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河南淅川县以“星旗同创”领航乡村振兴

财经新闻 2024-02-0871中国经济网

  岁回律转,寒尽春生。站在2024年曙光里,回望2023年,我们清晰地感到时光的刻刀,雕塑出淅川山乡巨变的容颜。

  翻阅2023“淅川大事记”,喜悦并振奋,憧憬且实干。全县上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行动,以“星旗同创”统揽“三农”工作全局,以“两清两建”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切实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奋力绘就山乡巨变的和美画卷。

  全民追梦,全县奔跑,一刻不停歇!市委常委、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表示,“星旗同创”是淅川县创新的特色活动,把“五星”支部创建与“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争创活动结合起来同时同步,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督查、一体考评、一体奖惩。

  从九重镇唐王桥村出发,向伏牛山深处探访:岁月静好的城乡山水间,铺天盖地的创业车间里;在基层干部的一言一行,在乡亲微笑的一德一心……在采撷到的一个个鲜活故事里,我们分明看到,“星旗同创”美好蓝图已融入乡亲日常的幸福,美好憧憬已在全县干群的拼闯中升腾成势。

  山乡巨变,且看蓬勃向上的淅川!

  巨变:产业越来越强

  【“星旗同创”】

  ●产业发展,核心是“群众增收、共同富裕”。

  ●关键是“三业”,坚持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并举,齐头并进。目标是“三高”,通过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高、村集体经济增速高、村民人均收入高。

  【淅川实践】

  柳条变“金”记

  “你们瞅瞅,这是我们的新年第一单——”51岁的赵建伟几个箭步冲过来,把1月9日售货确认单递给来访者。

  2008个柳编花篮,价值2.53万美元!2月1日,从中国口岸出发运至美国。

  订舱客户是深圳市华豫工艺品有限公司。卖方是淅川县豫淅柳编工艺品有限公司,地址为荆紫关镇全庄村001号。

  赵建伟是全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豫淅柳编创始人。

  跟大多山里娃一样,他20多岁离开家乡,在西安扎根从事外贸。一晃20多年过去,在异乡“有家有业”的他,总爱回老家。

  当淅川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荆紫关镇组织招商团队到西安等地对接,鼓励在外创业人士返乡,通过“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2020年11月,他当选全庄村党支部书记。参加过几次镇组织的创业培训“充电”后,赵建伟寻思在外贸老本行里寻找突破。同年,在广州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他意外发现柳编工艺品在海外很走俏。

  “人家的柳条是‘金条’,咱的柳条当柴烧!”他坚信,全庄村有草编、竹编传统,能就地取材,还有编织的老行家,的确适合产业发展实际。

  全民争当“行动派”。他一下子流转百亩地种杞柳,聘请安徽、山东柳编师傅进行专业培训,第一批柳篮由此诞生。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说话间,隔壁编织间传来欢快的歌声。转身走进,眼见柳条在她们指尖翻飞,幸福在心中流淌。她们中,有68岁的蔡改艳,有退休教师全改菊、张桂芬,也有邻村湖北的穆海娥。

  种柳基地扩至200亩,全员增至200人……种柳、编柳、柳篮出口三产融合,产业、创业、就业三业并举。去年,全庄村成功创建四星支部,夺得产业发展红旗。

  创汇不低200万,美元!赵建伟说,这就是全庄人的新年新目标!

  【新闻深一度】

  像全庄这样的创业工场,淅川县有千余家。

  荆紫关镇小型伞厂容纳乡亲十几人,中型的有电子厂、服装厂,大型眼镜厂——雄威光学主打产品出口印度——吸纳就业300余人。在雄威光学车间里,我们遇到了放假归来的大学生符婷婷、杜计元,“白天工作,下班学习”。

  马蹬镇致力建设“中药材产业示范镇”,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双向奔赴。在张岭村、熊家岗村等地,引进度帮等公司,绑定农民种植合作社,确保乡亲种植“旱涝保收”。

  重抓产业,领航发展。县长王兴勇说,抓实抓牢产业筛选、产业持续、产业示范,让产业支撑更加有力。壮大产业稳增收,落实产业奖补、林果精细化管理补助等激励政策,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三权分置”“返租倒包”等模式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

  推动就业全覆盖,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开展订单式、套餐式培训5万余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5万余人。扶持创业强带动,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奖补等激励政策,激发“人回乡、钱回流、业回创”的归雁效应,2023年新增返乡下乡创业主体1729家,带动就业3607人。

  壮大集体创收益。县政府每年拿出1500万元,为村集体在招商引资、公益事业开支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四两拨千斤”撬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这样一来,村民在家门口上班,顾家、务工、务农“三不误”,走稳增收致富路。

