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广为传颂的爱情竟也躲不过婚外情:出轨真的是婚姻里无可避免的劫难吗?

情感口述 2023-02-03186未知admin

点击蓝色字“”关注我们哟!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这句话大概是许多人对沈从文的初印象吧,

这样的情话,让人不自觉在心中描绘出沈从文那副情痴的模样,也让人不自觉想象她与笔下这位此生只爱过的“正当最好年龄”的女人大抵就是那种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圆满爱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当年沈从文经徐志摩推荐,到上海的中国公学任教,时年26岁,而张兆和是他的学生,18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期。


张兆和生在一个显赫的家族:她的曾祖父是清末重臣张树声,张家有良田万顷,从合肥迁居苏州之后,仍是苏州城数一数二的名门,全家人都学识渊博,自家还办了本杂志叫《水》。

张家兄妹,前排左起依次是张充和、张允和、张元和、张兆和。


张兆和五官生得精致,皮肤黝黑,个性活泼开朗,爱好运动。沈从文深深地被这个开朗明媚的女子吸引了,他对张兆和开始了疯狂的追求。


写情书,一封一封地写,直接了当,开门见山地写——“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了你“、“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既明目张胆又卑微到尘埃里。

 

他还假借老师的身份到张兆和宿舍拜访,甚至因为张兆和对自己的不领情,在张兆和室友面前号啕大哭;当时校园里几乎人人都知道沈从文在追求自己的学生张兆和。

 

张兆和忍受不了压力,到校长办公室”告状“,可作为校长的胡适却说:“沈老师追求你,有什么不妥?”甚至还说,“沈从文顽固地爱着你。”


张兆和说:”可我固执地不爱他。“


后来,经过沈从文这么穷追不舍,张兆和竟也心软了起来。


她说,“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


感情,有时候啊,考验的不是爱有多深,手段如何高明,而是一个人的耐力有多强。感动张兆和的不是沈从文的爱和人,而是他追爱路上的坚持不懈。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张兆和虽是书香门第的小姐,但却是一点小姐脾气也没有,否则,她不会轻易感动。

 

婚前,张兆和在家里吃穿用度样样都是极好的,婚后,却也开始拮据了起来。


她生性务实、理性,而沈从文却更感性、浪漫,可婚姻生活恰恰是浪漫的死对头。


彼时,沈从文回湘西探亲,生活是穷困潦倒的,但骨子里依旧还是浪漫的,他一路走,一路写信将所见所闻告诉妻子。

 

“三三啊,上次我说到山中的花事,这次,我跟你说说行船的美妙。”

 

他看花,看树,看山水,看船行泛起的涟漪,看“灯光下坐着扯得眉毛极细的妇人”。

 

然而,张兆和的回信却是:家里的米还能吃到什么时候,如果节衣缩食钱能不能用到年底?


都说不持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当时沈从文写作兼任教,收入是稳定了,但要养活一家子,还有两个孩子,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也难怪张兆和操心家里的生计。


当婚姻里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越多,彼此之间的感情消耗就越大。


或者说,婚姻是爱情的照妖镜。


有一句话很经典,恋爱的时候,男人送女人礼物,女人看到的是爱;结婚以后,男人送女人礼物,女人看到的是价格。不是女人世俗,而是婚姻里,不可能不考虑到物质。

 

显然,两人的性情、三观在婚后才渐渐显现出了差距。


沈从文用四年的时间追求张兆和,却在婚后仅仅四个月就出轨了。

 

是的,这对在世俗眼里被艳羡、被神化的才子佳人,也逃不过婚姻里出轨、反目的俗套。

 

张兆和理智而克制,而沈从文却是个浪漫多情、放荡不羁的人。我想性格上的不合也是沈从文出轨的其中一个原因。

 

沈从文的出轨对象,是个女诗人,叫高青子。


在两人初识不久之后的一次碰面,高青子故意身着“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脚穿粉色鞋子。这不正是沈从文书里女主人公的打扮吗?


一下子,沈从文就明白了高青子的用意。


高青子自称是沈从文的铁粉,对他所有的小说都非常熟悉,这让他感动。最重要的是,他在这里找到了一个男人最好使的精神春药——崇拜。


而他在有才华有主见的妻子张兆和面前,气势上多多少少还是弱了些的。


看到这儿,大家多多少少都看清一点了吧?


被仰视、被崇拜,几乎是每个男人在婚姻里的救心丸,没有了那一份被妻子仰视的要命的”荣耀“,婚姻也岌岌可危。


他们的故事在不知情的人眼里是一段佳话,可现实却和世间多少对世俗的恋人、夫妻一样逃不过争吵、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甚至还有反目和背叛。

 

在这个婚外情越来越频繁地暴露在大众视野,被越来越多人认知、乃至搬到台面上来说的时代,不是爱情变了,而是我们一直未能真正地认知爱情。


对于爱情和婚姻,我们常常就像站在橱窗外远远观望、想象的人。对待爱情,我们常常以高估的态度。


亲密关系里不可能会没有缺陷,承认和接受这种缺陷就像接受月有阴晴圆缺,一年365天不可能每一天都是晴天一样,这都是生命的常态。

 

《小妇人》里,有段话我特别感触:

 

“美貌、青春、财富、甚至爱情本身,都不能让深得上帝恩宠的人免于焦虑和痛苦,远离哀愁,也无法让他们避免失去自己最爱的东西。因为一生中,有些雨必然得下,一些日子必然会黑暗、哀伤、凄凉。”


 陈粒在歌里唱,“人生不能太圆满,求而不得未必是遗憾。”


承认人生不会有圆满,我们才能客观地看待悲欢离合,不过度怨恨,也不为妄念痛苦。

 

很多人在发现丈夫出轨前,都曾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丈夫不会出轨,正因如此,出轨带来的落差感才那样强烈,背叛所带来的伤害才显得那样深刻。


但那又怎样呢?

 

《白色月光》里,张一说:“爱永远没有错,我们不能因为受了一点伤就怀疑爱情,怀疑婚姻,那是一种很幼稚的想法。”


2018年,《人物》杂志记者在采访中国性社会学之父潘绥铭教授时问:

 

“在你的研究中,这30年来,最意外的变化是什么?”

 

潘教授给出了一个的的确确称得上是意外的回答:

 

“最意外的是我国的婚外恋,无论男女比例都在上升,尤其是妻子的婚外恋,是全球比例最高的,大概是平均每7.5个妻子和3个丈夫中就有一个曾经出过轨。”


这些数据无疑是令我们瞠目结舌的,但其实,很多婚外情就混迹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只不过是我们看不见而已。


生活不可能处处完美,尤其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在没有及时得到发泄的情况下便会泛滥成灾。


我们都有选错路的可能,只不过因每个人自觉的分寸感、毅力、三观不同,所以,总有人走向不同的路,遇见不同的结局。


也许婚外情是对每个人、每段关系的一场考验。我们都曾面临诱惑,只不过每个人的欲望不同,经受不住婚外情里的诱惑是因为它正好投射了你内心的需求。


这是一场真正的“看见”,若非觉察了它的存在,我们又怎么知道下次的路该怎么走。

 

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第二次成长,它是心灵的一次洗礼和升华,它让我们了解到自己是怎样的人,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成长,可以是成年人必经的溃烂,也可以是一场破茧重生。


所以与其执着于对方怎么就出轨了,不如寄期望于,这场婚外情能带对方、带给你们一次新生,一次对自我、对婚姻的重新审视。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有什么看法或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

情感问题可以直接添加下方导师微信号,让我们来帮助你走出情感困境。

感谢您的阅读与分享,我们下期再会!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