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发现距今418年明代古钟 时至今日依然钟声洪亮
克日,泉州通淮关岳庙在例行搜查中,发显着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锻造文物大钟一座。据悉,该古钟为铁铸钟,通高120厘米,钟口直径70厘米,胎体厚5厘米,重约350公斤,迄今已有418年的汗青。是泉州通淮关岳庙现存已知年月最早的一件贵重文物。
“这座古钟一向都在行使,每逢月朔、十五,庙里城市钟鼓齐鸣,但因为钟身铭文部门长年面向墙壁才‘潜匿’至今。”泉州通淮关岳庙董事会董事长陈庆元先容,发明古钟后,他们当即约请泉州当地文物专家考据,发明该钟与2018年12月版《泉州通淮关岳庙庙志》中记实的“关壮缪侯庙钟”年月信息高度相符,根基可以确认该钟即为书中所记实的古钟。
虽历时年月长远,但因一向悬挂于泉州通淮关岳庙正门左侧房梁,未经风吹日晒雨淋,整体生涯精采。古钟正面铭文“在城迎春门 关王庙钟 万历三十二年三月谷旦立”清楚可见。
据泉州师范学院传授吴幼雄查证,明代李光缙在其名著《景璧集》之卷八《碑记》中记实,其曾为关王庙大钟撰写碑文,报告三国时期“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福建省文物判断构成员陈鹏暗示,从李光缙碑文记实中“庙故无钟”,可知这是庙中的第一口钟,且体量较常见铁钟大。古钟的重现与李光缙《关壮缪侯庙钟记》实现文物与文献相互印证,并为通淮门曾名迎春门的史料记实提供了实物依据。
该古钟现保藏于泉州通淮关岳庙通淮文化馆三楼展厅,以同样的面孔、差异的方法供国表里信众企盼抚玩。
关公信奉在国表里普及传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漫衍活着界各地的数万座关庙在文化交换中施展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浸染。“魂归山西运城、头枕河南洛阳、身卧湖北当阳、神定福建东山、灵应泉州通淮”,一句话串联起汗青渊源非凡的中国五大关庙。
中国小康网综合泉州网、中国消息网、光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