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为电影《河边的错误》点赞,这次艺术碰撞“没有答案”

娱乐新闻 2023-10-2671网络

记者 宋说

由魏书钧执导,朱一龙领衔主演的电影《河边的错误》正在热映,影片原著小说作者余华点赞了演员朱一龙的表演,影片也因为“没有答案”的不确定性营销,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好奇心。

无法挽回的错误

电影《河边的错误》改编自作家余华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同名中篇小说。原著被认为是对中国传统侦探小说的戏仿和拆解,展现了人性深处某种“恶”和生活的荒诞性。这篇小说被看作余华最难影视化的作品之一,根据余华的说法,张艺谋曾买过该小说的版权,但多年过去也未能拍成电影。

电影《河边的错误》在分类上被划为犯罪题材类型片,实际上该作品是一部荒诞现实主义艺术电影,影片在故事讲述上并没有悬念丛生的戏剧冲突,这和常规的类型片有很大不同。影片在前半段采用的是侦探类型片的路数,收养疯子的幺四婆婆突然被杀害,案件发生后警察介入,迅速展开调查,过程营造了很强的探案悬疑感。但很快这种悬疑性就消失了,因为案情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疯子随机杀人的案件。

影片最主要的人物是马哲,这个人物身上被放置了很多隐喻式表达。比如他自我满足式探案,却牵连无辜的人接连被撕开秘密,甚至走向了灭亡。他自我确认获得过三等功的奖章,却从未被公安系统和当时的战友验证过,甚至他自己也无法找到证书,人的认知和事实之间产生了距离。最终马哲变成了疯子,终于结束了这场吊诡的悬疑案。

相对于小说的讲述,电影《河边的错误》对一众配角都有不同程度的细化,最出彩的人物当数许亮,一位有“异装癖”的男性。他拼命保护自己的秘密,这个秘密却因为马哲的探案被公之于众。失去秘密的许亮自杀未遂,又再次选择极端且冷静的方式,像对马哲进行“报复”一般,残忍迅速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马哲的探案,像是往小镇平静的河面上扔了颗石子,此后有家室的诗人王宏和情人钱玲在河边幽会被发现;在河边散步的“大波浪”被抓到,其实是男性许亮;马哲也在案件中逐渐走向失控和疯狂。这些都是因为“探案”这个行为激起的层层涟漪。这些涟漪就是人们微妙的秘密,秘密的因果牵扯在一起,像乱麻一般杂乱。当这些秘密最终被厘清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诸多无法挽回的错误。

没有确定的答案

如果观众带着观看类型片的心理观影,估计会因为《河边的错误》节奏不够紧张而失望,影片和原著一样,没有明确回答“证据、动机、犯罪过程”等问题,而是用刻意隐匿证据、模糊证词等形式,甚至设置众多扑朔迷离的出场人物,干扰着片中人物马哲和读者、观众追凶,从而构建了一个充满嘲弄与讽刺意味的荒诞世界。

相对于确定凶手、扒开凶手犯罪动机的类型片,“没有确定答案”的类型片,容易给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想象。在类型片中,善恶有着明确的分界线,恶人一旦被揪出,会变成银幕内外抨击的对象。但《河边的错误》巧妙的是,它设置的恶人是一个没有思考能力、行为不受控的“疯子”,这是一种无法被合理化解释的犯罪过程,观众的观影注意力只能放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上。

《河边的错误》把文艺表达和类型片进行了融合,这并不是导演魏书钧的主动求变,在余华的原著小说中,前期扑朔迷离的探案过程就是非常重要的铺垫。此前也有很多文艺片和类型片进行了融合,比如《人生大事》《隐入尘烟》《断·桥》等,这些作品属于现实题材作品,但也充满文艺的镜头表达。电影《河边的错误》则是一次更极致的艺术碰撞,文学大咖和个性导演的合作,或许给“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片探索了新的表意空间。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