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30日 黄志豪)
——2024年1月30日在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黄志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这一年,珠海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我们有力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超预期因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233.2亿元、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2.4亿元、增长10.3%,外贸出口实现正增长。工业经济扛起大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工业投资增长3.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8%。社会活力迸发,人气集聚加速消费回暖,全年珠海口岸出入境1.64亿人次、日均超44万人次,拱北口岸出入境超1亿人次,珠海机场旅客吞吐量1145.7万人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2%。经营主体总数44.5万户、增长5.8%,新增上市企业5家。全年引进各类人才7万人,创历史新高。
——这一年,珠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初现新格局。全市围绕“产业第一”多措并举。工业投资实现近十五年来首次超过房地产投资,从过去每年300亿元左右提升至近两年每年600亿元左右,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22年的30.1%提升至2023年的35.8%。招商引资签约产业立柱项目37个,已签署落地投资协议项目23个、总投资730.5亿元。5.0产业新空间在建及建成项目54个、总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东部地区招商引资入驻率超八成、西部地区超七成,5.0产业新空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招商引资热点载体。从无到有系统构建起初具区域竞争优势的光伏、新型储能产业体系,全球最大的吉瓦级液流电池工厂(纬景储能)在富山工业园投产,一批新能源产业项目在金湾、斗门异军突起,MicroLED、TSV先进封装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和先进工艺项目相继在珠海完成布局,不仅优化珠海东西部产业布局,更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抢占先机。推出海洋经济发展“十二条”,海洋牧场开工项目4个、投资4.1亿元,新增养殖水体12万立方米、增长33.3%,全球最大的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开工建设。建成珠海太空中心,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成功举办首届亚洲通用航空展,珠海正式形成“双航展”格局。
——这一年,协同港澳“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取得新进展。服务“一国两制”新实践,完善配套、优化服务,保障“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经珠港飞”、“港珠澳大桥旅游”顺利落地实施,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单日通关车辆首次突破1.7万辆次、日均跨境货车数量超疫情前的6倍,单日出入境客流量突破11.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联合港澳及周边城市在珠海举办“共建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大会”,沿大桥延长线由东向西依次布局四大重要节点:联动澳门、横琴启动十字门金融区建设,粤港澳物流园一期投入使用,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主体建成,高栏港综保区封关运营,推动港珠澳大桥延长线“串珠成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开始成为港澳及珠江口西岸城市、产业界的共识与行动热潮。
——这一年,珠海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交出新答卷。获批实施《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交通提升加快推进,入选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建成鹤港高速二期、兴业快线北段(西线)、金海大桥一期、珠机城际二期。出台《珠海市政府关于推动“村村有物业”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村村有物业”工作,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总量超7.3亿元、增长7%,2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全面铺开绿美珠海生态建设。推动教育扩容提质促均衡,全市基础教育公办学位在2022年大幅增长10.2%的基础上,2023年继续增长12.1%,稳妥应对2023年秋季学期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招生增幅超过20%的入学高峰,全市入读普高比例提升至62.8%、位居全省前列。出台《珠海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工作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完成300场“火炬点燃行动”暑期座谈会。连续3年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居民域内就医率97.7%。完成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建设
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配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出台实施,推动近万项市级行政职权交由合作区实施,合作区暂时不能承接的事项全方位做好兜底服务。支持配合横琴对外通道建设,十字门隧道、南湾大道横琴隧道连接段正式通车。支持横琴“四新”产业发展,推动在珠海落地的10个产业项目将研发中心设立在横琴。支持重大平台建设,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正式揭牌运作;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正式成立,其中珠海·横琴中心正式进驻实体场地。
