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国博首次联袂办展 读懂中国“和合”文化

文化新闻 2022-10-1298网络整理知心

  从太古期间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到烂漫多彩的外销瓷、精雕细刻的漆器,从唐人绘制的绢画《伏羲女娲图》到元代书法家以美丽小楷写就的《道德经》……走进中国国度博物馆“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现场,富厚的文物展示着中汉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博识,报告着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代价理念。

  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度博物馆两大文博机构首度携手推出的重磅特展,从故宫和国博的丰盛馆藏中精选400余件文物举办展示。展览分为4个单位,从宇宙、全国、社会、道德4个层面,叙述中国“和合”文化的汗青渊源和富厚内在。第一单位“天地同和”,阐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第二单位“万邦协和”,阐释中华民族处理赏罚社交相关时秉持的协和万邦的全国观;第三单位“宜民安和”,阐释中汉文明对社会各阶级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多元性的尊重与海涵;第四单位“乐在人和”,阐释中华民族“民气和蔼”的道德观。

  天人合一的伶俐

  步入展厅,红山文化玉龙、良渚文化玉琮、齐家文化玉璧等形制多样的玉礼器引得观众立足浏览。中原先民采自然之美玉,全心琢磨成雷同天地、祭奠祖先的礼器。几千年后的本日,我们看到这些玉器,依然会为先民们高深的镌刻武艺和富厚的想象力而赞叹。

  从凿石、磨骨、缫丝到制陶、冶铜、髹漆,昔人对天然原料的开拓操作和天然纪律的领略熟悉越来越深入、全面,由天然征象激发的情绪共识与审美见识逐渐融入劳动实践和物质缔造之中,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奇异的礼乐文明和社会制度。

  太古期间,黄河中下流地域的先民按照天气、四时瓜代总结出天然变革纪律,用以指导一般糊口、实现出产力前进。月令,即以四时为总纲、十二月为细目,以时记述天文历法、天然物候,并以此来布置出发糊口的政令。展厅里的清乾隆“御制月令七十二候诗”彩色墨等于“顺天应时”文化传统的浮现。此墨一套两匣,每匣6屉,每屉6锭,共计72锭,一锭墨对应一物候,巨细差异、外形各异,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六角形及叶式、碑式、琴式、钟式等。墨色分绿、红、白、蓝、黄5种,与中国传统五行相对应:春(正月、二月)为木,对应绿色;夏(四月、五月)为火,对应赤色;秋(七月、八月)为金,对应白色;冬(十月、十一月)为水,对应蓝色;两季之交(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为土,意为激活、生发,对应黄色。

  在月令彩色墨旁边,陈列着一套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草图题诗句杯。这套五彩杯由12件构成,光皎洁釉上饰以青花五彩,一面绘有每月代表性花草,另一面题写与花草相对应的诗句,诗句大多取自《全唐诗》。此套瓷杯属于御用羽觞,胎薄体轻,纹饰秀美,款识工致,代表了康熙朝景德镇御窑厂建造青花五彩薄胎瓷的最高程度。

  一面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编钟、编磬、编镈,一面是金光熠熠的清代“中和韶乐”乐器,两组展品映照出中华礼乐文化数千年的传承和成长。雅乐是中国古代祭奠天地、祖先和朝会、宴飨时行使的正统音乐,其系统在西周初年拟定。古代雅乐的首要乐器是编钟和编磬,乐首以铜钟发声,乐末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象征“金声玉振”。“中和韶乐”在明清乐制中规格最高,首要用于中祀以上的坛庙祭奠和国度朝会仪式。清乾隆年间建造的铜镀金双龙钮云龙纹编钟,分两层悬挂于雕龙漆金的架座上,尽显庄重典雅。与之配套行使的青玉描金云龙纹编磬,选用贵重的新疆和田碧玉制成,磬体两面饰以描金云龙纹,描金纹饰的金黄色与玉质的碧绿色相映生辉,绮丽精通。

