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9日 刘洁)
——2024年1月9日在黄冈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刘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着力强信心、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战略布局全面起势。市委观大势谋全局,立足比较优势,明确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对内整合、对外开放,探索黄冈现代化建设路径。在区域布局上,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优化市域空间格局,系统谋划城市与乡村的人口、功能和产业,明确各县市区发展定位,实行差异化考核,引导特色化、一体化发展。在功能布局上,强化主城区外引内联功能,围绕同城化,推动“双集中”,加快“三城”建设;强化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聚集功能、对县域的服务功能,以就地城镇化为导向,实施城市更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扩容提质;强化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水平,建设和美乡村。在产业布局上,全域发展农产品加工、大文旅等富民产业,县域集中发展2个左右强县产业,着力培育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在支撑体系上,明确13项重点任务,合力攻坚,为战略实施提供系统性支撑。持续举办高质量发展大讲堂,发展路径、工作方法更加清晰,干部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这是我们开顶风船、走上坡路的底气和信心。
经济运行承压前进。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分行业制定11个方面政策,有效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以“降成本、找市场”为主题深化“双千”行动,新增减税降费21.2亿元、兑现纾困资金13.9亿元,组织产销对接223场次、交易金额20.2亿元。优化招商机制,持续举办“新城启航·企聚黄冈”专场推介,签约项目个数增长21%,到位资金增长5%,成功引进6个百亿项目。开展项目攻坚,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91个、新入库271个,新祥云新材料、石鼓冲绿色建材等百亿项目开工,全市固投总量跃居全省第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达到77.5万户、居全省第二,新增“四上”企业1219家、创历史新高。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邮政快递业务量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批零住餐四大行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外贸进出口增长13.6%。1至11月,全市工业、固投、社零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信贷、用电、收入等关联指标协调增长。前三季度,GDP增长6.5%,连续9个季度高于全省。预计全年GDP增长7%左右,有望突破3000亿。我市经济稳中向好,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以供应链赋能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坚持一二三产联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一县一品”搭建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县级农产品加工园实现全覆盖,规上加工企业达到489家,预计加工比值提高到0.8∶1。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粮食总产55.1亿斤。团风入列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坚持专业化方式,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与省联投共建的智能科技产业园开园,与东湖高新区共建的“光谷第九园”启动二期,鄂东印染基地、罗田(北仑)轴承产业园等启动建设。组建总规模22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9家、数量居全省第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光电子信息产值增长21.2%。新能源在建投资410亿元,装机规模589万千瓦、居全省第一。高企个数超过10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308家,数量均居全省第四。麻城成功举办首届国际石材博览会。坚持生产生活并重,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市县一体组建乡村振兴投资发展平台,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土地经营权流转率提高到53%,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基本成网,大别山中药材检测中心、华中蛋品交易中心等建成使用。黄商集团入选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全域大文旅战略,持续举办东坡庙会,打造“大美黄冈,此心安处”文旅品牌。建成“冈好购”电子商城、“冈好游”服务平台。黄冈红色印迹探索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东坡外滩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前三季度,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均超过2019年全年。实施品牌建设“六大行动”,黄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新增湖北优势商标19件,60家企业入选“湖北精品”培育名单。蕲艾荣登全国区域品牌第30位,英山云雾茶、麻城福白菊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百强。新引擎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黄冈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改革创新多点突破。系统、整体、协同谋划,推出一批原创性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六改六办”,打造“冈好办”品牌。全面推行“一窗通办”,平均办事时限压减86%,“一网通办”率95%、62个高频事项“一事联办”。组建黄冈中学教育集团、黄冈文旅集团,市区一体组建黄冈医疗集团,推动产业与事业融合发展。入选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创新出台农村资源要素融资办法,推动“白名单”制度向涉农领域延伸,累计为822家融资困难市场主体提供信贷风险补偿贷款31.1亿元。宏源药业成功上市。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全域实施紧密型医共体改革,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全面推进融合型教联体建设,为全省教育改革提供了样板。在全省率先启动供销社改革。黄梅“双集中”和就地城镇化试点取得初步成果,麻城、罗田、浠水、蕲春、武穴、黄梅等省级强县工程改革试点成效明显。优化调整行政村布局,撤并890个。