全面加强珠澳港合作。举办首届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圆桌会议,成立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持续推进“湾区通”工程,首创粤澳社保(医保)融合办理,“湾区社保通”累计服务澳门居民超23万人次,港澳居民参加珠海养老保险超4.8万人、医保超5.4万人,在珠海置业超7.6万人,港澳投资企业超1.5万家。推动成立“粤澳大健康产业联盟”。将拱北口岸东南侧3700平方米地块以租赁方式提供给澳门使用,支持澳门轻轨东线建设。澳门往返桂山岛客运航线开通。主动服务、联动港澳在港珠澳大桥等区域开展紧急医疗救援、病例跨境转运合作。持续提升对澳供水保障能力。成功举办2023年珠澳合作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
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全面加强交通提升工作,推进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实施《珠海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三大战略通道建设有序推进,珠肇高铁珠海至江门段全面开工建设,珠海机场改扩建、珠海隧道、黄茅海大桥等项目加快建设,珠海中心站(鹤洲)枢纽站城一体工程、广珠(澳)高铁、南珠(中)城际香山至拱北段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伶仃洋(深珠)通道珠海侧公路工程开展方案设计研究,开行广珠城际珠海站至珠海北站往返列车。实施“广珠铁路连结热点计划”,广珠铁路实现货运量1545万吨、增长8%。与西江沿线城市共同在珠海举办“共建西江多式联运通道大会”。
更好发挥口岸城市功能。珠海口岸出入境人次增长68.6%、车次增长92.1%,横琴口岸、青茂口岸出入境人次均增长超100%。拱北口岸“安改”工程顺利推进。加快在高栏港打造华南煤炭贸易集散中心,华南绿能港的5座全球最大LNG储罐主体结构完工。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亿吨、增长16.1%,其中高栏港区增长17.6%、外贸吞吐量增长31.5%,完成旅客吞吐量501万人次、增长206.9%。国际友好(交流)城市增加至42个。
(二)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强化“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全年市级投入“百千万工程”相关资金225亿元,新增专项债85%以上安排用于区、镇、村建设。全市95%以上农村卫生服务中心按国家最新标准完成升级,镇街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覆盖率100%,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5G网络全覆盖。
有效激活镇域经济。培育建设4个省级典型镇,7个建制镇上榜全国“2023镇域经济500强”,南水镇、南屏镇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白蕉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斗门旧街”获评广东省旅游休闲街区。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恢复耕地4400亩。成功召开第二届“中国年鱼”产业发展大会、首届预制菜装备产业大会,支持格力电器牵头成立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开展冬春时节水塘河道清淤,完成河道清淤82.5公里。
扎实开展对口帮扶协作。高标准推进对口阳江横向帮扶协作,扎实推进对口阳江、茂名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高质量推进与遵义市对口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合作,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市米林县、米林农场和重庆巫山县。
(三)坚定不移落实“制造业当家”
优化发展产业空间。5.0产业新空间建设进展迅速,签约入驻项目269个、协议投资额591亿元,珠海高新区唐家湾园区、斗门富山工业园、香洲三溪科创城等成为入驻热点园区。继续实施“园区投入倍增”工程,投入166.5亿元完善园区配套。加强土地整备攻坚,供应工业用地49宗、面积3477.3亩,具备进场施工条件的产业用地9364.4亩、其中千亩以上连片土地3块。为应对立柱项目落地的紧迫填土需要,全市多方协调市外土源,仅金湾区全年填土超1000万立方米。
全面建设珠海“产业森林”。有效发挥市政府企业服务综合专班作用,及时协调解决一大批涉及市区镇联动、跨部门跨领域的问题。成功举办2023能源电子产业发展大会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23第六届无人系统大会、2023琴珠澳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峰会暨第十八届“中国芯”颁奖仪式、第34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暨2022中国医药经济年度人物发布会。大力发展“4 3”产业集群,全年产值4406.6亿元、增长6.6%,其中新能源增长27%、集成电路增长28.9%、智能家电增长13.9%。推动产业立柱项目加速落地,充分依托高栏港港口及化工园区优势,从锂辉矿开始布局,集群化构建锂电上游材料产业生态,建设锂电上游材料产业园,全面支撑珠三角锂电池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鸿钧异质结新型高效电池、迈为半导体激光设备、京东方MicroLED、埃克森储能电池、先导智能装备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制造业亮点纷呈,珠海格力电器热销中东等“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横琴芯潮流荣获年度IC独角兽和优秀创新产品奖;金湾区中航通飞“鲲龙”AG600正式进入表明符合性试飞阶段,中海福陆重工“海基二号”深水导管架刷新“亚洲第一深”纪录;斗门区爱旭全球首款高双面率ABC组件面世;高新区云洲智能无人艇荣获第七届世界无人机大会“无人系统设计奖”。
大力培育珠海产业新工匠。全面实施“产业新工匠培育工程”,与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合作签约“工匠学院”15所,精准培养紧缺产业工程师、技能工匠超1.8万人。实施“行行出状元”工程,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累计建成市级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16家,全市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近100%、留珠率近九成。深化实施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百万行”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培训46.1万人次、累计79.4万人次。
(四)着力促投资扩消费稳外贸
全力以赴促投资。“三个一批”常态化运转,安排市重点项目510个、完成投资1303.5亿元,超过时间进度25.7个百分点。全年获得专项债221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39.7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3.4亿元、中央特别国债支持9.7亿元。
