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剧越来越多,体育题材影视有广阔天地
记者 师文静
体育大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上映7天收获8000万元票房,该片不乐观的票房形势几乎已成定局。影片票房失利,可能与其从春节档撤档,又重新上档消耗了观众期待值有关,也与这部偏纪实电影的故事内容、人物指向模糊以及整部电影缺失突出卖点有关。
近些年体育题材影视逐渐走热,尤其是北京冬奥会之后体育题材剧全面开花,出现了好几部佳作。在体育题材逐渐打开局面时,《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败北,又引发大众对于这类题材的思考。
春节档因故改档、撤档小规模上映、再次定档等操作下来,《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最终错失票房起飞的机会。国球乒乓走向荣耀的伟大历史时刻,肯定是真实的历史比任何形式的艺术改编都要精彩,影视作品如何改编呈现、如何让观众为激动人心的历史情怀买单,都考验着创作者。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故事中,历史还原加一点虚构的赛事和人物,以乒乓男团的训练、重点比赛、信心的建立等为看点,最终呈现运动员“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打出漂亮“翻身仗”,走向荣耀。影片的年代复古感也很吸引人,因为做了充足的拍摄准备,演员的乒乓球绝活也展现得淋漓尽致,比赛拍得也很精彩。但这部影片上映多日,很多普通观众依旧很难捕捉到这部影片清晰、明确的看点和卖点。
与同样是宏大叙事体育题材的电影《夺冠》相比,《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少了一个精准的吸引观众的噱头。《夺冠》中,巩俐塑造的真实人物教练郎平是核心角色,巩俐演郎平演得像不像就引发观众好奇;《夺冠》中巩俐、黄渤、吴刚等实力派演技对决也是看点;《夺冠》女排健将的本色演绎也是吸睛点;《夺冠》诠释的体育精神内核是与时俱进的,更能引发当下观众的共鸣。
这些能触动普通观众的点,在《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就不明显。影片虽然塑造了“乒乓五虎”健将,但遥远的名字、相貌,很难让观众有直接代入感,找人物原型也可以是一种乐趣,但绕来绕去就丢掉了直接卖点。影片中除了邓超、许魏洲,大多数演员观众并不熟悉,也无法形成更多讨论话题。影片在宣发上也没能找出那个能直接勾住观众的传播卖点。说到底即便是宏大叙事的体育题材电影,也需要一个“肤浅”的卖点,先去抓住观众才行。
这部由邓超、俞白眉精心打磨了好几年、按照经典影片工业化流程拍摄的作品,未能调动起观众的观影热情,只能空留遗憾。
体育题材影视是一个大的分类,是热门电影题材,也有太多的分支,有多种拍法。一部体育题材电影失利,对后来者怎么拍此类电影或许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也可能同时打开更多体育主题作品创作的大门。
其实,这两年就有国产体育题材好片、好剧出现。口碑很高的纪录片《棒!少年》讲述了一群出身草根的少年,在传奇教练的带领下,从零开始学习打棒球,直至赴美比赛的真实故事,这种个体奋斗成长进而改变命运的体育故事,就非常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马拉松运动题材影片《了不起的老爸》将父爱与盲人马拉松特殊群体结合,讲了一个略带煽情的故事,这部小投资影片票房也有1.5亿元。在国产剧中,除了那些“体育 爱情”的偶像剧,讲述短道速滑的《超越》也以贴近现实、直面现实生活而获得好口碑。
从《摔跤吧!爸爸》《心灵投手》《点球成金》《花滑女王》等国外体育题材电影也会发现,体育题材天地广阔,可以将体育题材与男女平等、特殊群体人文关怀、亲子课题、商业智慧等很多主题表达相结合,拍出燃情、触动观众心灵的故事,而且国产体育题材作品已经开始了这条创作之路。
拓宽题材边界,让体育题材融入其他看点和关注点,表达当下的、与个体观众息息相关的价值表达,或许才是体育题材的出圈秘籍,不过这给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回归生活,挖掘一些好故事,也是一条体育题材创作的绝佳路径,毕竟代入感很强的热血激情故事,会成为更多观众的观影动机。
国产体育题材,既能拍得了大制作、宏大叙事的工业化大片,也能拍得了灵活多变、百花齐放的“体育 ”故事,才能实现体育题材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