深化黄冈高新区体制改革、城市运营体制改革,创新实施人才下乡专项行动,纵深推进乡镇综合执法、城管执法体制等改革。总结黄梅、麻城试点经验,推动共同缔造从“房前屋后”向“自我服务、产业发展”拓展。通过改革破题、创新破难、开放破局,开辟了发展新境界。
城乡发展同步提质。坚持“民生、功能、产业、风貌”四位一体,启动美丽城乡建设三年行动。动真碰硬拆违治乱,拆除城乡违建600万平方米。利用拆违空间,新建口袋公园67个,新增绿地310万平方米、停车位1.5万个。市区以黄冈二中开工为标志,文旅城破题开篇;以园区共建为标志,加快产业同链、科技同创,科技城初具雏形;以花湖机场“城市货站”入驻、顺丰冷运等供应链基地建成为标志,空港城加快建设。新导入产业同链项目79个,总投资100亿元的三利谱偏光片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五大片区更新,完成学生街、坡仙路、关山北路等街区改造,推进“四路一环”沿线整治和18个完整社区建设,486个“三无”小区实现物业全覆盖。黄冈西站改扩建基本完工,春节前运营。鄂东水厂全线通水。完成交通投资170亿元,沪蓉高速红安联络线通车,燕矶长江大桥、G347等硬联通项目加快建设。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新改建农村公路2101公里。完成水利投资56.6亿元,实施8条中小河流治理、11个大中型灌区建设、24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5G基站2169座。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构建“1 4”规划体系,新建农房图集推广使用率92%,创建各类示范村、试点村849个。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7.7%,实施垃圾分类自然村占比42%。全国首个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在英山建成使用。黄梅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红安入选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实施长江大保护“双十”行动,遗爱湖、麻城白鸭山、武穴轮镜塘等突出问题整改通过验收,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92.9%。罗田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英山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美丽经济”在黄冈大地深耕厚植、拔节生长。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镇新增就业7.4万人。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养老、医保等社会保障扩面提质。社会救助提标,发放救助金15.3亿元。改造老旧小区638个,适老化改造4840户,无障碍改造2310户。推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改革,解决7246户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5190个、义务教育学位7075个。建成市妇幼托育中心,全市新增婴幼儿托位3400个。失能特困人员县级集中照护全覆盖,建成54个乡镇养老综合体、3074个村(社区)照料中心。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39107名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前三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增速居全省第五。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通过复核评审,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开园。麻城、武穴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成功举办市六运会等赛事。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持续提升。积极化解政府债务,市本级实现“退橙”。信访积案有效化解,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专项行动、打击黑恶和毒品犯罪成效明显,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法治黄冈、平安黄冈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红十字会、残疾人事业等实现新进步。“五经普”稳步推进,司法、审计、统计、信访、保密、档案、史志、地质、气象、水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践行“四下基层”,大兴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及各方面监督。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驻黄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黄冈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比较优势发挥不充分,对内整合力度不大、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发展不够仍是最大实际;工业块头小、创新能力弱、产业缺龙头缺链条的问题仍然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主城区能级不高、带动性不强,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聚集功能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社会治理和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作风不实,本位主义思想尚未根除,不担当、不作为现象仍然存在。我们将直面问题,用改革精神、市场机制和法治手段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推动“十四五”规划任务全面落地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我们要真抓实干、乘势而上,为黄冈的今天尽心尽责,为黄冈的明天聚势赋能。
