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的清醒,才是娱乐圈最大的宝藏(2)
从学员转正后,与他同期进团的兄弟都已经演上了主角,他还在舞台上扮演路人1、尸体A、士兵甲,一场剧目几小时,他被分到的台词一般不超过10个字。
但张译依然最积极排练每个小品,从剧本里埋的包袱,再到表演中场景的设计,都做足了准备工作,可一站到台上就总会惹出笑话。
那几年在表演上他得到最多的评价是“性格内向,没有表演天赋”。
张译还有一位恩师,外号“五大爷”,退伍前,他把大伙凑在一起吃了顿饭,席间老师喝高了,揽着张译的肩膀声泪俱下地说:
“译啊,五大爷就爱你啊,你是个好孩子啊。”
可还有下半句:“但是可不敢再演戏了,你演戏就是个死啊!”
张译一整个僵住。
直到27岁那年,他还只是北京战友话剧团的一名边缘演员。最绝望的时候,他也想过不干了。
已经不在一线教学的彭澎老师主动找上了学生,二人聊了许久。很多年之后张译仍记得谈话的内容,他说,要不是因为彭老师的鼓励,自己可能真就放弃演戏了。
选择坚持,就好好干。28岁那年,他主动给导演康洪雷写了一封3000字的自荐信,标题叫做《我的请战书》,求的正是彭澎导演的话剧《士兵突击》的同名电视剧中许三多的角色,最终拿到了史今这个角色。
剧中其他人害怕被许三多拖垮,史今只害怕许三多掉队。
全剧杀青那场戏,正是史今退伍那场戏。
一开始他坐在车上,路过天安门,看着窗外的霓虹灯,还对着张国强演的高城傻乐;但忽然一下就崩不住了,最后含着大白兔放声大哭。
其实史班长一角,一共只有9集的戏份,但正是这个角色,成就了张译。
本是高兴事的事,张译却十分纠结,许多早已不联系的人为此特意打来祝贺电话,他却「感觉特别不好」,因为他不享受这种一夜成名的感觉。
有一次,张译穿着大裤衩外出买鸡蛋,在市场门口被一名女孩儿认出,张译一下慌了神,提起鸡蛋就跑,结果一下撞到了树上,鸡蛋碎了一兜。
《士兵突击》之后几年,张译又接连出演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两部戏,机会多了起来,但还是会遭遇换角。
演艺圈拜高踩低,他还不够资格绕过。
直到2015年,37岁的张译凭借电影 《亲爱的》韩德忠一角,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这是他获得的第一个专业性大奖。
上台之前,张译也想过,能不能只说一句“感谢”,然后下台,但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将感谢表达到位:“说不定这会是我唯一一次得奖呢。”
那次张译一口气说了17个“感谢”,其中有一个便是“感谢我的表演老师彭澎”。
金鸡奖典礼结束后不久,彭澎生病入院,张译去探望,进了病房,他像过去一样嬉皮笑脸地开玩笑,但看到老师术后的伤口后,他没忍住,躲医院走廊里哭了。
离开医院前,张译把金鸡奖的奖金偷偷留给了彭澎太太。彭澎知道后没退给他,也没花,只是用笔在装钱的信封上写下“张译的奖金”,然后放进抽屉里。
这部戏之后,张译开始戏路大开。
2017年,凭《鸡毛飞上天》拿到金鹰、白玉兰双视帝。
2018年,迎来自己领衔主演的第一部电影《红海行动》。
那些跑龙套的日子、 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终于过去了。
从《八佰》《金刚川》到《悬崖之上》《万里归途》,张译成为中国第五个突破百亿票房大关的男演员。但他极少使用社交媒体,极少宣传自己的作品。
就是默默玩命的演。
《红海行动》开机不久后他就骨折了,导演林超贤说给他找个替身,张译拒绝了,一直瘸到最后。
拍《攀登者》,张译光着脚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地里攀爬人梯登顶,双脚冻得连路都没法走。
拍《一秒钟》时,为了角色,他在20天内瘦了20斤,最低时体重达到了110斤。
有一次,他又遇到了彭老师,彭老师主动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你所有的戏我都看了。我走到哪儿,都对别人说,你是我的学生,我以你为骄傲。”
05 宝藏
但张译还是玩不转内娱那一套。
他不懂饭圈不营业。甚至不理解粉丝在戏外对于演员的狂热。
当年刚红,许多人跋山涉水来见一面,真金白银买礼物,让张译觉得愧疚,因为「礼物就算收了,也对不上号」。
他也不懂危机公关。
红了,就人红是非多,按照内娱惯例,立马全套人设+危机管理搞起来。
但《狂飙》大热,网上流言蜚语不断,甚至?被抵制?,张译还是全程保持沉默,不辩解,不攻击任何人,不让戏外的风波盖过戏本身。
他也不懂流量。
红了,综艺节目的邀请函也纷至沓来。
且不说报价都高达千万,关键是,综艺是演员的流量发动机。
可他除了「作品之外查无此人」。
他从不参加真人秀,因为自认没有娱乐大众的能力。
说白了,这是个娱乐圈最“笨”的演员,过去的经历没有教会他的,他就不去凑热闹。
与他同期成名的李晨、陈思诚等人,早就在五光十色的娱乐圈里开出了另一条道路,但他就一句话:“不会那个”。
他认定本身实力与人生厚度不够,经不起太久的消费。
功成名就之后,他依然保持着一个演员的清醒,认为演员之于作品成功,并非主因。
「演员演戏天经地义,我也是为了生计。作品是导演导的,本子是编剧写的,东西是好的,换个演员一样拿奖。」
那张译会干什么?干好演员该干的,仅此而已。
《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曾和张译一同在战友话剧团工作,他始终记得,张译曾在一个大雪天跑到他家,借一本前苏联作家盖利曼写的话剧剧本。
张译不好意思借他人的收藏太久,就花钱将厚厚的一本作品全都复印了下来。
在哈尔滨话剧团时,张译前前后后阅读了超过2000个剧本,到了今天,他话剧剧本的收藏量在四五千册。
一个人在时间里投入什么,时间就回报什么。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张译不是没有委屈,只是不愿意把时间放在这些上头,辩驳一轮,卖惨一轮,热搜上一波,流量赚一波,这是演艺圈常规操作。
可这些对张译毫无意义。
他的不回应,就是最好的回应。
接下来,他还有太多戏要演,张黎导演的谍战剧《没有我的城》,据说又要开拍了,哪有空跟你在这瞎耽误功夫?研究剧本才是正事。
有些人就是这样,混了几十年,没成为角儿,只成就了角色。
没有成为闹剧,只成就了好剧。
这样的人,注定是娱乐圈的孤品,是浸淫在大染缸多年依然怀有赤子之心的美玉。
最后让时间回到1996年冬天,正在哈尔滨剧团学习的张译看了两台话剧,在现场,他被台上的故事感动到热泪盈眶。
自此之后,他真正爱上了“演员”这一职业,还特地花了十几块钱,办了一张没有任何用处的演员证,恨不得到哪里都掏出来给别人看看,告诉大家:
“看,我是个演员。”
那时张译或许并不知道,自己也将在日后,一次又一次创造出动人的好戏,更无法预知,未来的风暴。
但那个冬天哈尔滨的雪融化了又再堆起,而演员张译的梦想,从那个冬天开始,山高海阔,一往无前。
而人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他终于在另一条“聪明人”的路上,越走越远。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