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和谁在一起都会幸福

情感口述 2023-02-03190未知admin

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哟!


心理学家埃里希·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

爱并非一种本能,爱是一种能力”。

我们在感情里,不能尽如人愿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大原因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去爱人。

这4种爱的方式,往往是错误的。
过度依赖
 
心理学家将婴儿和照顾者之间的互动模式定义为依恋理论。
 
其中一种依恋模式是:焦虑型人格依恋。这种依恋模式下的人会表现出高焦虑强占有欲严重缺乏安全感的特点。
 
焦虑型人格依恋的人往往过度依赖伴侣,十分恐惧分离,一旦伴侣离开自己的视线,就会惶恐不安;伴侣提出分手,她甚至可能要以自杀相威胁。

 其实,不管是不是焦虑型人格依恋者,过度依赖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互动模式。

我们不能把自身的安全感寄托在别人身上,那会让我们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

任何东西,只有握在自己手中才最安全,安全感更是如此。


过度索取
 
弗洛姆将爱区分为“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不成熟的爱所表达的是:「我爱,因为我被爱」;成熟的爱所表达的是:「我被爱,因为我爱」。
 
可见,爱是一种主动行为,它意味着付出、给予,而非索取。
 
但在现实中,不乏在感情里认为,“你爱我,就要给我这个,给我那个的人”。

对另一半提要求,这其实不可避免,毕竟我们会选择爱一个人的初心,往往就是因为对方能够满足我们某种需求。

但爱,并不仅仅止于此。

它更在于,我们能够将在这段关系中得到的爱和滋养内化为自己内在的力量,在被爱、被满足的同时,越来越懂得去满足自己,以及满足对方的需求。

正如周国平所说,“爱是给予,对于爱者来说,这给予是必需,是内在丰盈的流溢,是一种大满足。”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正确地爱他人,其实也是在爱自己。
 

过度讨好、迎合

不少女人认为只有讨好别人,才能被爱。这是讨好型人格的一种认知。

讨好的动机通常有两种,一是为了获取关注、获得他人好感、二是为了避免冲突。

很多人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的看法之上,所以她们讨好别人,实际上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保障自己的价值。
 
但其实,没有人是因为讨好别人而被爱的。

讨好型人格终其一生要学会的,是把自我价值转移到自己身上来,而非建立在别人身上。

学会爱自己,才是别人会爱你的原因。

过度共情

有共情力,是一件好事,但过度共情则不然。

过度共情,就是把自己的感觉和需求投射到别人身上,想当然地认为对方的处境就是自己所感受到的。

但有时候,这只是一种顾影自怜的行为。

在感情里,同理心泛滥,常常过度共情的人往往是“吸渣体质”。

曾经一位来犯者遭遇家暴,夫妻两人既没有孩子,收入也各自独立,可她从没想过离开丈夫。

她说,每次打完我之后他又哭着道歉,我心软就一次又一次地原谅了他。

他不打我的时候,对我还是很好的,我觉得他只是太缺爱了,如果我离开了他,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活下去。

这就是一种圣母情结。

古往今来,男人总喜欢劝妓从良,女人总想要浪子回头。

善良需要有边界,不然就会在无意中给了他人不断伤害你的权力。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爱上一个人,看起来好像是毫无逻辑,但深究起来,却是冥冥中注定了的。

我们会爱上的那类人,或者那个人,往往弥补了我们生命中的某种缺失,契合了我们内心深处,某种隐秘的需求。

所以我们说爱是一种本能。婴儿时期,我们爱父母,是因为我们依赖父母;长大后,我们喜欢上某个人是因为对方身上有我们想要的特质,但这些都属于较低层次的爱的能力。

相爱容易相处难,只有不断提升爱的能力,才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亲密关系》中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

真正的幸福,需要向内求。

通过觉察自己、了解自己、爱自己,可以让我们在生命中遭受的那些创伤得到疗愈,进而我们可以不对任何人抱有期待,而是以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尊重去爱人。

这时,我们的爱的能力就提升了。

拥有足够爱的能力的人, 和谁在一起都会幸福!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