多措并举扩消费。出台一系列提振和扩大消费措施,实施“全域旅游区区有网红新热点”计划,形成一批旅游新热点。成功举办2023年世界风筝板系列赛珠海总决赛、2023珠海马拉松等大型体育赛事。全市接待游客4261.2万人次、增长2.4倍。全市举办会展2396场次、增长1.2倍。
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支持企业抢抓订单,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跨境电商经营主体突破1000家,新建成跨境电商仓储载体超5万平方米,跨境电商进出口283.2亿元、增长27%。首次以“一会三地”模式举办2023粤港澳大湾区服务贸易大会。保持外贸百强城市前十。
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出台实施激发企业活力政策80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96亿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服务产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市属国企净利润增长1.4倍。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召开珠海市优秀民营企业与企业家表彰大会,推出十四条信用激励措施。充分发挥稳外资工作专班作用,促进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加快发展。
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加快打造“金融三张网”,升级珠海产融平台,设立规模100亿元的珠海基金三期,全面推进珠海“普惠金融户户通”,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万亿元、增长3.3%,贷款余额1.1万亿元、增长7.5%,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91亿元、增长11%。全市企业通过IPO、再融资、发行债券累计直接融资303.3亿元,居全省地级市首位。珠海农商银行由省移交我市管理后,资产、存贷款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监管评级再获提升。由省交由我市管理的罗定农商银行实现高风险机构“摘帽”。大力发展跨境金融,累计引进QFLP和QDLP试点企业53家,召开“共建共享十字门金融区 大力发展跨境金融”大会,启动“十字门金融区”及相应的法律服务中心、会计服务中心建设,让港澳优质现代服务业资源通过珠海辐射珠江口西岸、粤西地区。
(五)持续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校地合作更加紧密。加强与中山大学交流合作,支持南方海洋实验室建设。与暨南大学共建珠海临床医学院。全面支持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建设。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开展91场论坛活动,线上线下观展超300万人次。
科技创新实力持续增强。全年推动1272家企业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增长28.6%,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超过前4批次累计总和。新增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118亿元、增长3.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47.7件、居全省第二,4项成果获省科技奖一等奖。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三届大会。推进“质量强业”六大工程,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位居全省第一。
人才支撑作用更加明显。深化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全市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培育珠海首个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成功举办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
(六)持续擦亮绿美珠海生态名片
全面打响绿美珠海“百团大战”。实施绿美珠海九大行动,制定“路线图”、印发指引手册,开展“人人动手、绿美珠海”活动800余场,完成市级保障性苗圃建设,全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2.4万亩、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268公顷,新建、改建公园16个。近两年开始实施的“美丽中国”珠海实践项目入选国家首批12个正面典型案例、全省唯一。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效显著。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富山工业园“零碳科技城”建设。累计创建绿色工厂2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核心企业9家。认定超低、近零能耗标识建筑超20万平方米。
环境污染防治水平稳步提升。空气质量位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6项大气污染物全面达标,其中PM2.5浓度18微克/立方米、排名珠三角第一,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9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优良,17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全市居民小区、公共机构、公共场所、经营区域生活垃圾分类有效覆盖率100%。
(七)加快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
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全链条构建海洋牧场大舞台,以现代化装备技术,推动养殖走向深远海。加快建设万山、外伶仃海域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成6座人工鱼礁区。强化用海要素保障,积极探索“标准海”供应。开工建设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格盛1号”。开创陆海接力、岸海联动的分段接力海鲈养殖模式。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建成开业,洪湾中心渔港获评国家中心渔港。鱼林村光伏复合项目并网发电。海岛游客163.6万人次、增长116.1%。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成立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落地蓝海科技产业园、白蕉海鲈产业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珠海海发蓝色种业产业园。在南方海洋实验室挂牌珠港澳海洋风险监测预警研究中心。全国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在珠海投入试运行,成功研制全球首艘具有远程遥控和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功能的科考船“珠海云”号。