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黄冈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单位GDP能耗完成省定任务。
做好今年工作,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系统推进,重点突破。一是统筹稳中求进和以进促稳。在稳预期、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上精准施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二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把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作为四化同步的新动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通过农业人口向县城集中,提高农业规模化、农民组织化水平,带动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通过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带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三是以供应链提升产业链。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链主攻方向,市县一体搭建供应链平台链接大市场,用专业化方式培育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是强化对内整合,对外开放。坚持改革破题开路,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充分整合资源,更好对接大市场,以高水平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五是将共同缔造作为重要方法,向美丽城乡建设、发展富民产业、提升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拓展。
(一)稳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精准服务市场主体。围绕企业所需、政府所能,打好政策组合拳,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强化政银担合作,用好“白名单”制度,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信贷总量增长13%以上。落实“民企融资十条”,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5%以上。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经营主体10万户、“四上”企业1000家以上,推动宏中药业、香江电器上市。干部为企业服务,就是为经济服务、为发展服务。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发扬“店小二”精神,主动为市场主体解难题、配政策、找订单,让企业家更有信心、更有希望、更有力量!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把握政策窗口期,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和政策性金融,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做精做实投资项目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推动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平台与审批管理系统有效协同,强化“三率两量”调度,力争新开工亿元项目500个以上、新入库项目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完成固投1600亿元以上。夯实产业支撑,推动晨鸣二期、长崃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工,完成产业投资820亿元以上,以优质增量带动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扩大交通投资,全线推进英山至黄梅高速、沪渝高速黄黄改扩建、福银高速黄小改扩建、麻阳高速北延线建设,加快沿江高铁合武段、G347等项目建设。补齐水利短板,启动牛车河、黄梅引江灌区建设,加快蕲水、武穴北灌区、罗田引莲入城等项目建设。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建立多方联动促进消费机制,创新新市民金融服务,扩大批零住餐等传统消费,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发展夜间消费集聚区、美食街区等20个以上,新引进品牌首店20家。丰富东坡庙会内涵,创新“小众演出 策展型零售 潮玩集市 美食文化”等消费场景,打造消费热点。扩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电商、会展经济等新增长点。
(二)推进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黄团浠一体化地区和麻城、黄梅、武穴发挥多式联运优势,打造人流、物流枢纽节点,形成市域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门户。北部山区立足主体功能和资源禀赋,以特色农业、文旅为主攻方向,一二三产联动,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子。沿江地区发挥对外开放和跨江合作优势,突出港产城一体化布局,改造提升建材、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促进集群集约发展。
提升主城区能级。推进科技城建设,深化与东湖高新产业同链、科技同创、园区共建,聚力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推进文旅城建设,打好黄冈中学、苏东坡、李时珍“三张牌”,在鄂黄桥头片区形成优质资源集聚区,打造黄鄂百万人口城市新中心,吸引都市圈人口聚集。加快黄冈二中建设,一期秋季开学。启动李时珍中医药博物馆等“两馆四中心”建设,东坡文旅区首开项目建成运营。推进空港城建设,加快供应链基地、电商产业园、多式联运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培育临空智能制造、临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航空培训等航空配套产业,统筹白潭湖与巴河联动发展,导入顺丰特色新经济组织、航空物流载体及运营主体、双循环经济产业主体,做实产业底盘。完善片区功能,有序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交易市场迁入,引导老城区人口和服务功能向临空区转移。持续实施“四区联动”城市更新,加快赤壁文旅、明珠大道文化长廊、西湖工业园、L型商贸区等片区更新,持续推动3个街区改造;推进18个完整社区建设,改造老旧小区72个。统筹拆违、改建、管控,提升绿化亮化水平,加快“四路一环”沿线整治,推进“城市家具”上新,彰显古城风貌。“三城”建设已经全面铺开,城市正在发生变化,主城崛起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系统提升县城品质,完善县城功能,以政策支持激活需求,促进人口聚集。建设绿色低碳县城。明确县城各片区功能定位,以控规指导片区建设管理,深化专项规划,把建设项目落实到底图。明确发展新中心,集中配置优势资源,加快人口导入。有针对性实施城市更新,加快构建“上下-快慢-蓝绿”系统,推进控违治乱三年行动,探索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机制,建设精致县城。麻城和武穴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其他县城达到40%以上,“三无”小区物业实现全覆盖,20%的城镇社区基本建成完整社区。建立以优质公共服务为核心的人口导入机制。因地制宜探索教育引导、就业促进、康养服务、生态搬迁等路径,紧扣市民化身份转换全过程需求,面向重点群体量身定制政策包。创新进城安居购房补贴政策,完善保障性住房市场体系。发挥县城连城带乡的龙头作用。县级物流园全部运营,建成不少于1000亩的专业园区、不少于500亩的“熟地”、1条特色街区、1个交易市场、1个综合性人力资源市场,推动农村普高进城。
