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审议的新规 意义重大
原标题:中央政治局审议的新规,意义重大!
来源: 长安街知事
1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国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此前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有个试行版,此次不仅仅是少了“试行”二字,更重要的是,审议机构规格、党内法规体系中的位阶均更高。
规格高
众所周知,此次审议的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有个试行版。2017年1月8日,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国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1月20日发布并施行,共九章五十七条。
相比之下,正式版规则是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规格明显更高。
为何当初会加“试行”二字?关于该版本的说明给出了答案:监督执纪的实践不断发展,各级纪检机关情况千差万别,有很多问题是起草规则时难以预见的。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态度,十八届中央纪委常委会建议,规则先试行一段时间,再根据实践修改完善。
施行正式版规则的信号早已发出。今年1月11日,中纪委书记赵乐际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做工作报告。谈到2018年重点工作时,他就指出,“研究修订纪律处分条例、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党内法规……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紧。”
今年8月,新修订的《中国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公布。与原《条例》相比,修订后的《条例》新增11条,修改65条,整合了2条。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在审议正式版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时,会议强调,把它上升为中央党内法规,体现了党中央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
作为治党管党的重器,党内规则制度体系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7种类型。其中,党章层级最高。
此次将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上升为中央党内法规,意味着在约束机关及相关人员方面,有了更加与时俱进、更加牢固的制度,进而有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作用大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说白了,就是自我约束,就是把纪委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纪委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干部也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两组数据可以说明:2012年底至2017年初,在“清理门户”方面,中纪委机关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系统共处分7900人。
此前热播的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魏健、曹立新、袁卫华等纪检干部,面对“围猎”执纪违纪,利用手中的监督执纪权寻租。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试行版监督执纪工作规则采取了一系列规范措施,比如明确请示报告、线索处置、初步核实、立案审查、案件审理、涉案款物管理等工作规程,以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举个例子,关于视频。今年11月初,中纪委网站公开了福彩领域4名局级领导干部忏悔的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原主任王素英哭着说“坦白交代问题撕开了心灵最丑陋的部分,却让我从内心轻松了下来。”
这样的视频可不是想拍就拍、想关就关的。试行版规则明确提出,纪检干部在同被审查对象进行审查谈话、同相关证人进行重要的调查谈话以及暂存、封存涉案款物时,必须打开录音、录像器材,将工作全程记录在案。
再举个例子,关于忏悔录。十八大以来,违纪干部的忏悔录被大量公开。比如就在最近,包括原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十九大后“首虎”鲁炜等在内,多名落马高官的忏悔书或处分决定被公之于众。
那为什么要让被查处的党员干部写忏悔录?因为它展现了被审查人思想认识的转变。试行版规则中就有规定,审查和审理报告不仅要列明违纪事实,还要反映被审查人对所犯错误的认识,附上忏悔录。
谁来监督纪委?打铁必须自身硬。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扎紧制度笼子,强化自我约束,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者“零容忍”。此次中央政治局审议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充分表明纪检机关严格自律的坚定决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带头,各级纪委也要严格落实,用具体行动塑造纪检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刘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