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支撑“乐华”, 还能在资本市场撑多久?

娱乐新闻 2023-12-01102网络

上期我们介绍了,乐华依靠第一代“流量明星”韩庚做为高起点,从寂寂无名的经济公司,发展为行业顶流。

此后又把重心转移到偶像经济,开始培养大量的练习生,并成功推出下一任顶流艺人王一博。

但是,接受资本融资,站在行业顶端的乐华,上市之路却是困难重重。

乐华的主营业务分别为:艺人管理、音乐IP制作与运营和泛娱乐三个板块构成,其中艺人管理业务是乐华最大的收入来源。

乐华面临的困难主要也集中于此。

2018、2019年王一博凭借《陈情令》迅速爆红,开始成功接替韩庚成为乐华新的顶梁柱。

数据统计显示,仅在2020年,王一博就拿下31个品牌代言。据《财富》杂志2017-2020年发布的《明星收入排行榜》,王一博这四年间的累计收入达到11.2亿元。

首先,与韩庚不同,如今的“王牌”王一博手中并没有乐华股份,也就是双方并没有利益绑定。

对关键艺人的过于依赖,显而易见风险会很高。艺人合约到期后能否续约、如何还能不断推出流量明星,都是重点。

王一博、孟美岐、吴宣仪的合约都在2026年到期。快到期的头部艺人还有2023年的范丞丞,2024年的程潇、李汶翰,2028年的黄明昊、朱正廷等。

一旦这些头部艺人到期不续约,便会直接影响到乐华的整体营收。

第二,艺人培养成本高昂。

2021年,乐华光管理成本就达到5.29亿元,

据乐华招股书披露,公司目前拥有58名签约艺人和80名训练生。

乐华曾透露过,要做一个团至少要砸4000-5000万,但并不是每个偶像出道都会成功。

顶流艺人的培养成本则更高。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乐华在王一博身上的支出达到了1.3亿元,占总经营成本的31.1%;2021年,支出更是超过3亿元,占比高达43.9%。

第三,艺人管理在中国虽然算得上是新兴市场,但这也是一个竞争激烈且高度分散的市场。

根据招股书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艺人管理市场有超过1200家市场参与者。

2021年前五大艺人管理公司总营收为34亿元,仅占到总市场的5.5%份额。乐华娱乐虽然排名第一,但市场份额却仅为1.9%。

偶像艺人从来就是一座金字塔,越到塔顶人越少。即便能达到顶峰,也随时面临热度消退的风险,后面有的是新人在排队等着。

第四,艺人负面风险较大。

乐华在营收方面是高度依赖艺人分成的,影视乃至IP衍生产业占比较低。一旦艺人出现负面消息导致“翻车”,公司就会受到重创。

近年来国内娱乐行业的市场环境,对“乐华们”来说也极不友好。明星频频出事,让我们吃瓜吃得一波又一波。

乐华头部艺人孟美岐,就因负面新闻引发大规模“脱粉”现象,对其事业造成不小冲击。

2021年,某平台选秀节目被爆出了“倒牛奶”和“双国籍”事件,给本不牢固的偶像产业一击重拳,铺天盖地都是负面报道。

导致该选秀节目收官前夜被临时叫停,此后国家对于娱乐圈的整治行动开始进一步升级,一众选秀节目都被叫停。

不仅如此,微博取消明星超话排名,抖音下架了明星榜,一些音乐平台投票打榜、刷量控评、应援集资等行为也被扼制。

第五,中国的偶像产业刚起步,并且是由网络视频平台所驱动的。

尤其是爱奇艺、腾讯和优酷这三家,已经基本垄断偶像变现的渠道。在资源和商业化等方面,这三家也都拥有无法撼动的优势地位。

除了此前的选秀类综艺,这些平台还有量身打造一些团综,同时还有平台体系的其他综艺。

这种源源不断的曝光机会,并不是其他平台和经纪公司可以比的。

面对单一的渠道,经纪公司还只能把培养出来的练习生不断的送往这三家视频平台。平台处于谈判的优势地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经纪公司往往处于弱势一方。

第六,反复的疫情也间接对泛娱乐行业造成冲击。

国内演出活动受限,电影、剧集、电视节目的拍摄以及线下宣传活动受限,进一步加强艺人对视频平台的依赖。

尽管步履维艰,乐华仍在积极寻找第二条出路,比如虚拟偶像。

毕竟,虚拟偶像不存在“塌房”风险,稳定性、长期性均优于真人,商业前景广阔。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点击关注,留言互动交流。

上期:王一博让“乐华”站在偶像市场顶峰?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