(三)推进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用供应链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市县一体、共建共用,按“1 3 N”的框架构建供应链体系,搭建数字化“天网”、物流“地网”、供应链“金网”、服务贸易“商网”,更大范围集合客户群,推动上下游供需对接、高效匹配,更好融入大循环。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粮油、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中药材、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一品一链、多县一链”搭建供应链平台,建立“五个一”机制,补齐产业链短板,推动非标产品向标准产品转化。建好蕲春蕲艾、浠水鸡蛋、英山茶叶、黄梅粮油等供应链平台。每个县市区农产品加工落地资金不低于30亿元,下决心招引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全市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过千亿元、加工比值达到1∶1。实现伊利三期等项目投产,推进黄冈粮食供应链中心等项目开工。加快传统纺织优化升级。对接华纺链,做强集采集配、线上交易、数字化改造等服务。加快鄂东印染基地、龙感湖纺织面料基地和交易中心建设,提升纺织链能级,向服装鞋帽延伸。提升建材行业价值链。搭建麻城金石链、武穴建材链、红安泛家居链等重点供应链平台。推动石材由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由加工制造向贸易流通升级;推动砂石骨料、钢构等传统建材向装配式建筑拓展;推动石灰石等矿产初加工向新材料升级。加快新明珠二期、德屹新材料、美峰新材料、龙源石膏等项目建设。力争建材行业产值过800亿元。推动化工向中高端迈进。以化学原料药、电子化学品、精细磷氟化工为主攻方向,特色化发展。
以专业化方式培育新兴产业。围绕生命健康、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建设专业园区、出台专项政策、完善专项配套,促进集群发展。推动专项债、平台公司资金向园区聚集,省级开发区全部建成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园区,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进黄冈化工园高标准建设和扩区调区,布局配套长江存储产业园,培育湿电子化学品集群;对接光谷生物城,建设特色原料药生产基地。加快“光谷第九园”二期建设,配套华星光电、华工科技等头部企业,建设光电子材料专业园。依托智能科技产业园,发展智能专用设备、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业;布局生命健康专区,主攻现代中药、生物制药。以专业园区为载体,以产业基金和专项政策加持,加快科创型企业导入,新引进产业同链项目100个以上。推动广化制药等30个重点项目开工,实现三利谱偏光片、铭普光磁、人福药业、TCL智能制造产业园投产。加快武穴、罗田等地合规化工园改造提升。推进黄州、武穴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建设。加快平坦原、紫云山、魏家冲抽水蓄能、大别山电厂三期建设,推动蕲春花园抽水蓄能、华电武穴开工。精准配置资源,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
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仓储物流、信息金融、检验检测、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延伸。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0家以上、限上商贸企业150家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大力实施品牌强市战略,着力培育24个重点品牌,推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文化、品牌城市”良性互动,丰富发展内涵、增强产业活力、提升城市魅力。把农文旅融合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以多彩旅游路为抓手,全地域、全产业链整合资源,一盘棋打造精品线路,发展农事体验、研学旅行、乡村露营等新业态,吸引流动性消费。推进龟峰山景区、东坡文化旅游区、东山问梅村等5A级创建。依托黄冈教育品牌,打造全国知名研学基地。擦亮“大美黄冈,此心安处”文旅品牌,加快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以文旅“一业兴”带动市场“百业旺”。发挥黄冈生态、康养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医养结合、旅居康养等养老产业。支持红安建设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罗田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
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建设,共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加快科技成果在黄冈落地转化。做实离岸科创中心、科技加速器和特色专业园区,搭建前后台一体化平台。实施万企万亿技改“蝶变”行动,创新技改支持政策,推动实施300个工业技改项目,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实施高企总量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500家、高企突破1200家。促进优势企业规模提升,力争年营收过50亿元工业企业达到5家、过10亿元达到25家。推动红安薯芋、罗田牛羊、团风钢结构等产业研究院实质化运营。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向发力,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4%。我们要在传统产业上巩固优势,在新兴产业上把握主动,在未来产业上抢占先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壮产业筋骨,挺起强市脊梁!
