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资讯!上海苏州河两岸贯通后游客增多,安全补丁是否打上了?

财经新闻 2023-04-11191网络

“一江一河”滨水空间的贯通,给市民生活休闲带来了看得见的福祉,也让市人大代表朱雪芹关注起“应急救援”。“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开通后,我是第一批乘客。欣赏风景的同时,我也在注意两岸救援设施的配备情况,不免有些忧虑。”

随着苏州河水上旅游巴士和沿岸观光带的开发开放,苏河沿岸逐步呈现河道游船多、两岸游客多、河畔垂钓多等景象,船舶碰撞、人员落水等事故风险随之增大。“这就给消防救援能力提出新的考验。”朱雪芹建议,相关部门在增添滨水空间配套服务设施的同时,也应构建起多方联动的苏州河应急救援体系,后者甚至更为迫切。

目前,苏州河沿岸的救援设施和应急救援情况处于什么状况,记者实地探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两岸救生设施存盲区

记者以外白渡桥为起点,沿苏州河一路向西。站在外白渡桥上可以发现,南北岸救生圈悬挂于防汛墙外侧一个看得见够不着的尴尬位置。记者尝试着将救生圈取下,发现根本够不着,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需要救人,未经受专业训练的普通市民,可能无法快速使用配备的救生设施。

继续向前,苏州河沿岸每隔一段距离,岸边护栏上会有一个安全警示牌,黄色的“当心落水”警告标志非常醒目。记者简单做了一个记录,这段距离近6公里的景观步道共计设置了约31套救生设施,一套设施由一个救生圈和一根数米长的救生绳组成,平均每200米存在一处救生设施。但记者发现,两岸救生设施的密度存在差异,侧重布置于游船码头、亲水平台等重点区域,沿途所经过的外滩源、四行仓库游船码头和两处亲水平台,合计配备了15套救生设施,足足占了近一半数量,其他路段难免就出现一些盲区。

昌平路桥附近的救生圈设施。 管天瑞摄

从河南路桥行走至浙江路桥,800米长度的景观步道,目光所及未见明显的救生设施。一位老人指着齐胸高的防汛墙说:“这么高的护栏,不会有人掉进河里。”然而,记者沿着南苏州河路走至成都路桥附近,就看到对岸有人无视岸边警示标语,翻过防汛墙,双脚悬空,坐在防汛墙边缘钓鱼。

在接近乌镇路桥的飞鸟亭亲水平台,下方的驳岸已被上涨的湖水淹没,岸边的防护铁链就耷拉在水中。环顾四周并没有看到救生设施,需拾级而上越过几个台阶,才能找到一个挂在高处的救生圈。从昌平路桥至长寿路桥,这一路景观步道也未见明显的救生设施,防汛墙是唯一的安全保障。

继续向西走,从中山公园到泸定路桥这段,除了几个码头配有救生圈等设备,沿途几乎看不到什么救生设施。在靠近泸定路桥的河边,记者看到,有人坐在堤岸上垂钓,两只脚荡在空中,没有任何围栏。离他最近的游船码头,走路至少要15分钟。一位来此散步的居民告诉记者,她曾目睹孩子玩水鞋子掉进河里的情景,“孩子想去捞鞋,要不是父母及时制止,可能也会掉进河里,而附近没有任何救援”。

泸定桥附近有居民在垂钓,附近没有什么救援设施。  王海燕摄

应急救援任务将增多

《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的目标。“要达到这个世界级水准,安全是第一关。”朱雪芹等市人大代表发现,随着“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建设的不断发展,沿岸设置了跨河桥梁、步道、亲水平台、观景棚等基础设施,水上观光、水上运动等项目也变得频繁,这些都带来人流量大幅提升。加上游船的开通,水上交通流量增大,岸上行人和船上游客落水、船体火灾等事故易发多发,势必引起水上应急救援任务增多。

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沿岸线,流经黄浦、虹口、静安、普陀、长宁、嘉定等6个区。其中,普陀区境内约21公里河岸线,人称“半马苏河”,却没有开辟消防救援通道或水域救援平台,“这将直接导致消防救援队伍接到水域救援警情处置时,无法第一时间投放水域救援设备下水,应急救援行动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据了解,苏州河水平均流量为10立方米/秒,低水位时水深2米左右,河口(黄浦公园站)多年平均高潮位3.12米,多年平均潮1.83米;北新泾多年平均高潮位2.78米,多年平均潮差0.72米,历年最高潮位4.14米。“由于苏州河岸线长,如发生事故其位置较陆上精准定位难,加之目前我们的站级水域救援分队布点零散有限,且处于刚起步阶段,在处置水域救援中技战术水平、安全评估、救援方案制定等方面相对薄弱,对急、难、险、重水域救援处置经验还相对欠缺。”普陀区人大代表姜国富说。

强化水域救援专业力量

朱雪芹等代表建议建立适应游船码头初期救援的微型消防站或志愿者队伍。针对游船和码头分别制定消防器材配备标准,重点明确救援舟艇、水域救援等专用器材配置,设置装备器材专用仓库。

据了解,苏州河水上旅游码头布局规划将在内环内设11个码头,平均间距约1.1千米;内环至外环间设5个码头,平均间距1.5千米。代表们建议,在长风码头、丹巴路码头等综合型码头处设置固定消防设施,并预留合理位置,设立常态化消防执勤点和常备救援舟艇停靠点,为第一时间抵达水域事故现场并实施快速处置提供硬件保障。

“优化水域救援力量布局布点、强化水域救援专业力量建设。”姜国富建议,结合苏州河码头建设的情况,对沿岸站级水域救援分队如何的布点、如何建设进行分析评估,必要时设置前置点,制定区域救援预案,明确相关支队苏州河水上救援任务分工,定期组织开展训练演练。“苏州河沿线支队要根据本级力量实际配备相应的常备水域救援力量,结合苏州河流域水深、河宽、流速等特点,配备适宜的水域救援器材、舟艇、车辆,做到未雨绸缪,事半功倍。”

成都路桥和新闸路桥之间的救生设备。 管天瑞摄

除了具体点位,42公里的苏州河沿岸要做一个应急救援的顶层设计。朱雪芹建议,牵头会同交通执法、港航分局水上派出所等苏州河流域执法部门以及沿线支队、运营单位建立灾害协作处置机制,通过监控视频系统、水上交通信息等关键要素实时共享机制,构建一套完整的苏州河水域救援警情协同式应急联动指挥模式,共同搭建苏州河水上旅游巴士全时段、全要素运营的“一网统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起多方联动、统一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