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候校尉、都尉、将军、中郎将大小排列一下好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1、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3、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建兴元年,赵云任中护军、征南将军,后迁(升任)镇东将军。
4、中郎将:秦置中郎将统领供事禁中的郎中。汉武帝时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秩皆比二千石,隶属光禄勋,侍从天子、随行护驾。东汉时其职主要为协助光禄勋考课察举三署诸郎,后还谴其领兵,增加各名号中郎将甚多。
三国官制和两汉官制基本相同。但是三国毕竟是另一个时代,而且是三个国家,其官制不可能和两汉有很多地方相同,或相同之处无任何差异。可惜对此不能做详细阐述。
原因一是缺乏三国的官志材料,可以说从有三国时起就较其它朝代缺乏这方面的材料;
二是后世研究的成就也不多,大概以为三国和汉朝相同,不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正是造成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在要像其它朝代一样罗列魏、蜀、吴三国的各级官制组成办不到,只可就其大致巳知的官制说明曾经存在过的官制组成梗概。特点结合其中,不再赘述。
东汉未年的军制,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大将军(如何进),大将军之下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相当于都督。再下面是四征、四镇、四平、四安将军(东、南、西、北),是中央派出都督各州军事的最高军事将领。
最下级的将军为杂号将军。中央禁军设南、北军,军下设营,营的长官为校尉(如北军分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地方郡兵,每郡设一个都尉,郡相当现在的地级市,都尉为军分区司令员。
东汉时期的中郎将地位极高,设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东汉以后,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称号,如匈奴中郎将、北中郎将等。三国时期,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地位相当于丞相的副职。后来地位渐低。
1、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2、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3、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4、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东汉以后,中郎将的名号被各割据势力广泛加于武官,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
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都尉和校尉都是古代特别是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他们之间的上下关系由于历朝历代的不同和异处不能统一作比较。
1、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建兴元年,赵云任中护军、征南将军,后迁(升任)镇东将军。
2、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3、中郎将:秦置中郎将统领供事禁中的郎中。汉武帝时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秩皆比二千石,隶属光禄勋,侍从天子、随行护驾。东汉时其职主要为协助光禄勋考课察举三署诸郎,后还谴其领兵,增加各名号中郎将甚多。
4、羽林中郎将: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5、步兵校尉: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6、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7、奉车都尉: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