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70年 高等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原标题:70年:高等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表征,是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升。
中国扫盲成绩世界瞩目
1949年左右,中国的文盲率高达80%左右。自1949年至2000年,中国用50多年的时间致力于提升全民识字率,努力扫除文盲,终于在第一人口大国完成了脱盲任务。
早在合作化、集体化和国有化时期,政府就开始了全民扫盲运动和成人识字率提升运动。各级政府和群团组织在工厂、农村、街道、部队等广泛举办夜校和扫盲班,编写识字教材,将识字率的提升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与民众的互教相结合、与青年人的发展相结合、与妇女解放运动相结合,形成了全民在田间地头、车间厂房、驻地军营等集中学习的热潮。
经过多年努力,成人识字率连年提高。在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文盲和半文盲人口(13周岁及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下降到33.58%;到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下降到22.81%;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下降到15.88%。历经50多年努力,终于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将文盲率下降到6.72%。
小学招生规模增速超初高中
在扫除文盲的同时,我国还大力兴办教育,扩展各级教育的招生规模。
上世纪50年代初,适应于入学适龄人口的增加,政府在几个合作社或一个乡办一所小学。在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成立之后,基层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在人民公社领导下,几乎有条件的生产大队都办起了小学。所以,50年代和60年代是中国小学招生人数上升最快的时期。
相比而言,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以及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并没那么多。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存在的收入差距及高校招生基本格局,高校接受教育的生源基本是城市或县城比较富裕家庭的子女。
进入60年代,伴随50年代中期及前期“人口爆炸”出生人口进入入学年龄,中国普通小学的招生人数迅速增长,到1965年,普通小学招生人数达到了3296万人,1975年达到3352万人,此后缓慢下降。
随后,由于节制生育与计划生育的影响,学龄儿童的数字开始走低,小学招生人数也开始下降。但普通初中的招生人数却有了长足增长,在1975年达到1810万人。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也达到了历史性的633.1万人。而受“文革”影响,高等教育停止了招生,在1970年只招收了4.2万工农兵生源。
1977年,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恢复,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开始平缓上升。因为高中招生人数较少,反而出现了初中考高中难于高中考大学的局面。
中国走上依法治教之路
改革开放后城乡差距的拉大,逐渐使农村基础教育趋于薄弱。中小学教师文化素质的低下、校舍的破旧失修以及学生的辍学等使教育问题日渐突出。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国家要普及义务教育。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要实施九年义务制教育。1986年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于当年7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采取强制措施保障学龄儿童的受教育权。中国自此走上了依法治教之路。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强化了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育工作。在这以后,初中招生规模和高中招生规模逐渐回升。初中招生人数在1995年达到1752.3万人,到2000年达到2295.6万人。高中招生人数在1995年达到273.6万人,到2000年达到472.7万人。
初高中、高等教育发展迎爆发期
这一时期初中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人数的提升,还与三个重要因素有关:政府层面教育投入的增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子女数整体减少之后家长一辈集中投资对子女入学的倾斜度加大。
其时,大学毕业就分配工作转变为“干部”,这是“教育有用论”的最好证明。虽然后来大学将毕业分配制改革为自主择业制,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中国人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向上流动机会,这也鼓励了家庭积极投资子女接受现代教育。
所以,90年代中期以后小学招生人数和初中招生人数的变化,基本与生育政策的变化高度弥合。在80年代中后期出生率回升过程出生的人口,在拉高90年代前期小学招生人数之后,又相继拉高了90年代中后期初中的招生人数。
但大学的扩招却拉动了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的增长。自1990年到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从60.9万人增加到100万人,仅仅增加了不到40万人。但1999年就在1998年招生108.4万人的基础上增加到了159.7万人——一年就净增加51.3万人。而2000年则比1999年又增加了60.9万人,达到220.6万人的规模。为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提升全民素质,2002年招生超过320万人,2008年达到607万人,2014年超过721万人,2018年达到791万人。
由于高中招生人数的增速赶不上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增速,这使2018年的高中招生人数与大学招生人数极其相近,仅仅为793万人。在生育政策使小学招生人数下降的过程中,初中招生人数也下降了。随后必然出现高中招生人数的下降结果。
近半90后接受过大学教育
各级教育的发展,迅速提升了中国的人力资本。在1964年,在每10万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口只有416人,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上升到3611人,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上升到8930人。
但扩张最迅速的是“高中中专”阶段文化程度的人口。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该文化程度的人口每10万中只有1319人,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上升到8039人,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上升到14032人。
就劳动力人口而言,其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从2006年到2016年,全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从6.1年上升到了10.0年。城镇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从7.8年上升到了11.2年。乡村从5.6年上升到了8.5年。
2017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GSS全国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在1990年至2000年出生的人口中,获得“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已经达到47.1%。这就是说,在1990年之后出生的人口中,获得大学文凭的人口所占百分比已接近50%。
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8.1%,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预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中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会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会达到50%。
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中国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也将会进一步提升。而这也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底气。
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