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影视大热,还有哪些国产科幻小说值得关注?
记者 师文静
由作家刘慈欣作品《三体》《流浪地球》掀起的科幻热光彩耀眼,但目前影视创作还在依赖文学,科幻产业想要蓬勃大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写作者群体。大家都在问“下一部《三体》《流浪地球》在哪里”,综观国内科幻史,它远比想象得丰富多彩,或许“未来已来”,科幻多元世界已开启。
文学评论家认为,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但国产科幻创作者,却不是一个单枪匹马的队伍。还有更多的科幻作家正在源源不断地创作新作品,《三体》《流浪地球》之外,还有更多作品等待挖掘。
刘慈欣之外,“科幻四大天王”另外三位作家王晋康、韩松、何夕都有风格各异的优秀科幻作品。拥有代表作《宇宙墓碑》《火星照耀美国》《红色海洋》《医院》《驱魔》《亡灵》以及“《地铁》《高铁》《轨道》三部曲”的作家韩松,作品视角独特、诡谲怪诞,人性复杂、色彩悲凉。刘慈欣评价韩松:“其感觉比我们多一维,因而他的科幻也比我们多一维。如果说中国科幻是一个金字塔,二维科幻是下面的塔基,三维科幻则是塔尖。”
王晋康有《水星播种》《七重外壳》《追杀K星人》《类人》《豹人》《蚁生》《与吾同在》《宇宙晶卵》等代表作,作品厚重大气,用科幻思考一个个宏大问题。
何夕代表作有《异域》《故乡的云》《六道众生》《伤心者》等,胜在用科幻思考人性,有评论家认为其最独特的是发生在宇宙大背景下的言情类科幻。
“科幻四大天王”之后,还有“新生代作家”,以潘海天、赵海虹、郑军等为代表;“更新代”作家则以江波、陈楸帆、夏笳、郝景芳、钱莉芳、长铗、刘洋、飞氘、宝树等为代表,他们创作出不同主题、风格的作品。更年轻的作家也已撑起了科幻创作的一片天地,在这两年为文坛带来源源不断的科幻新作。
据统计,科幻文学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储备丰富,影视改编版权炙手可热。这些作品有传统宏观宇宙题材的硬核科幻,也有立足科技前沿、生物技术前沿的科幻脑洞故事,更有立足于地域人文特色的原生中国科幻,以及历史主题科幻作品等,作品题材多元、故事花样百出。
其中,创作出《银河之心》《时空追缉》《湿婆之舞》《移魂有术》《机器之门》的江波,小说技术含量较高,想象宏大而奇特,深受资深科幻读者的喜爱,是我国“硬科幻”代表作家之一。《银河之心》系列以银河为舞台,恢弘演绎人类文明的成败兴衰、暗黑异族的坚忍强悍、各路势力的星海争霸,谈笑间决定银河系生死存亡。这一系列被称为《三体》后最受期待的银河尺度太空史诗传奇。
江波的《机器之门》《机器之魂》则勾勒出一幅未来人机世界的宏大景象,仿生机器人、赛博格战士、脑库守门人、机器兽一一呈现,迎接残酷对决,延续了硬核科幻的风格。物理学博士刘洋的长篇小说《火星孤儿》聚焦“高考”及教育问题,从现实的高考上升到宇宙文明,脑洞大开,用物理知识全新阐释宇宙社会学、星际文明,作品一出版就引发关注。
“E伯爵”的《重庆迷城:雾中诡事》将本土人文地理与科幻设定相结合,充满重庆雾都气韵,被称为原生中国味儿科幻作品。七月的《群星》《白银尽头》等作品,擅长以悬疑手法演绎宇宙文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斗争。
此外,陈楸帆的《恐惧机器》、杨晚晴的《拟人算法》等呈现前沿科技下的故事;宝树的《成都往事》、梁清散的《济南的风筝》等,以科幻想象写历史,也独具特色。
此外,鲁般的《未来症》、阿缺的《星海旅人》、谢云宁的《宇宙涟漪中的孩子》《穿越土星环》、灰狐的《固体海洋》、凌晨的《睡豚,醒来》、杨卓理的《AI物种起源》、吴楚的《记忆偏离》、彭思萌的《分泌》等主题丰富的最新科幻小说,也引发诸多关注。
科幻题材创作需要作者的知识储备丰富,创作者不乏名校硕博、一线科学工作者,学历上是各类型作家中最高的,他们也最能敏锐地捕捉科学前沿发展,打开脑洞写故事。
刘慈欣一代作家以人文主义忧患意识写宇宙文明、人类文明,通过科幻关注各类社会话题等,而越来越年轻的作家们则打开了天马行空的科幻思路,通过科幻写各种科技、社会乃至历史的话题,开更不一样的科幻写作空间。
但科幻文学的主流写作基调,依旧是现实主义的,正如有作家所言,“科幻用开放性的现实主义,为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窗口,去书写主流文学中没有书写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