  巨变:乡村越来越美

  【“星旗同创”】

  ●文明宜居,核心是“三美”,村美、户美、人美。前提是村庄规划到位、村庄建设到位、运营管理到位。

  ●变大拆大建为因地制宜建,形成“十村精品、百村示范”品牌效应,实现中心村打造优、集聚效应优、示范带动优“三优”。

  【淅川实践】

  东升村里看乡愁

  在读大四的李冉,是淅川县金河镇东升村少有的美术生。

  去年暑假,她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返回家乡,用手中的妙笔将村子装点得诗意盎然。

  东升村,距离县城十多公里处,是个“山高、地广、人多、钱缺”的典型村落。振兴乡村大潮中,东升村成立以乡亲为主体的“星旗同创”理事会,逐家逐户定标准、出方案,让乡亲管乡亲、乡亲评乡亲,实现全员参与、全民享受。

  在王沟组“星旗同创”理事会会长李国敏的发动之下,李冉带着自己的小伙伴回到东升村,把乡亲们最爱的“孝”与“善”,写在临路的山墙上、新编的竹围栏上,刻在装饰院落的磨盘、奇石上,还配以色彩各异的边框和底纹。

  人人积极,户户参与,组组推进。如今,东升村文明宜居行动,以人口最多的王沟组为中心,逐步向外辐射延伸至下沟、下湾等组,形成集群效应。

  当然,东升村成为全县典型,最大的特点是不搞大拆大建,因地制宜搞创意,推行小规模、渐进式微改造,最大限度地望见山水、留住乡愁。

  东升村党支部书记李汉强介绍,乡亲们根据自家情况,用现有的石块、废弃的砖瓦和农具,对村组道路、门前屋后、菜园池塘进行修补式更新,充分挖掘农耕文化的深刻记忆,形成一户一景、景景不同的特色。

  目前,东升村377户全部实现“旧貌换新颜”。

  景色虽各异,孝善文化却是全村乡亲共同的追求。一方面打造孝善广场、孝善亭等景观,另一方面评选“孝善之星”,开展“我和老人过端午”等活动,让敬老爱老成为风尚。去年端午节,尚秋荣被评为东升村“最美媳妇”,岳爱芬则为“最美婆婆”。

  “走,去看最美乡愁!”地处县城近郊,东升村成为淅川一个网红打卡地。

  【新闻深一度】

  诗意田园,艺蔬店子。

  进入农历腊月,荆紫关镇店子村的新模样已露峥嵘。

  这个地处豫鄂陕交界的蔬菜专业村,沿着“一街两巷多节点”,通过蔬菜墙绘、石子艺术画等内容,正打造一条蔬菜绘画街,与著名的清代一条街相连,吸引三省交界的孩童来研学。

  “小小鲤鱼满口腮,上江跑到下江来。上江吃的灵芝草,下江吃的藕莲苔。”在寺湾镇夏湾村,省级非遗文化《鲤鱼闹莲》的演员们正在排练节目。寺湾镇相关负责同志贾晓东说,文化惠及千家万户,文化滋养每个人,全镇奋力营造出直抵内心的幸福感。

  文明宜居,常态长效。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围绕“一条河、一口井、一棵树、一片林、一方庭院、一栋老屋”等村庄地标,打造出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主题各异、特色鲜明的和美乡村,激发全县乡亲自觉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抓教化促文明,坚持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活动,持续开展“美·好·星”等评选活动,表彰好媳妇、好公婆等和星级文明户,形成“比、学、争、先”的浓厚氛围,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抓管理促长效,建立健全村民公约、户容户貌评比等规章制度,倡树婚事新办、孝老爱亲等文明风尚,用常态化管理推动长效机制建立,形成有人管事、动态考评、奖优罚懒的良性循环。

  巨变:百姓越来越幸福

  【“星旗同创”】

  ●社会治理,核心是“三不四零”,不出事、不出乱、不出相,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零舆情。

  ●实现方式是“两清两建”,全面清查村组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理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收益权;针对农村存在的侵占土地资源等违法、违规、违德行为,开展20类问题清查,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做实全科网格,各乡镇街道加强对网格员的培训,提高责任意识,提升发现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创新实践】

  村文书华道方的为民心经

  到访九重镇唐王桥村那天,51岁的村文书华道方正急得团团转——李根组黄秀菊的孙子,不想上学啦。因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回家全靠82岁的奶奶照料。

