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师范学院教务处关于2019年报名参加绵阳师范学
阿坝师范学院教务处关于2019年报名参加绵阳师范学_院校资料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阿坝师范学院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通过教育体制机 制改革试点,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
阿坝师范学院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是学校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通过教育体制机 制改革试点,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符合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为坚持以四川省、阿坝州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和阿 坝州“三区一中心发展战略” ,积极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模 式,推进学校应用转型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 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教育综合改 革试点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川教〔2015〕17 号)和四 川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新一轮教育体 制机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川教改办〔 2017〕 5 号)等文件 的精神,按照学校制定的《民族地区高校一体化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特制定阿坝师范学院一 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 四川省、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四川 省“三大发展战略”和阿坝州“三区一中心发展战略” ,坚 持“全面实施、重点推进、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改革方 针,坚持产教融合,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 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走“共定一目标、共构一方 案、共设一课堂、共编一本书、共建一基地、共育一方人” 的六共融合之路,构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知 识、 能力、 素质一体化建设, 学校、 政府、 企业一体化联动” 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推动学校应用转型发展,不断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目标 通过三年的改革和探索,构建以四川省和阿坝州经济社 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紧紧围绕四川省“三大发展战略”和 阿坝州“三区一中心发展战略”的、体现学校“师范性、应 用性、民族性和区域性” 办学特色的“学科、专业、课程 一体化建设,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建设,学校、政府、 企业一体化联动”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学校应用转 型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 校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把学校建设成 为特色鲜明的合格应用型本科学院”的目标。 -落实应用转型发展新要求,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合格应用型本科学院”为目标,全面贯 彻国家应用转型发展的要求,落实“两评估、两转型”发展 战略,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构 建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以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落实 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创兴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加强教师教育资源配置,建设一体化人才培养师资队 伍。以全面提高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为目标,以一体 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引领,建设一体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人才需求调查研究工作。以四川省“三 大发展战略”和阿坝州“三区一中心发展战略”为引领,以 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一体化人才培养 模式构建为目标,以四川盆州山区和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为 主要方向,通过广泛的调研和深入的研究,理清人才需求的 特征、结构和发展趋势,形成为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 供科学依据的人才需求报告。 (二)修订和完善符合一体化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人才培养理念与学生人生可持续发展相符合,人才培 养目标与社会对人才需要相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 目标要求相符合、人才培养过程与人才成长规律相符合” , 按照“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评 估考核的一体化设计、培养过程的一体化实施、教学条件的 一体化建设”的原则,切实将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要求细化落 实到每门课程以及课内外、 校内外各个教学环节, 实现知识、 能力、素质等目标要素在各个培养环节中的有机融合。以职 业能力要求为导向,将各类重要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四年 培养过程中,在大一至大四的相关课程中设计能力培养主线, 统筹构建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在综合考 虑国内外专业认证标准、国内专业规范、专业评估标准的基 础上,结合学校传统服务面向的发展需求和已有学科基础, 在培养方向、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设置上突出专业特色。紧 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产教融合”为重点,把创新创 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思想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地(企)合作。坚持校 地、校企互动战略,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优质资源,开展多 种形式的合作教育; 在做实做强 “教师教育实验区 U-G-S 模 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 新机制; 深化合作教育模式, 构建 “专业+企业或行业+项目” 的合作教育模式, 把项目融合于人才培养方案, 从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 教学资源配置、 教学模式和培养途径等多个方面, 把专业和产业结合起来;创新合作教育途径,从合作制定人 才培养方案、合作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协同实施培养 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等多个方面,让校外行业、企业专 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制定和评价、参与课程体系设计与教 学、参与素质拓展活动,与企业合作开办试点实验班、合作 举办开放式命题竞赛、合作指导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 (四)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 “重内涵、强质量、创特色、铸精品” ,突出学科建设 的“龙头”地位和应用型发展的引领作用,紧贴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建设区域一流学科和特色学科。从学科间相互 支撑、互融共生着手,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育传统优势,培 育教师教育主干学科;充分挖掘学校艺术体育教育传统优势, 结合藏羌民族地区地域风情、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培育艺 术体育类优势学科;根据四川省和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实际,培育非教师教育类学科,着力构建 教师教育主干学科、艺术体育优势学科和非教师教育学科协 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实施学科培育计划和学科水平提升工程, 建成 10?15 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力争 1?3 个学科被遴选为 省级重点学科。 (五)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根据社会 需求,结合学校特色,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转变教 学方式,推进质量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专业转型发展。对专 业建设进行分类管理,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本科 专业结构调整,紧紧围绕四川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 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和阿坝及周边民族地区的需求,主动对接 行业、产业链、创新链的需求,大力发展产学研结合密切、 就业率高、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强、符合学校专业群布局 的相关专业。加强学校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推动教师教 育改革创新,改进教师教育培养机制、模式、课程,建立教 师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与评估标准; 建立并完善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育 人机制,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和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 进教师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打造教师教育品牌专业群。紧密 围绕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 展和阿坝州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 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提升学校服务民族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方向,结合学校实际,增设民族地 区急需的专业,整合构建文化艺术产品设计特色优势专业群、 民族文化艺术创作表演特色专业群、体育文化旅游特色专业 群、环境保护与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群。 (六)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 应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 准紧密对接,不断加强课程群建设和课程内容与结构的调整; 强化课程研发、教材编写、教学成果推广,及时将最新科研 成果、企业先进技术等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强核心课程教学 资源库建设,有效发挥核心课程的带动辐射作用;大力开发 能力本位和地方特色的课程教材;加强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 教材开发建设,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 开发能力本位的优质教材。 (七)进一步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 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提升学生的实践应 用能力。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 等教学模式,使知识性课程技能化、实践化,不断提升学生 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教学模式转 型。教学内容上,以岗位对接为目标,选定并重点讲授有利 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核心性、 基础性的课程知识; 考核方式上, 以考查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为要,推行“模块 考核、过程考核、多样考核” ,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多 元评价,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 (八)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按照 “产教融合、 工学结合”的要求,构建一体化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 并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全面对接生产和服务一线实 际需要,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教 师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 基地建设力度,统筹建设相对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积 极完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 探索并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方 法和手段;制定并完善实践教学监控与评价体系;完善以提 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的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 (九)进一步加强一体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根据 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以能力素质提升为重点,多举措建 设一体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引进和发展机制,修 订人才引进、外聘教师管理等制度,按需引进满足一体化人 才培养需求的双师双能型人才; 实施 “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 制定“双师双能型”教师年度培养计划,大力开展教师能力 提升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围绕核心课程群 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实现每个课程群均由 1 名专 职“双师双能型”骨干教师担任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整体规 划与建设管理;处理好规模与结构、需求与条件、存量与增 量的关系,优化队伍存量,做优增量,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学 科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 四、组织与保障 (一)明确主体责任。加强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 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施作为 学校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改革试点领 导小组要加强对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统筹管理和 指导;项目组要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作制 度、制订工作计划、加强过程管理、认真进行总结,确保项 目实施符合目标的要求;项目监督组要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 督,督促项目组按进度开展工作;项目评估组要按照评估标 准认真开展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工作,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 议;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要密切配合、主动履职尽责, 切实保障项目试点和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健全配套制度。按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要求和主要任务,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经费保障、 激励奖惩、 监督评估等配套制度,确保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 作的顺利推进。 (三)开展督导检查。建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 点工作的监测、督导机制。在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 下,按期开展对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确 保项目试点和实施落到实处。 (四)营造舆论氛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一体化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试点的思想教育和宣传活动,开展专题研究,统 一思想,形成合力;广泛动员教职工参与一体化人才培养改 革工作;及时开展改革试点工作进程、经验成果的宣传和新 闻报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