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没告诉你的事:历史馈赠的除了名诗还有美酒五粮液
近期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里李白的一句千古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让多少人感叹那些曾经在课本里让我们头疼的诗文,初学不知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这部电影里面对于史诗级大文豪们的诗酒豪情刻画得非常深刻,“酒”作为见证李白的人生起伏的重要角色,贯穿电影始终。看着他们推杯换盏的豪迈,自己都忍不住喝上两杯解解馋了!电影里李白喝完酒作出那首千古名诗《将进酒》的画面更是让人心潮澎湃赞叹不断,不过,很多人只注意到这首精彩的诗歌,小编作为爱酒之人看了却不禁想到,酒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吗?
其实说到中国的酒,最早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前6600年之间。那时候制作白酒的方法就是将谷物或水果放置在器皿中《长安三万里》没告诉你的事:历史馈赠的除了名诗还有美酒五粮液,通过自然发酵产生酒精。后来经过历史的不断演变,才发展到今天被众人所喜爱的醇香厚重的中国白酒的模样,这不断更迭的历史中,其中正好有一段还和《长安三万里》还有一点渊源呢!
《长安三万里》中的一出场便萌翻全场的小杜甫大家都知道吧?他也是后来给我们留下各种“难背”诗句的诗圣,他和李白一样,对酒也是情有独钟。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英勇豪迈,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对故友的思念,再到“潦倒新停浊酒杯,长安道上堪垂泪。”中的寂寞与凄凉,每一杯酒都象征着杜甫人生的起落。那么杜甫到底喜欢喝哪种酒呢?后人曾在他过往的诗句里也能发现过一些端倪,有专家考证后发现,竟然还有流传至今的!
相传在公元765年,杜甫从成都离开坐船到了戎州(今四川宜宾)。当时的戎州刺史姓杨听闻后欣喜不已,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位杨姓刺史属于是杜甫的“狂热粉丝”了。他特地在特三江口的东楼设下豪宴招待杜甫,还送上了当地的美酒款待,杜甫喝完美酒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一首《宴戎州杨使君东楼》:
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
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
这诗中的“重碧”,就是说的戎州刺史用来招待他的美酒了。据专业人士考证,杜甫这首诗中的“重碧酒”就是宜宾五粮液的前身。
那么曾经的“重碧”是如何发展成今天的五粮液的呢?这故事就长了,不过五粮液为什么最后定名为“五粮液”这个小编倒是可以顺便分享一二,这已经是千年后的故事了。
说清末宣统年间,有个举人叫杨惠泉,在宜宾岷江北岸举办“乡饮”时,喝到了一种名为“杂粮酒”的美酒,杨惠泉觉得这酒好喝,但是名字却没有体现出它的美味,于是,取酒的原料“大米、糯米、养麦、玉米、高粱‘五种粮食为来源,定名为”五粮液“。由此,五粮液正式得名,流传至今。小编忍不住感叹啊,这杨惠泉不愧是举人啊,起的名字太巧妙,光听名字仿佛都能闻到粮食和酒的香味!
再回过头去看,当时的文豪们,在与时代同浮沉的同时,也在一诗一酒间记录者朝代的起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文化珍宝,不管是诗也好,酒也好,我们应该珍惜这份历史的馈赠,保护它们,并将其传承下去。就像杜甫一样,他用诗歌让后人知晓了重碧酒的风采;让后人得以从五粮液中品味那段厚重的历史,而我们,将用什么去继续传承这些历史馈赠的文化珍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