  “这,不是小事儿!”顾不上接受采访,他开上车就去李根组。曾经的民办教师,如今乡村治理网格员。他深知,孩子读书对于农家来说“是天大的事儿”。

  一进黄秀菊家院门,华道方拉着小孙子压着嗓门轻声问,“为啥不上学哩”。弄清原因后,华道方邀请孩子教师家访,村校联手尽快让孩子返校读书。

  多少年啦,两个儿子出门养家,黄秀菊家里家外全靠两人:一个是嫁在邓州的闺女,一个是村文书华道方。这两年,黄秀菊一季度一次的高龄补贴审查,都是华道方登门做的“人脸识别”。

  老太太说,“人家村干部好,凡事从不推,也不拖”。

  “乡亲信任,咱才能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信。”华道方的为民心得是,“网格员工作的核心,是贴心服务,绝不是所谓的管理。唯有网格员务实担当,才能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李新乐一家,是脱贫监测户。鉴于信任,45岁的他把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交给华道方代为保管。若有需要,李新乐一个电话,敦厚的华道方抽空就去镇上办理。

  在唐王桥,像华道方一样的乡村治理网格员有6人。去年,唐王桥创成“四星支部”,夺得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两面红旗。

  【新闻深一度】

  作为北区新城核心区域,上集镇石咀社区拥有县城较大的商业综合体和新建小区。因此,这里被划成9个网格,4个专属区域,由网格员日夜守护。

  商圣街道狮子路社区,地处县城人口最密集地带,眼下正在推广社区智慧服务APP,发挥网格力量,提升辖区内6000多户居民网上办理知晓率。

  深化治理,务实重效。创新推行“一网多用、多网融合”的“全科网络”管理模式,打造全域覆盖、全时段监管的指挥调度体系。全县选出6800多名优秀的“专职网格员”,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序列,相关补贴全部纳入财政保障,并强化培训,提升服务群众水平。他们活跃在乡村,宣传政策、收集诉求、调解纠纷、巡逻治安,构成一张聚民心、暖人心的大“网”,“网”尽乡亲生活大小事。

  2023年,全县“六防六促”实现常态化。电信反诈力度加大,信访案件持续下降,全县村(社区)“三零”平安创建达标率为93%。淅川也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称号。

  创新:动能越来越澎湃

  【“星旗同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强化正向激励,用好考核“指挥棒”,让干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工作上有劲头。“短中长”富民产业、精准就业培训、返乡创业激励等组成“组合拳”,让农民心有底、手有技、田有货。

  ●干群同心,同向同力,发扬实干苦干、拼搏进取的优良作风,做到工作不掉链子、落实不挂空挡、帮扶不务虚功、振兴不搞形式。

  【淅川实践】

  “星旗同创” 擘画新画卷

  擘画新时代山乡巨变新画卷,源于“星旗同创”的久久为功,成于五大机制的越来越健全。

  其一,健全领导机制。首先成立淅川县“星旗同创”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统筹推动全县“星旗同创”工作。乡镇一级参照成立领导小组,一把手必须亲自抓负总责,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村一级村支部书记负总责,优化村“两委”班子分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其二,健全推进机制。“星旗同创”工作,重在平时,重在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考评体系,用好督导考评指挥棒,一月一暗访、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序、一月一曝光、一月一讲评、一季度一推进,引导各级各部门聚焦重点工作,吃准发力部位,取得工作成效。

  其三,健全包联机制。严格落实县直单位包联共建机制,县直单位立足行业实际和自身优势,对包联共建村在规划、项目申请、资金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细化帮建措施,确保包联共建成效。

  其四,健全督导机制。督查督战,拧紧螺丝。督导以暗访为主,不打招呼,直达一线,刨根问底,较真碰硬。考核中,样本体量力求大,覆盖面力求广,考核指标力求全,坚持以“群众知道不知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检验工作实效,力诫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其五,健全奖惩机制。特别强调的是对乡镇的奖惩:年底排名前3名的乡镇“五个倾斜”,即提拔指标上倾斜、经费保障上倾斜、优秀比例上倾斜、记功嘉奖上倾斜、衔接资金上倾斜;年度排名倒数第一的乡镇,班子及成员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党政正职警示约谈,分管副职诫勉谈话,并在全县大会上作检讨发言。

  【新闻深一度】

  创新是新时代的精神核心。

  善于创新,才能出效出彩。“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荆紫关镇实施“雁阵工程”,坚持培养与引进、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寺湾镇创新推行“社会捐、群众筹、政府补”的办法,解决资金难题。

  金河镇在各村成立“星旗同创”理事会,让群众成为创建主角。马蹬镇在荒山荒坡地发展中药材,把昔日的撂荒地、废弃村舍等“沉睡资产”变为“增收活水”,推动村强民富。

  当前,在“星旗同创”背景下,全县乡村呈现出争先恐后夺旗摘星、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巩固,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勇立潮头,永不懈怠!“星旗同创”,2024年,新的远征正始于脚下。

  (杨振辉 卢晋荥)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