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野老”与杜甫的郡望情结(2)

文化新闻 2023-10-24144网络整理知心

  这种郡望情结在杜甫暮年逐渐产生了变革。杜甫暮年说起本身杜陵人的身份时表达的更多并非身份与处境的落差,而是老年流落落难的感慨,如“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立春》)、“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体会长沙驿”《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等都是例证。杜甫暮年除了直接称本身是杜陵人外,还常常以从长安流落到荆楚的王粲自比,“接舆还入楚,王粲不归秦”(《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久客》)等皆是此类,从中寄寓遭乱流落,阔别秦川之悲。

  此时杜甫已经阔别长安,也阔别了游走豪门、干谒显贵的糊口,“杜陵”于他而言,已经徐徐褪去了功利色彩,酿成了一个在文化意义上的家园。他依然会为这个家园孤高,怀想杜陵人物之盛“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赠韦七赞善》);也会频仍回想家园光景,将其视为可以慰藉游子的家乡,如在夔州所作的“杜陵斜照晚,潏水带寒淤”(《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家乡樊川菊,登高素浐源”(《九日五首》)等,乃至在泛舟嘉陵江时,城市想起长安四面的渭水, “祖国流清渭,现在花正多。”(《泛江》)此时他提到本身杜陵人的身份时,已经不再为身世大族而老年仍为“野老”激怒了,转而酿成了思归不得的疾苦和阔别故土的感慨,郡望情结逐渐被乡土情结更换。

  《光亮日报》(2023年10月23日 13版)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