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 《我和我的祖国》:红色题材终于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

文化新闻 2019-11-0853未知admin

  原标题:《我和我的祖国》:红色题材终于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

  来源:大小新闻

  文/潘致衡

  现在不少年轻人一提起主旋律电影都会产生疏离感,名人故事与历史事件的堆砌,千篇一律的说教,再加上一层浓重的责任心,别说那些缺少经历的95、00后了,就算是70后和80后在如今生活不易的状态下,面对这么沉重严肃的题材,也难以兴奋起来。

  然而这部国庆七十周年献礼---《我和我的祖国》,却给我们带来了一部不一样的主旋律。它试图从另一个维度来讲述那些浩瀚的历史,用小人物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一种不同的红色体验。于是,沉重被中和了,群众有共鸣了,票房自然也上去了,建国三部曲加在一起也不如他高。

  七位导演,七个短片,无数明星,接近国内顶级阵容,抛却彼此国籍不提,好歹这次立场诚意满满。其中,有一部最让人惊喜的,一部最让人失望的,一部最差的,一部取巧的,两部打酱油的还有一部尚可的。

  作为开篇来讲,管虎导演的《前夜》虽不是龙头之笔,但也算是起了一个好头。故事讲述讲述开国大典前夕升旗的准备工作,用一个负责升旗装置的小人物作为切入点,利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体现了国庆大典对于群众的重要性,将庄严感代入观众心里,不可谓不妙。黄渤作为本故事的主角,更是将小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把一个设计师的固执和坚持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完美体现,加上管虎对于时间困难的戏剧化处理,让本片的节奏紧凑、毫无尿点。高潮部分人民群众集体捐助物品,更让观众断线泪崩,对于小编这样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面对这种无私自觉奉献的全民精神,不禁怀念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这也许就是那时的他们。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值得人民无私奉献?北京人世面见多了。真把的伟大反衬出来了。

  本片要说不足的话,就是相比于黄渤,其他演员的表现显得过于平庸,成了黄渤自己的独角戏。加进几个无关痛痒的角色还不如捐助时那个化学教授让人记忆深刻。

  之后,徐峥拍摄的《夺冠》是最取巧的一部。因为他选的角度最接地气、最轻松。影片讲述了关于两个“友达以上,情窦未开”的小朋友的故事。其中小女孩将要转学美国,于是小男孩想要送给小女孩临别礼物顺便告别,但因为要扶正天线,帮助街坊四邻观看女排比赛导致无法抽身,最终与女孩失之交臂的故事。影片以一个小朋友的视角出发,配合体育比赛调节影片节奏,让本部片子充满了徐峥独有的“囧”感。影片将地点设定在徐峥老家上海的一个弄堂内,老百姓的吴侬软语,让片中烟火气十足。能感觉出,徐峥很想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让短片更加饱满生动,同时兼顾幽默。但在小编看来,他只做到了一半,即生动有余幽默不足。影片最后的重逢有点狗尾续貂,完全没有必要。人生的有些回忆之所以珍贵就是在于遗憾,只存在你深深的脑海里。更何况选角也有问题,小男孩应该更讨喜一些,长大的马伊琍也不要显得如此生人勿进。

  在这一点上,宁浩导演的第五部短片《北京你好》做的就比徐峥要好很多,让人惊喜不已。

  这其中,最让小编最佩服的一点就是,在这万众瞩目的献礼电影里,宁浩竟然没有丝毫束手束脚之感,反而把自己的风格玩到了极致,让一部主旋律作品变成了自己的“疯狂”。

  故事以一个北京出租车司机的故事为引子,讲述了一场因为奥运会入场券产生的风波,把观众带回了那个没有滴滴、小黄车,举国奥运的年代。不可否认,葛优的完美演绎居功至伟,一本正经的京片子搞笑,让人捧腹不已的同时,也把底层小人物的情感生活刻画的生动真实。故事也很简单,一个开出租的司机千辛万苦抽到了一张奥运会入场券,本想送给儿子讨好一番,却最后决定送给真正需要他的汶川遗孤,小人物也有大情怀。整体观影过后,让人回味无穷。利用影片里葛优的一句话就是“牛掰格拉斯”!

