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冠军企业擦亮福建 福建升腾 制造金字招牌注入强劲动力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福建工业总量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福建升腾企业竞争力日益增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这其中,一批在国内乃至全球名列前茅甚至独占鳌头的“单项冠军”企业不容小觑。
“单项冠军”,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生产技术或国际领先工艺,近三年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平均位居全球前五且在国内排名第一位的企业。工信部迄今公布的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中,福建以12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仅次于山东、浙江、江苏和广东,名列前茅。当前,还有不少企业成为国家和省里的“单项冠军”重点培育对象,它们不仅在全球为“福建制造”代言,也正为福建工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纵观我省的“单项冠军”企业,大多是数十年如一日深耕主业,最终屹立于行业巅峰。
去年初,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福耀集团成为全国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不忘初心,专业专注,一直是福耀集团的发展纲领。”福耀集团创始人曹德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濒临倒闭的乡镇玻璃厂,当年扭亏为盈。但他的眼光不仅限于此,尤其是发现当时中国汽车玻璃几乎全依赖进口,便立志要“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玻璃”。1987年,曹德旺联合十几名股东成立福耀玻璃,并于1993年在上交所上市。
“市场处处是诱惑,但我们坚持不赚‘快钱’,福建升腾始终执着于制造业,一心只做好‘一片玻璃’。”曹德旺说。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福耀提前布局,在全国16个省份建设了17个现代化汽车玻璃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用高质量的产品打开了国际市场。1991年,福耀首次将产品销往北美地区,并于1995年在美国设立销售中心,2006年在美、德等地设置服务网点,参与国际汽车品牌新车的同步设计。2010年以后,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及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福耀先后在俄罗斯、美国、德国布局生产基地,通过制造、服务、销售全方位“全球化”。
如今,福耀的产品得到全球所有顶级汽车制造企业及厂商的认证和选用,并被各大汽车制造企业评为“全球优秀供应商”,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近1/4。
如果说福耀“四十年只做一块玻璃”,那么龙溪轴承则是用一甲子的时光,将关节轴承做到极致。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缺口型关节轴承,到80年代的新型开缝润滑型关节轴承,再到目前开缝型自润滑免维护关节轴承及挤压型自润滑免维护关节轴承,龙溪轴承已经形成6大类、60个系列、5500多种关节轴承产品库,并成为国内唯一参与国际ISO关节轴承标准起草的单位。近年来,在神舟、嫦娥、国家天文台、天宫、国产大飞机、上海中心大厦等国家级项目中,都能看到龙溪轴承的身影。
目前,龙溪轴承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13%,占我国关节轴承出口总量的近八成,世界产销量第一,企业也成为首批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作为一家有着61年历史的老国企,我们始终专注主业,在此基础上力求在核心技术攻关、营销模式变革、高级人才培育、集团管控提升上取得新突破。”公司董事长曾凡沛表示。据介绍,近年来,在实施“工业强基”进程中,龙溪轴承积极探索关节轴承的智能制造技术,打造智能化工厂,在关节轴承市场上闯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
宜家、福建升腾飞利浦、欧司朗、GE照明、施耐德,这些品牌如雷贯耳,但它们有个共同的合作伙伴——厦门立达信绿色照明集团有限公司。
这家总部位于厦门的企业,用18年登顶“单项冠军”——LED照明产品连续四年出口排名全国第一,产品遍及欧美、中东、日韩等85个国家和地区。“要成为世界级绿色照明企业,就要用‘创造’替代‘制造’。”立达信集团总经理李江淮表示。
世纪之初,立达信伴随厦门光电产业起步而创立。只做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不做OEM(代工生产商),这是立达信的坚持。“当时国内节能灯企业都以组装为主,而我们却选择去攻克灯管制造这一难关,尽管付出不小代价,但最终掌握了核心部件材料技术,也积累了研发创新能力。”李江淮说。
2010年前后,李江淮判断,LED未来具备成为通用照明的潜力,立即着手自主研发LED照明产品。随之而来的,是每年不小于销售收入的4%的研发经费投入。
创新路上,立达信实现了后发先至——照明行业从节能灯向LED灯转型时,不少传统企业被迫关停并转,立达信却在2015年拿下全国第一。如今,企业拥有厦门、深圳、台北和美国亚特兰大四大研发中心,并先后承接多项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步入数字化时代,立达信以照明系统和安防系统为切入口,逐步向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智能建筑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服务商发展。同时,以推动者身份加入全球低功耗无线物联网开放性全球主流标准组织ZigBee联盟,成为全球16家联盟董事会成员之一,真正拥有了行业“话语权”。
从低端到高端,再到独占鳌头,不少闽企登上“单项冠军”的秘诀,在于不吝投入的研发力度和坚持创新的企业文化。
日前,在素有世界汽车工业“奥运会”之称的法兰克福车展上,锂电巨头宁德时代带去多项硬核技术,向世界浓缩展示“福建制造”的魅力。
近年来,宁德时代凭借超级快充、超长电池寿命、完整安全保障体系等核心技术,不仅与国内多家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还成为国内率先进入宝马、奔驰、本田、大众、沃尔沃等国际顶尖车企供应链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商,出货量全球第一。
成立于2011年的宁德时代,短短数年就问鼎“单项冠军”,靠的是创新研发。
