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李安的中场战事

娱乐新闻 2019-10-18166未知admin

  注:本文无剧透

  1996年7月5日,苏格兰爱丁堡市郊的罗斯林研究所。

  一只大个头儿羊羔此刻刚刚诞生,实验室编号为6LL3——当然,它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多利,这只克隆羊不仅震惊了科学界,所带给人们关乎于伦理、道德的探讨以及对未来的想象更是深远的。

  技术的革新为影视文艺作品的创造提供了支撑,在克隆羊多利诞生之后,对「复制人」的想象在各类科幻电影中被描述得更具现实层面的意义,后来的《逃出克隆岛》、《星球大战:克隆战争》都是个中佼佼者。

  1997年,《双子杀手》的创意诞生了,它讲述的故事也是一个特工面对克隆的自己。

  彼时的剧本初稿已经将故事大纲写得七七八八,只等开机。

  然而天不遂人愿,它中途几经易手,最后李安以雇佣制的形式接手了这个已历经了六七位编剧的故事,为其执导筒——这时离故事的idea最初被创造已经过去了20年。

  其间也有其他导演试图接手这个项目,包括《壮志凌云》的导演托尼·斯科特,《洛杉矶机密》的柯蒂斯·汉森。

  而男主角的人选更是几易其主,哈里森·福特,梅尔·吉布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尼古拉斯·凯奇和肖恩·康纳利,这些人选无论怎么搭配都是星光熠熠。

  然而一直没人线.

  《双子杀手》故事创意诞生之时,李安正在筹备他的电影《冰风暴》,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美国电影。

  《冰风暴》讲述了康涅狄格州的一个美国中产家庭的故事,反思了性解放的美国七十年代社会思潮的碰撞。

  很难得的是,《冰风暴》高度忠实地还原了美国七十年代的风貌,从场景服装,到演员表演,再到社会氛围,都令人在观影过程中啧啧称奇,不得不感叹一个来自中国的导演竟然可以拍出如此形神兼备的美国七十年代浮世绘。

  拍摄过程中,李安还是力求真实,除了将自己蜗居六年的经历融入到“儿媳”这个角色之外,他甚至把家中的餐桌用来当作道具——而这张桌子后来也在拍摄过程中被砸烂。

  03.

  20年后,力求真实的李安与曾经因技术不达标而无法拍摄的《双子杀手》终于结缘。

  所谓120帧,对比的是传统电影的24帧——在电影产业发展百余年的历程中,每秒24帧画面已经逐渐成为了行业难以动摇的规则,当然也有导演试图挑战过:

  在2016年上映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李安便尝试了用120帧拍摄,年轻的美国大兵比利·林恩脸上的每个毛孔和雀斑都分毫毕现,彼时在国内只有五六块能够以这个帧数放映的屏幕,笔者参加了点映,观影过程中,说是融入到战场与舞台的场景之中也毫不为过。

  李安本人说,他可以颐养天年,可以好好过几年日子,慢慢的慢下来,可是他觉得对他自己来讲有很多的好奇心,需要满足,他也有有很多疑问需要解答。

  让史皇没想到的是李安这次在银幕上完全复原了23岁的他,通过动作与表情捕捉,以及反复参考威尔·史密斯一直以来的表演习惯和方式,李安塑造出了51岁的特工亨利的克隆人,23岁的Junior这个角色。

  120帧意味着每个镜头制作团队都要完成常规电影五倍的工作量,把威尔·史密斯变年轻已经足够困难,何况让画面呈现五倍的细节。

  实际上我们将要在影院看到的《双子杀手》,和1997年最初的故事已经完全不同。

  希望能在电影里加进去“道”,文以载道的“道”。

  可以想见,我们能够在《双子杀手》中看到的,是关乎于对自我认知的探讨,对忠诚的理解,对家庭观念的表达。

  就像65岁的李安,在儒雅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渴望挑战和冒险的心,而他在电影文化中的战斗,也绝不会因为名满天下而结束。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