸当年的制片人车胜宰并没有放弃奉俊昊。

  这部电影也开启了奉俊昊和演员宋康昊这对“黄金搭档”的合作之路。有趣的是,宋回忆与奉俊昊的合作说,当他还是一个到处试镜找表演机会的小演员时,就曾收到过当时身为一部电影助理导演的奉俊昊的鼓励短信,“很遗憾这次没有适合你的角色,但我很喜欢你的表演,以后有机会一定合作。”

  那是在《杀人回忆》开始拍摄的五年以前。在《杀人回忆》决定找宋康昊做主演的时候,他已经是主演过《茅趸王》、《共同警备区JSA》和《我要复仇》等影片的知名演员,但他很爽快就答应了导演的邀约。

  2003年5月2日,《杀人回忆》正式在韩国上映,并最终收获525万的累计观影人次(注:韩国的电影票房的计算方式为按人次计算),是当年韩国最卖座的电影。奉俊昊和宋康昊也凭借该片分别获得了有“韩国奥斯卡”之称的大钟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

  时至今天,《杀人回忆》已经被世界无数机构和个人评为“韩国影史最佳”,它的中国“门徒”们,在近几年也拍出了诸如《东北偏北》、《黑处有什么》和《暴雪将至》等等致敬作品。没有人会忘记电影结尾,宋康昊面对镜头时充满疑惑的表情。

  如果说《杀人回忆》更多是为奉俊昊树立了个人口碑,真正在国际上取得商业成功、让他被国际主流观众接受的,是3年后上映的《汉江怪物》。

  不过这部科幻题材的灾难片起先并不被外界看好,一方面因为和奉俊昊之前的电影风格迥然不同,另一方面因为大投资和大量的特效制作(总投资达到了1200万美元),也增加了电影在内容的把控上的风险。

  导演常向媒体回忆自己高中时经历的一个超现实场景,在准备参加高考期间,有一天他望向窗外,看到有一个“怪物”似的不明物体就盘踞在汉江边上,那种四目对视的感觉一直在他心中挥散不去,因此拍摄怪兽片的种子就此种下了。

  他承认,“拍摄视觉效果上有真实感的怪物”很难。为此,团队找到了曾参与《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特效制作的美国The Orphanage公司来监督《汉江怪物》的总体特效效果,同时也和制作过《指环王》系列和《金刚》特效的新西兰Weta Workshop工作室,以及获得过奥斯卡奖的澳大利亚John Cox’s Creature工作室有合作。

  为了塑造一个可信的怪物,他花了很长时间思考怪物如何生存、如何行动、如何吃东西、如何排便等等问题。在开机之前,他也仔细考察了汉江的水文、天气情况,以便更好地安排机位。

  经过3年的创作,《汉江怪物》最终于2006年7月在韩国上映。据报道,当时全韩国1800块电影银幕中有超过三分之一都在放映这部电影,创下了全国同时在映电影银幕数量最多的纪录;最终观看人次也达到了1300万,超越了前一年《王的男人》保持的韩国票房历史最高纪录。

  很快《汉江怪物》就成了各国发行商争抢的香饽饽,奉俊昊也凭借这部电影跨出了商业上国际成功的第一步。更难能可贵的是,除了让人炫目的特效,电影的艺术性也得到了充分保留。

  《汉江怪物》在美国发行后,奉俊昊很快收到了不少好莱坞公司寄来的剧本。听了不少去好莱坞发展的导演最终失去作品控制权的故事,他并没有急着答应,“尽管也有有趣的剧本,但觉得不是我发自肺腑的东西”。

  2009年奉俊昊拍完韩国本土制片的电影《母亲》之后,选择了同其他国家的制片公司合作,这才有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电影《雪国列车》(2013年8月首映)。

  这部电影的制片方来自韩国、捷克、美国、法国等国家,演员则启用了许多好莱坞演员(比如为中国观众熟知的在漫威电影里饰演美国队长的克里斯·埃文斯)。在当时的媒体宣传中,很多发行方都将之包装成一部“好莱坞电影”。加上观众对于奉俊昊“类型片导演”的印象,不少人都会理解成“奉俊昊要进军好莱坞了”。

  “我没有办法控制每个国家的发行方。”2014年《雪国列车》在中国上映时,奉俊昊在接受《南都周刊》的采访时无奈地说,“我在做宣传、采访的时候,都说《雪国列车》不是好莱坞电影,是韩国电影。”

  他很在意对于自己作品的控制权,“我的韩国制片可以给我百分百的创作控制权,但我听说在好莱坞这很难,制片厂很有势力。我总是害怕会丢失创作控制权,这是我最在意的。”

  一名优秀导演会被世界主流电影工业体系吸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是有人选择了妥协,有人依然想为自己争一争。

  如此看来,这次凭韩国“原汁原味”的《寄生虫》摘得金棕榈,对于奉俊昊个人而言同样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那不仅代表着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鼓励。

  也许奉俊昊电影风格的养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好莱坞电影,不过他更像是一个好莱坞体系中的反好莱坞导演。他把自己对生命、社会和宇宙的理解融进了带着“类型片”外壳的作品里,比起职业范畴里的“导演”,他更多了一份站在文化反思高度上的“作者”属性。类型化让他获得了与大众沟通的语言,作者性则让他保留了身为一个导演的尊严。

  正如他期望中作品的样子,“我们会看到电影被按照动作、喜剧等各种类型分类,但我想拍的就是那种不知道该放在哪类的电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