  按照七部影片的排序,这其中的“重头戏”当推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陈凯歌所拍摄的《白昼流星》。

  作为整部影片的C位,陈凯歌导演讲了一个老旗委书记退休以后参与“扶贫”工作,受人所托,去教化两个又穷又坏的臭小子的故事,结果发现教都教不好,甚至连他的救命钱都想偷走,最后在临终之际,带两个臭小子去看了一次卫星回巢,于是臭小子们深受触动,立马洗心革面,发誓重新做人,而老旗委书记也欣慰的闭上了双眼。

  抛开影片的色彩、光线、摄影、配乐不说,单说立意深度。“扶贫”工作是习总书记钦点的首要政治任务,但在实践中发现,穷的原因不光是没钱,还部分人群的懒惰、守旧、游手好闲也占了很大因素。天天等着外界帮扶,自己不努力奋进,于是只能永远的穷下去,而电影中的两个臭小子就是被“扶贫”对象的典型映射。

  这是天经地义的主旋律题材,也是现实主义的教科模板。如果陈大导演利用自己深厚的导演功底踏实叙事,描述一个旗委书记如何一次又一次从身体上、技术上、心灵上改造两个小混混,体现我党对群众爱逾圣贤的话,这必定是陈导把自己的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升华的一个突破。哪怕他用的是两百年前悲惨世界中主教改造冉阿让的老梗,也无伤大雅。文化新闻

  然而陈导再次被浪漫主义冲昏了头脑,他让两个冥顽不灵的小混混被一艘返回舱感化,只是看了一眼这艘被称为“白昼流星”的铁球,他们就认为生活有了新的转机,自己就变得焕然一新,这种浪漫的理想主义也只有陈导能想得出来。这种浪漫主义显然与这部片子的调性不符,将群众视角作为外壳,抛弃了现实的本质,导致本片不伦不类。而其他的几部片子,在群众路线上,都高于陈凯歌。文化新闻其中,《北京你好》当属榜首,《前夜》居次,其它影片略显形绌。

  在这七部影片里,小编认为最差的一部当属张一白导演的《相遇》,影片讲述了一位因投身事业而离开恋人的男人,在一次事故后被迫返乡,之后与恋人在公车相遇的故事。开篇男主为救大家而牺牲自己受到核辐射,生命垂危,让观众以为是讲一段英雄就义的故事,到这里感觉还好。但没想到在这里突然画风一转,这位受伤英雄在被辞退养伤后,与公车上前女友任素汐生硬的相遇,一场絮絮叨叨的独白长镜头,迅速把影片从国家大义,历史使命感降低到了男女之情家长里短,一下子下降了好几段比格,看的人不厌其烦,突兀且莫名其妙。再次证明,拍商业爱情片起家的导演导正剧的功力欠缺,话说如果没有王菲的《匆匆那年》在先,《匆匆那年》也就匆匆那么回事吧。

  薛晓璐导演负责拍摄的《回归》讲述了香港回归前夕的种种困难,利用一个手表来串联起这个回归时刻的重要性。片中任达华和惠英红将小人物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罗大佑的《东方之珠》也赚够了那个时代的眼泪。

  但这些亮点都不能掩盖本片因为薛晓璐导演个人能力欠缺所带来的硬伤。可能因为之前拍摄的影片类型都属于爱情电影,薛导对于这种偏史诗感的影片把控不足,全篇过于注重个人感情,反而失去了这部影片本该有的史诗感,感觉她的注意力总是在一些细微末节之处,让人有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

  而且整部影片段落零散,主题涣散。比起抢时间,不如稍微回顾回顾历史,展望展望未来。既便真的要抢时间,这么重要的事还需要委托给民间的修表匠,未免太不庄重。

  最后一部影片是新人导演文牧野执导的《护航》。从《我不是药神》一炮而红后,这是文牧野第二部进入大众视野的影片,虽然是短片,但作为唯一的一个90后新秀,此片也颇有同台竞技之感。《护航》讲述了宋佳饰演的吕潇然因为成绩优秀被组织选为备飞,只能当阅兵式的替补的故事。不过从影片整体上看下来,此片中规中矩,好多部分拍摄得像是一部宣传片,缺少了故事性,让本来抱有较高期待的小编,略感失望。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都应该被载入史册,不仅仅是因为他顶着国庆七十年献礼的光环,还是因为他真正的做到了用小人物说大历史的尝试。

  伟人说过,无论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现如今的主旋律电影,无论用什么方式,只要能让老百姓走进电影院去观看,能让年青一代有兴趣去了解,就是成功的开始。

  所以无论这部电影有多少瑕疵和不足,他都是值得被我们认可的。

  最后笔者认为,很多事物往往拥有着的时候,文化新闻人们都不会珍惜,直到失去才后悔莫及。爱国如此,拥有爱国这种情怀更是如此。国家国家,先有国才有家。往小了说,是相同文化铸就的相同价值观。往大了说,是相同基因衍变出的命运共同体。往现实了说,是能挺直脊梁做人的基本保证。

  爱国,没有贵贱之区,没有职业之分,没有地域之隔,没有古今之别。爱国,是刻在每个炎黄子孙骨髓里的血液密码。如今对于这个极其伟大又极其不易的新中国,你又凭什么不爱呢?(本文来自电影杂志社,微信号:dianying2001)

  责任编辑:范斯腾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