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美的男人应该刚柔相济

情感口述 2023-01-2857网络

  我们习惯将男人的名字,称为坚强。这缘自两点理由:强大的传统文化制造了一种难以修改的认识定势;历史或是当下的男权意识,使男性始终有着话语的主导权,而这种主导权,又总是偏心地为男性脸上贴金,把阳刚、坚毅、英雄豪杰、铮铮铁骨、豪情、决绝、刚烈、打拼……等等充满力量感的美好词汇,堆砌给男人。

  于是,我们就有太多的理由相信,男人是一种坚硬生猛的动物。他是力量的雄狮,是血气方刚的勇者,是叱咤风云的大侠,是驰骋职场的英雄。我们从杰克·伦敦那儿读到男人的坚毅,从斯巴达克斯身上看到男人的雄健;从“最后一滴血”中读到男人的铁血;从高仓健的表情里读出男人的坚忍。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男人的性格组合,比金刚钻还要坚硬一百倍!男人是一种硬物质!

  男人的“暗物质”

  男人气质上的硬物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俯拾皆是。为了强化这一印象,男人的时尚表情因势而变。传来《远山的呼唤》时,中国男人学得一脸的高仓健,沉默寡言,玩深沉。据说,男人玩了深沉,还最能捕获女人心。不久,在影视圈内,奶油小生遭到了审美遗弃,深恐与“娘娘腔”纠缠不清。糙男人的市值率明显上升。哪怕你长得像屠夫,操着粗犷沙哑的喉咙声嘶力竭,依然可以成为表现粗犷美的歌星,并喻为风格独特。光头,一脸杀气,满口脏话,举止像流氓,看上去绝对像是从“山上下来”的男人,更是吃香,说明他有江湖的豪气,噬人不吐骨头,狠,爽!这一审美时尚的异变,皆源自一个核心:男人,不糙、不硬、不狠,就不叫男人。这种异变与都市文明人喜欢去非洲原始部落研究食人族出自同一心理,也与吃腻了面包咖啡又想着回头去尝尝粗谷杂粮的贵族癖好,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偏颇来自对男人的误读。对男性的审美,我们只停留在表面的质感上是肤浅的。

  男人也有一种“暗物质”。这种“暗物质”,存在于男人表面质感的背面,比如:阳刚背后的阴柔;坚强背面的柔软;铁血背后的柔情;粗犷背后的细腻。……阳刚与阴柔,坚硬与柔软,永远是矛盾的统一,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形象。“无情未必真豪杰”早已将男人英雄,刻画得入木三分。男人,其实也会流泪,也会感动,也会敬畏,也会温柔,也会怜悯,也会有童心,也会儿女情长,也会风花雪月。这便是男人真实的柔软。只是因为,男人一般表现为“男儿有泪不轻弹”,在铁血时代,容易将刚烈的一面张扬出来而已。

  前几年,有一则广告词,对男性充满体贴——“其实,男人更需要关怀”。关怀什么?关怀身体,关怀健康。坚强的男人沐雨栉风,容易被生活的风雨摧折;坚硬的男人历尽艰难,容易被重压与磨难磨损。但换种角度说,这种具体的关怀,是不全面的人文关怀。男人的柔性,需要得到释放,使男人群体的坚韧性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因为一味的刚烈,实质上更容易使男人人格脆裂。柔的介入,不是取代刚性,而是使刚性变得更柔韧。完美的男性人格,应该永远刚柔相济。

  时尚的“新好男人”