  开放海涵的心胸

  独立展柜里,一方小小的封泥,勾起了人们对大漠风烟、驼铃阵阵的联想。这件封泥出土于陕西省垣固县张骞墓,正面刻有阳文“博望□造”。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衔命出使西域,开发了全球有名的丝绸之路,受封为博望侯。

  装饰团斑纹、骑士纹、猪首纹的唐代织锦,诉说着丝绸之路开发千年之后愈发繁荣的故事。布满异域风情的图案与华夏传统吉利纹样融合,泛起出开放海涵、俊丽缤纷的盛世图景。

  唐代长沙窑彩绘瓷、元代龙泉窑青瓷、明代景德镇窑青花瓷、清代广彩瓷……历代外销瓷名品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昌盛。一件造型文雅、纹饰精细的龙泉窑青釉凤尾尊吸引了记者的眼光。此尊撇口,长颈,丰肩,腹部以下渐收敛,近足处微撇,圈足。瓷器表里均施有肥厚的青釉,釉面开片。颈部刻划麋集的弦纹,上腹部刻划缠枝牡丹纹,下腹部刻菊瓣纹。据先容,在韩国新安海疆一艘满载陶瓷器的元代沉船中,发明白与此器造型、纹饰相似的龙泉窑青釉缠枝牡丹纹凤尾尊,由此证实龙泉窑青瓷在元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换和商业往来中饰演过重要脚色。

  与这些外销瓷相对应的,是外洋各国粹习小心中国制瓷工艺所出产的瓷器。如12世纪的高丽青瓷、18世纪的欧洲麦森窑仿景德镇五彩瓷、19世纪的日本仿德化窑白瓷等。这些外国瓷器佳构又流入中国、走进宫廷,成为中外文明交换互鉴的韵事。

  穿过一处仿故宫倦勤斋通景画的门廊,映入眼帘的一系列展品浮现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后创新成长的成就。清乾隆金胎珐琅人物图执壶团结镶嵌、錾刻、掐丝珐琅和画珐琅等多种工艺,尽善尽美,令人惊叹。此壶以黄金制胎,造型为葫芦式,通体施蓝色珐琅地,饰掐丝缠枝莲纹,多处镶嵌珍珠和珊瑚。壶盖、颈、小腹、大腹等处对称部署巨细、外形各异的画珐琅开光,开光内彩绘人物、花草、庭院山川等。下配錾刻莲斑纹鎏金铜座。掐丝珐琅、画珐琅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工艺。乾隆时期画珐琅成品人物装饰较少,本器堪称佳作。器身开光内所绘仕女与庭院人物为中国传统绘画题材,却用欧洲技法示意,反应了中西合璧的艺术气魄威风凛凛。

  调和向善的德性

  展览第三单位泛起了中国古代社会士农工商各得其所、多个民族调和共处的图景。“汉保塞乌桓率众长”驼钮铜印是东汉朝廷授予乌桓族首领的官印。乌桓是中国古代东胡族的一支。“率众长”为乌桓族部之长,“率众”的封号与其率众归附、守备边塞、助战平叛等古迹相干。汉代西南民族青铜乐器、金代“春水”“秋山”玉雕、明清时期《职贡图》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物,反应了多彩的民族文化。

  《乾隆南巡图》是清代画家徐扬以“御制诗意为图”,描画1751年乾隆帝第一次南巡江浙的巨幅汗青画卷。全图共计12卷,将诗、书、画三者团结,以写实伎俩描画了乾隆初下江南,省方问俗、察吏安民、考察河工、校阅师旅、祭奠禹陵和游览湖山胜景的景象,真实反应了俊丽国土和社会风采。此次展览展出了《乾隆南巡图》第六卷,此卷以御制《驻跸姑苏》诗为题,重点揭示苏州阊门到胥门一带的景观。整幅画以大运河为主轴,河岸屋宇纵布、商店林立,一派盛世富贵情景。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