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药材种出甜日子

财经新闻 2023-12-26186中国经济网

  清晨,薄雾尚未消散,丹江河在氤氲中渐渐揭开面纱。蔡家村村民蔡燕芬早早出门,和丹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老乡们一起到村里的中药材基地采挖丹参。

  蔡家村地处豫鄂交界、丹江河南岸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这里地形多样,水源充足,土质肥沃,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土壤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素有“天然药材宝库”之称。

  “唐朝年间,药王孙思邈曾在滔河乡周营村行医采药。明成化年间,蔡家村就是周边出名的中药材集散地,由此得名‘药庄岭’。”蔡燕芬满头大汗,一边挥锄采挖丹参一边介绍,从她记事起父辈就以种植中药材为生。

  “现在一亩地丹参能收入多少?”

  “丹参产量在6000斤以上,当前市场价2块一斤,自己育苗自己种,除了化肥等开销,一亩地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蔡燕芬放下手中锄头算起收入账。

  站在旁边的蔡家村党支部书记蔡春德接过话茬:“像老蔡这样勤劳能干的农户,在我们村比比皆是,全村九成左右的百姓都种植中药材。这两年丹参价格俏,仅这一项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

  一株株飘着浓浓药草香、入口有点发甜的丹参成为了蔡家村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行走在滔河乡间,绿水环绕,青山绵延,板蓝根、迷迭香、杜仲等中药材随处可见。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大发展,滔河乡立足资源禀赋,以“星旗同创”为抓手,坚持“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种植规范化、品种良种化”的原则,发展丹参、杜仲、迷迭香、板蓝根等各类中药材30余种,面积约1.3万亩,培育种植企业、合作社、大户等经营实体20余家,走出一条规模化种植的新路子。

  “不仅要种的好,更要卖的好!要让群众的药材变药‘财’。”滔河乡党委书记周其军介绍,过去外地药商在田间收购,交易不集中、价格不透明,有时田间收购价每斤比正常市价低5毛到1元,群众不掌握药材行情,经常遭遇价格“过山车”。

  通过争取各类政策项目、乡村振兴项目衔接资金等方式,滔河乡先后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对中药材基地道路、配套的水电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同时,瞄准中药材产业延链补链,引进多家中医药企业入驻滔河,建立加工生产车间,将此前的田间分散收购,改成场内集中交易,实现了中药材就地烘干、分拣、包装、销售,推动小药材向大产业转变。

  距离蔡家村4公里外的润之堂药业的晾晒场上,一堆堆油牡丹根垛散发着中药材独有的清香;机器轰鸣声中,一根根丹皮正被处理成椭圆形切片;仓库内,一捆捆打包好的白药等待装车,将被送往全国各地。

  “我们看重的是中药材的品质,滔河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水质、土壤、生态气候等方面优势非常适合中草药的种植。目前,我们已经收购超过了300万元的中药材。”润之堂药业负责人王延峰介绍,2023年3月,通过许昌市对口帮扶机制,许昌禹州凯旋药业在滔河乡建立分公司,成立润之堂药业,培育壮大当地的中药材产业。

  如今,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滔河乡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全乡实现产值达2000余万元,累计带动群众2000余户,户均增收6000元。

  滔河乡是淅川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一个缩影。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的淅川县,依托独特的地理条件优势,不断优化中药材品种布局,初步形成科学化育苗、标准化种植、订单化收购、规模化仓储、多元化加工、电商化销售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格局,为群众开出增收致富“良方”。(卢晋荥 李宇)

上一篇:积石山6.2级地震丨安置点上的冬至 下一篇:没有了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