海洋生态保护基础夯实。实施全省首部地级市海域海岛保护条例,“东澳岛东澳湾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强化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一批尾水治理示范点通过验收。健全泡洗海砂监管执法机制,打击水上非法洗砂洗泥。
(八)用心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
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深化实施“有业有住有家”计划,九项民生支出42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六成以上。新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2.3万套,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推动出台《珠海经济特区加强住宅小区治理若干规定》。开工改造70个老旧小区。深化实施“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建设“长者饭堂”154家,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全覆盖,全市开展晚托和暑期保教服务的公办幼儿园占比达84%,获评“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推进健康珠海22个专项行动,遵医五院三期建设顺利,共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珠海妇儿医院,建成全国唯一经科技部建设审查通过的地市级疾控机构P3实验室。
城市软实力显著提升。深入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里子工程”。优化节假日期间情侣路沿线交通组织,开通菱角咀隧道,开工珠海大道、九洲大道等快速化提升工程,建成12座人行立体过街设施,新增公共停车位2.1万个,新开通勤学、勤业专线16条。第七届中国国际马戏节、第二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第三届珠海艺术节、2023珠海时尚周等活动顺利举行,珠海金湾艺术中心正式运营,国家方志馆粤港澳大湾区分馆加快建设。《龙腾伶仃洋》《平安批》《侨批》等原创文艺精品荣获全国全省重要奖项。成功举办欧美同学会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暨第五届留学生节,揭牌珠海留学文化馆。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140万人、参保率9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240万人、参保率96%。强化政府托底保障,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帮扶工作。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全市公立医疗机构线上采购率超97%。连续12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九)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全力守牢城市安全底线。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和秋冬季消防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7.6%。针对珠海西部地区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特点,实施“农村村口村内道路全划线计划”,新划交通标线179.9公里,改善农村交通秩序。建成广昌闸站、新围仔海堤等一批水利工程。成功应对“泰利”、“苏拉”、“小犬”等强台风和多轮强降雨,实现“零伤亡、少损失”。森林防灭火安全形势保持稳定。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严密防范重点领域风险。与南京审计大学合作建设地方金融风险监测中心,对珠海的地方金融机构、国企等开展定期风险监测。供电可靠性连续5年位列全国第一。筑牢“三保”底线,预算足额保障。
加快建设“平安珠海”。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强力推进夏季治安打击整治和“鹰击”系列专项行动。针对新业态、海上安全等21个行业领域出台多项政策厘清监管职责、加强安全监管。非法码头、涉渔“三无”船舶整治取得积极成效。积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认真抓好省委巡视等反馈问题整改,依法接受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59件和市政协委员提案202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完善“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机制,连续6年获评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优秀”等次,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和“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深化政府流程再造、规则再造,推动解决一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问题。成立专班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的低效闲置资产进行分类处置、盘活利用。统计、民族、宗教、外事、对台、港澳、工会、侨务、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人防、地方志、档案、气象、供销、流渔、慈善、红十字会、海防打私、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对外联络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珠单位,向驻珠部队官兵、政法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关心支持珠海改革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2023年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珠海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短板: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够快,传统行业领域需求不足,新赛道产业项目转化为现实经济贡献不及预期;内畅外联的交通建设还有待加强;优质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加快推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