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询报价行为监管,网下投资者“白名单”管理指引出炉
1月3日,在证监会发布拟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进行修改、上交所就修订首发承销细则公开征求意见后,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发布了《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白名单”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指引》)。《管理指引》共五章二十四条,分别对“白名单”的分类、组织实施和应用等作出规定。
记者了解到,按照证监会的行政授权,协会建立了网下投资者精选名单评价机制,并于2022年发布了首份网下投资者精选名单。精选名单评价机制实施以来,在加强网下投资者自律管理,引导网下投资者合理审慎报价,维护新股网下发行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科创板八条”聚焦强监管防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提出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加强询报价行为监管,研究建立网下专业投资者“白名单”制度等具体措施。
同时符合五个方面要求可自主申请进入“白名单”
《管理指引》明确了专业机构投资者主动申请进入“白名单”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白名单”对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发行业务合规性、专业性等方面的筛选把关作用。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具有良好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在上一年度监管评级中,网下投资者达到A级或者相当层级以上的;
(二)具有良好的股票投资管理能力,上一年度管理的中国境内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保险资金、年金基金账户连续四个季度平均总资产以及自营投资账户股票总市值达到300亿元以上;
(三)具有独立的股票研究能力,且具有两年以上主动股票研究、投资经验的中国境内研究人员、基金经理、投资经理数量合计达到30人以上;
(四)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上一年度未受到刑事处罚,未因权益投资交易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相关监管部门采取行政处罚、行政监管措施或者被相关自律组织采取书面自律监管措施、纪律处分,未被列入关注名单、异常名单,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经营异常名录、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未发生重大经营风险事件、未被依法采取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行政重组等风险处置措施,未因自身不当行为引发负面舆情关注或者被投诉、举报并造成较大不良影响,未出现不配合相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等行政和自律监管的情况;
(五)新股报价审慎、客观,最近二十四个月内,未出现新股报价不经独立研究直接使用主承销商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或在履行完定价决策程序后人为调整估值报价的情形。
“白名单”网下投资者可获激励措施
此外,《管理指引》还明确了“白名单”应用机制。据悉,协会会同证券交易所持续跟踪监测“白名单”网下投资者在业务开展、合规风控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其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白名单”分类管理情况供相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等在分类监管、自律管理等工作中参考使用,并给予适当支持。
《管理指引》提出,协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白名单”网下投资者采取下列激励措施:
(一) 开通网下投资者注册绿色通道、减免信息报送要求;
(二)在入会、登记、备案、注册、业务创新安排等工作中,提供优先办理、简化程序或者材料等服务;
(三)选任专业委员会委员时优先考虑“白名单”机构的工作人员;
(四)将“白名单”分类管理所列证券公司记入执业声誉信息库;
(五)协会认为有必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白名单”是协会对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过往参与首发证券网下询价和申购业务情况进行分类管理的声誉管理机制,并非对金融机构的综合业务评价,也不代表协会对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未来经营情况和业务开展情况的综合判断。“白名单”不得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