据了解,宁德时代拥有3000多人超豪华阵容的创新力量,研发团队中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省“百人计划”专家6人、博士120多人、硕士1300多人;企业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动力电池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并与清华、北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美国阿贡实验室、德国meet实验室等研究单位开展合作研究,企业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6%。
如今在福建,靠拥有核心技术而成就的“单项冠军”,已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环保、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其中一些企业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如厦门宏发电声在电力磁保持继电器、功率继电器等控制继电器等门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位,其电力磁保持继电器国际市场占有率更是达50%以上;福建升腾资讯有限公司的瘦客户机连续15年蝉联中国市场第一,稳居亚太第一、全球前三;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多款新型砖机在全球市场名列前茅……
当前,我省正把培育“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战略而大力实施。
去年,我省公布了首批3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91项“冠军产品”(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五位且省内前三位),今年又公布了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根据我省出台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管理实施细则,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福建企业,将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入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或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福建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而我省出台的《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行动计划(2016—2020年)》也明确提出,将对一批专精特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在技改、融资、研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长期以来,福建规模大、体量大的“巨人”企业相对偏少,但不乏一批深耕细分市场的“小巨人”企业。他们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较强、产品具有独特性、掌握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在产业链分工中发光发热,但不少也面临知名度有限、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
如何挖掘这些企业的潜力,为它们最终成为真正的“行业巨人”,乃至“独角兽”保驾护航?“当前,我省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作为推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一战略下,我省正积极引导、扶持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突破核心技术、加速产品升级换代。
以设立两年多的省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基金为例,截至2018年12月底,基金已累计投放80.35亿元,带动福建全省制造业投资超过660亿元,其中不少便是投向了在细分领域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
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大陆科技集团正是技改基金的受益者之一。新大陆集团总裁办主任刘娟介绍,公司2017年申请了6000万元的技改基金融资,利息成本仅需3%左右,为集团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带来了直接帮助。“技改基金的低成本、长周期特点有效克服了商业贷款的流动性短板,真正让企业可以安心下来做实业。”如今,新大陆已经成为亚太第一、全球第二大POS机具供应商,并正在向电子支付领域全球领先的技术、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转型。
“技改基金对企业投资利率低至3%,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2.4亿元。”作为基金托管方、兴业银行企金管理部总经理王凌云认为,省级技改基金不仅带来低成本资金,更可增强企业开展创新性、长周期技术投资的信心。
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福建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实施办法》提出,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等8类研发费用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同时,实施已两年的企业研发投入分段补助政策,针对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基础补助和增长额补助,更是让不少“小巨人”企业受益。截至目前,1243家企业获得补助,涉及企业研发投入163.89亿元。此外,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奖励专项资金,还专门针对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实际减免的所得税额进行奖励。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各类“真金白银”的扶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打造“单项冠军”培育梯队,未来数年,福建将从这一战略中迎来收获期,或将诞生出更多的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记者 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