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打着招聘小演员幌子骗取5名家长9万余元,因诈骗罪获刑
连年来,童星的话题度越来越高,成为童星不只意味着有了名气,更能得到不菲的收入。童星观念的大火激昂了憧憬影视圈的怙恃和孩子,陪伴着越来越多人追捧小歌星、小演员,也让犯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11月1日,新京报记者相识到,克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西城法院”)审理了一路以招募小演员为幌子的诈骗案。被告人于某恒久混迹于群众演员行业,在帮人先容拍媳啉程中,他发明不少家长怀揣着让孩子成为童星的空想,为了能让孩子在一部剧中包袱脚色不吝耗费大量款子,乃至可以带资进组。于某伪装成了“建造人”、影视事变圈的“强人”,借着雇用小演员、拍摄告白的幌子诈骗财帛。9个月的时刻里于某先后骗取5名家长9万余元,直到2021年4月21日被民警抓获。最终于某因犯诈骗罪、伪造身份证件罪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半,并赏罚金3万元。
庭审现场。西城法院供图
“制片人”招募小演员,家长交钱后被拉黑
“影戏《被充军者》女一的女儿沫沫正在火热招募小演员中,电视剧《雪豹2》男主的妹妹在招募小演员中……”于某将一条条信息发送到本身成立的微信会员群中,为了赢得家长们的信赖,还找工钱本身伪造了“制片人”的事变证,谎称可以辅佐孩子布置影视剧脚色,家长们看到动静后竞相报名。
进入于某的会员群必要交纳必然的会员费,于某将会员价值分了几级,平凡版2888元不保次数,一年限期,片酬不定;中级版6888元保底3次,片酬600-3000元不等;高级版15888元保底8次,片酬1500元以上。保底是指在影戏、电视剧、网大、网剧、告白、宣传片、微影戏、信息流等中布置表演。
北京家长李老师想为孩子木木争取影戏《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之长白山(603099)动作》中的一个脚色,于是凭证于某的要求分两次通过微信转账给他3888元会员费,后于某为木木布置了告白拍摄,并别离付出给李老师600元、625元的片酬。
2020年10月26日,于某汇报李老师《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之长白山动作》中的脚色已经敲定由木木来出演,但必要木木带资19800元进组,李老师将钱通过微信转账给于某后,于某便将其拉黑,报名的微信群也被驱逐了。
上海家长曹密斯相识到于某是影戏《被充军者》的“制片人”,想让本身的女儿出演影戏女一的女儿沫沫,于某和曹密斯签署了拍摄《被充军者》院线影戏礼聘演员条约,个中制片人是于某,条约明晰由曹密斯的女儿出演女一的女儿沫沫,共23场戏份,开机时刻为2021年5月1日,条约签署日期为2021年4月6日。
条约签署后,曹密斯通过付出宝向于某转账人民币15000元,后于某又向曹密斯索要3万元的先容费,曹密斯对付某的身份发生了猜疑,于某就给她发送了伪造的身份证照片。曹密斯在网上搜刮于某的名字后发明有网友称于某通过提供出演机遇骗取先容费,面临曹密斯的质疑,于某不予答理,既没有为曹密斯的女儿布置出演,也没有将钱退还给曹密斯。
诈骗5人9万余元,获刑2年6个月
9个月的时刻,于某就以相同上述的本领,打着为孩子提供拍拍照视剧及告白的幌子,先后骗取5名家长9万余元,直到2021年4月21日,民警将于某抓获。
法庭上,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查看院指控,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时代,被告人于某以犯科占据为目标,虚拟可觉得被害人的后世提供拍拍照视剧及告白等机遇的究竟,先后骗取五名被害人钱款共计人民币94468元。
后被告人于某将被害人微信拉黑、微信群驱逐,拒绝与被害人接洽,所获赃款均用于小我私人及其家人一般斲丧。另查明,当被害人有所察觉并要求于某提供住民身份证照片时,被告人于某建造了卖弄的住民身份证照片并通过微信发送给被害人以证明身份。上述究竟有微信谈天记录、银行转账记录、被害人告诉、证人证言等证据证实。
被告人于某当庭暗示认罪。被告人家眷已经替被告人退赔部门被害人丧失,被告人到案后如实供述犯法究竟,且无前科劣迹,但愿法庭对被告人于某从轻赏罚。
10月19日,西城法院审理认定,被告人于某以犯科占据为目标,虚拟究竟、遮盖实情,骗取他人钱款,数额较大,其举动已组成诈骗罪;伪造住民身份证照片,并将照片发给被害人以证明身份,其举动已组成伪造身份证件罪,依法应对其以诈骗罪和伪造身份证件罪予以并惩。鉴于被告人于某当庭可以或许认罪,且抵偿了部门被害人的经济丧失,可对其酌情从轻赏罚。最终,法院一审判断被告人于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赏罚金人民币二万六千元;犯伪造身份证件罪,判处拘役四个月,并赏罚金人民币四千元,抉择执行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赏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法官提示:当心假充身份诈骗,两个“什么”想一想
连年来,收集通讯成长敏捷,依托收集信息技能的支持,新型诈骗勾当层出不穷,肆意泛滥。诈骗本领固然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诈骗犯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骗取财帛。
法官先容,尤其与本案相同的假充身份类诈骗中,非法分子凡是会以卖弄的人设包装本身,以骗取被害人的信赖,进一步骗取财帛。诈骗分子的身份可谓是变化多端,为了到达本身的目标,他们会披上差异的“外套”,饰演各类脚色。
法官提醒,在涉及财帛买卖营业的时辰,先想想两个“什么”。一是“什么身份”:起首问问本身,想想对方的身份是什么,可不行信,真不真实,本身与对方是否是第一次打交道,怎么查明对方的身份信息等题目;再想本身的身份是什么,对方是否是真正与本身存在某种身份接洽的人,假如是没有任何接洽的生疏人,那么或许率是有所图谋而来。纵然是有接洽的人,或是熟人,也应该彻底查明对方是本人还长短法分子饰表演来的。假如对方自称是某某公司、企业的,务必查明身份、资格等相干信息。可以操作收集,通过国度企业名誉信息公示体系等方法查询相干信息。二是“什么缘故起因”:想清晰对方是出于何种缘故起因让本身付出钱款或是给以财物,缘故起因是否合情公道;再想本身为什么要凭证对方的要求去做,是否有百分百的须要性去付出对方索要的钱款,以及付出后,可否百分百获得对方所描写的“甜头”。
法官夸大,固然非法分子的身份、本领八门五花,但只要树立起较强的反诈骗意识,成立生理防地,不企图虚荣好处,明辨真伪,脑子苏醒,进步鉴戒,做到“三思尔后行,三查尔后行”,在绝大大都环境下是可以停止被骗受骗的。总而言之,天上不会掉馅饼,全国也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被幸运生理冲昏了脑子,时候保持沉着理智地思索,认清非法分子的诈骗本领,掩护自身好处。
新京报记者 张静姝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