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礼堂成了村民“新宠”

文化新闻 2023-02-08153网络整理知心

  刚走进永庆村,便能在人潮涌动中感觉到浓浓的节日空气:兔子灯前,孩子们抢先恐后地照相打卡;灯笼街里,人们成群结队地赏花灯、猜灯谜;“老街·新味”集市上,内地特色梅花糕、藕粉酥商店被围得水泄不通,旅客尽情绪受着传统的味道。

  永庆村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2月5日元宵节,2023年浙江农村文化会堂“我们的村晚”省主场勾当在这里上演。刚吃过晚饭的村民们早早赶来文化会堂,逛集市、游灯会、庆元宵。

  “都说竹篮吊水一场空,我倒要试试竹篮到底能不能装住水。”提起本身材例的竹篮,海盐竹器详细例工艺人周阿菊向非遗馆门前的乡亲们展示,只见竹篮点水不漏,几只小鱼在水中游得欢畅。海盐竹器详细例武艺在2015年9月被列入第五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也是本年“我们的村晚”中的一大特色。

  “这次演出的节目是《张灯结彩》,内里融入了许多海盐的非遗元素,像滚灯、塘工号子等,都是我们的专长戏。”54岁的农村文化会堂滚灯队队员杨海明说。在热闹的开场舞曲《张灯结彩》中,“我们的村晚”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浙江各地的海边渔民、山区果农、务农村嫂、村子致富带头人等数百人,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仿照秀、戏剧小品、杂技等节目,演绎着浓重的“年味、乡土味、文化味”。

  台上演得热火朝天,台下看得畅快淋漓。来自德清县莫干山镇东沈村的创业青年用吉他弹唱《村子合资人》,道出年青人的返乡创业经验;来自台州黄岩澄江街道桥头王村的村民用小品《橘子红了》报告直播带货助农办理贩卖困难的故事;来自嘉兴南湖新丰镇竹林村的村民用非遗武术演出《船拳》,打出了农夫的精气神儿……正如杭州萧山区渭水桥村文化会堂的晚会主持人翁仁康所说:“‘我们的村晚’、我们的会堂,我们农夫本身说了算。”

  连年来,从“建管用育融”着手,嘉兴市各级文化会堂打造农村文化综合体,让农夫真正成为文化会堂的主人。“小时辰,家家户户都有灶头画,我十岁开始学,已经为好几千户人家画过,此刻会堂也有了我的创作空间。”嘉兴灶画艺术省级非遗传承人赵生波成了海盐县丰义村文化会堂的常客。

  海盐县“每周一教室、每月一勾当、每季一庆典、每年一村晚”的事变机制,让文化会堂成了村民们的“新宠”。另外,“会堂基金”“独立法人理事会制”“易空间·U教室”更让会堂公益处事与社会化项目交融意会。

  “周一舞蹈,周二做手工,周三唱歌……”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村民杜海萍和伴侣们天天都要到村文化会堂报到。海宁市提出“每人一把会堂钥匙”,并进级数智打点体系,为年青人提供“电子门禁卡”,实现了会堂“门常开,灯常亮,人常在”。

  节目轮替上演,团聚的热闹气氛从会堂溢出。勾当现场,《十年会堂》展览用一组组数据和一幅幅图片展示了文化会堂和“村晚”的“宿世此生”。据统计,2013年以来,浙江已建成两万余家农村文化会堂,本年春节前后,已有5800余场“我们的村晚”在浙江各地农村文化会堂上演。

  (本报见习记者 刘 习 本报记者 陆 健)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