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曲作者王世光去世,他的艺术之路起步于济南

娱乐新闻 2023-04-29136网络

记者 师文静

据报道,著名作曲家、中央歌剧院原院长王世光于4月28日清晨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2岁。

王世光1941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后来到济南读书,在济南开启艺术之路,195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76年被调入中央歌剧院。他一生中创作丰富,最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是《长江之歌》,创作作品还包括《第一百个新娘》《结婚奏鸣曲》《马可·波罗》《山林之梦》等歌剧以及钢琴协奏曲《松花江上》等多部作品。

1941年,王世光出生于山东青岛,后来到济南读中学。王世光曾表示,他小时候总去教堂听管风琴音乐,青岛的大海、风物、人情深深地印刻在了自己脑海里,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音乐的种子。1949年之后,王世光通过音乐课、音乐会和电影插曲学音乐。在济南读书期间,王世光试着为语文课本上的古诗19首谱曲,为同学的歌词谱曲,深受大家的喜爱。他为同班同学的诗歌《我们的理想》谱的曲,很快在济南市的中学里流传开来。1957年这首歌在济南市音乐创作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王世光从此决定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如果考不上就到省级或济南市的文化馆工作一两年继续高考。结果1958年,王世光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在大学里,他接受京剧、昆曲、笛子等专业学习,并开启专业的创作之路。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长江之歌》由王世光作曲,是央视《话说长江》电视纪录片片的主题曲,以宽广的气势、激荡的旋律被歌迷所记住。

王世光在采访中谈及这首歌曲的创作曾表示,他在青岛海边长大,对“水”并不陌生,但他从没想过,长江江面竟然能开阔如大海一般。这份“震撼”,在他记忆中珍存了将近二十年。在1983年的《长江之歌》作曲创作中,他用了10天时间写下了这50多秒的片头音乐旋律。《长江之歌》的创作要求是一放出来就能立刻抓住观众,王世光决定用这50多秒来写“对我们这片国土最直接、最真的情感”,因为“最打动人心的东西,永远是真诚和朴素的”。

《话说长江》创下了纪录片收视率40%的纪录,成为了中国电视纪录片里程碑式的作品。《长江之歌》也因此传唱神州,成为了长江的音乐符号。

王世光1976年调入中央歌剧院,成为了驻院作曲家,专职从事创作,创作了包括《彭德怀坐轿》《第一百个新娘》《结婚奏鸣曲》《军民进行曲》(根据冼星海原作改编)、《马可·波罗》等作品在内的歌剧作品,不少作品深入人心,连演几十年。

2000年王世光辞去中央歌剧院院长职务,开始了交响乐领域的探索,创作《霜降之歌》、交响清唱剧《花严之歌》、交响清唱剧《梦在九次元狂想与月光默剧》、钢琴协奏曲《松花江上》、《长江交响曲》《洪湖交响曲》、大合唱《大河颂》、五幕歌剧《山林之梦》等。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