  从时尚批判的角度说,一味强调男性外形的酷,张扬变形的酷男人,是一种不完美的追求。男人的阴气太甚,柔性取代刚性,同样也不完美。这就是古时太监与现实中的“娘娘腔”、小男人最遭人嫌弃的原因。人类,总是在对男人刚柔的寻求中,陷入一种缺憾的迷茫。记得当年上海剧坛推出一部戏叫《寻找男子汉》,“男子汉”是一个符号。然而现实生活中,男人人格正在软化,男子汉的气息正愈来愈稀薄,我们有理由在生活中重新寻回男子汉的阳刚与坚硬。但时尚总是喜欢与人开玩笑。多少年之后,当各种“酷男”满街行走时,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找“新好男人”的行动。“新好男人”的概念,源自台湾。当新经济时代到来之时,男人们似乎又神气了起来,他们左冲右突,疲于奔命,在事业的名利场,搏取成功。与此同时,他们又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男人的气魄,男人的无坚不摧,男人的坚硬,但不幸的是,在男人的疏忽中,男人坚硬背后的柔软,却在一点点消退,走远。而这部分男人的柔软,恰恰是太太们最渴望与希冀的。可以肯定地说,在“新好男人”运动中寻找温柔的原生群落,正是养尊处优、安享男人打拼成果的现代女人。

  无论男人或女人,都从童年的故乡走向成熟。男人在走向社会化、成年化的同时,收拢了天真的童心。而童心未泯,几乎是每个人的天性。只是男人面对社会时,只能戴起面具,以展现表面上的坚硬。坚硬背后的真实,永远是柔软。可在冷酷的职场上,他无闲心放牧自己的童心。一旦回到眷恋的家的港湾,在天伦花园里,可能便是他展现男人柔软之美,让童心释放的舞台。

  值得作友好提醒的是:新太太们对“新好男人”的召唤,固然可能召回现代男人的心,使他们变得柔软起来,但要警惕:圈养野马的结果,也有可能失去它在自然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现代男人的尴尬正面临着坚硬与柔软的双重失落(或称弱化)。倘若顾此失彼,反会陷入更深的尴尬——使他成为不会抓老鼠,只可供赏玩的宠物猫。

  男人只能一半属于太阳,一半属于月亮。

  坚硬背后的10个瞬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10年前第一次读到鲁迅先生这两句诗时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好男儿就要如水浒好汉一样,慷慨激昂生则生死则死,坚强是男儿的本色,脆弱绝对是无能的实质。然而,现在当我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后,我离开了家乡在外跋涉,身体颠沛之余阅读书籍和观赏电影,比照文字和影像中的悲欢离合,方才晓得豪放亦要借重感激,婉约更须辅之坦荡。男人坚硬的背后是柔软,双重的性情使得男人在美学上值得剖析。其实按照帕斯卡尔的说法则更进一步,人也不过是脆弱的芦苇而已。

  瞬间1:欧阳锋独自面对着前方说话,他的眼神在游移和迷蒙之间,而前方有时是人,有时是风,有时什么也没有。他心中有些话要讲给别人听,也就是说他又要充满 地对自己再作一次清算。但他在自己的絮语中,又常常认不出自己。他一再糊涂于自己的即时虚构,似乎他是一个隐藏在内心的可怜虫,他唯有那刹那的自我。

  《东邪西毒》(1993,香港)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王家卫和张国荣用一种特立独行的手法将西毒欧阳锋的故事颠覆成一出后现代的经典文本。欧阳锋始终在孤独地言说,他冷冰地面对一切,给人的外在印象就是拒绝和破坏。言说的目的不在于倾诉,是在期待倾诉的姿态。在他的呓语般的回顾中,他明白自己的脆弱。就好像是后工业社会的一粒棋子,尽管有一颗敏感的心,然而不够勇敢,于是什么都没有达到。

  瞬间2:他一个人独自躲在大烟馆里,凭吊悠悠时光。影片就这样开始了,也这样结束。那画面无比地忧伤、传奇和美丽:结局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过程。

  《美国往事》(1984,美国)是当年最被忽视的电影,赛尔乔·莱翁内用意大利和犹太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美国,凝聚了导演对美国过去和现实的想象和虚构。三个青年和一个社区,在35年的岁月里流动。故事在错乱的几个时空里展开,美国往事在根本上是人成长的过程,潺潺如溪的音乐点出了主人公的心境。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