(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乡村振兴。
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生态治理为切入点,“一河一策、一段一策”统筹保护与发展,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白莲河库区、牛车河为样板,推进幸福港河等10条小流域试点,逐步扩面。分区制定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建立土地分区分类利用体系,并落实到图斑。统筹生态修复、水系连通和农村人居环境、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0%以上,实施垃圾分类自然村占比达到50%。因地制宜制定正面清单,发展乡村产业。引导生态移民搬迁,推动地灾点居民应搬尽搬。
发展现代农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整治耕地撂荒,粮食产量保持在50亿斤以上。坚持一二三产联动,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5万亩,建成设施蔬菜基地40万亩、道地药材基地130万亩,扩大名特优水产、牛羊养殖,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土特产”大文章。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新增区域公用品牌2个、绿色有机地标产品20个以上。加快直播电商、智慧零售等新业态发展,打造一批爆款产品。实施强村筑基行动,探索政银企村合作模式,力争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下行政村“清零”。发展强村公司,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联农带农富农。全市土地经营权流转率达到60%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让老区人民生活更上一层楼,一年更比一年好!
建设和美乡村。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和风貌管控,完成458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扩大“三张图”试点,提高农房通用图集推广使用率。持续推进2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结合小流域试点,按景区标准建设美丽乡村100个。大力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实现应绿尽绿。城市公交向100个行政村延伸,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比例65%以上。通天然气的乡镇比例55%以上,完成17个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新建5G基站1200座以上、充电桩3000个以上,行政村5G通达率96%以上。持续推进平台、资源、服务下沉,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做实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农村综合服务点全覆盖。
深化农村改革。在39个乡镇分类开展农村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小田变大田等改革试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建设国家储备林100万亩,探索林业碳汇。做实乡村振兴投资发展平台,整合农村资源要素与市场高效对接,在社会资本不愿进入的领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配套、生产性服务。深化供销社改革,链接城乡供应链“天网”,搭建综合服务点“地网”,由农资、日用品供应向农业生产服务全链条延伸,重构为农服务网络。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权益有偿退出机制,扩大农村资源要素融资。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引导“新乡贤”“新农人”在乡村施展才华、大显身手。
(五)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构建内畅外联的开放体系。深度融入大循环,加快建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推进鄂黄第三过江通道、武汉至黄梅高速、武红高速北延线等项目前期,加快燕矶长江大桥、武穴港区铁水联运建设,建成麻城石材铁路专线。加强唐家渡口岸与武汉港联动,发展多式联运,扩大中欧班列、江海直达航线。完善市进出口基地功能,推进出口监管仓、各类功能仓建设,为设立综保区打好基础。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进出口总额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更大力度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黄冈地标优品融入大市场,支持建筑企业开拓外埠市场。加快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推进团风与象山、红安与余姚、黄梅与奉化园区共建,深化跨江合作、大别山区域协作。
纵深推进重点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功能性改革、市场化转型,推动国有资本向产业链核心节点、创新链关键环节、价值链高端领域集中。推动黄冈中学教育集团、黄冈文旅集团、黄冈医疗集团专业化发展,加快文化品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大物管运营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建立项目库,力争民间投资达到1100亿元。稳妥推进市县机构改革。建设县级信用服务中心,深化融资服务改革。实施“一本账、一张表”大财政改革,推行投资项目绩效综合改革,提高财政和投资效益。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中医药事业“四大工程”,突破性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健康服务,加快药品、食品、饮品、精品开发,推动中药材“草变药、材变财”,力争引进一批大型龙头药企,开发拳头产品10个、产值增长10%以上。加快“一校一馆一院一平台”建设,争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打造“冈好办”营商环境品牌。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升级“六办”改革,能优化的流程全部优化、能精简的环节坚决精简、能压缩的时限压缩到底,实现“最多跑一次、最好不要跑、最长一百天”。1300个事项“最多跑一次”,“一窗通办”受理事项占比85%以上,项目落地到开工100天。多措并举降低物流、融资、用能、用工等生产性成本,实现制度性交易成本全省最低,打造都市圈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健全企业家参与制定涉企政策机制,建立政企“直通车”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发展清障护航,让民营企业在黄冈有感有得,让更多的企业家在黄冈成就梦想、人生出彩!
顶格推进双招双引。聚焦主导产业和产业链主攻方向,突出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统筹招大引强和专精特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20个以上、到位资金760亿元以上。推动招商力量与产业园整合,实行一体招商。坚持招商与安商协同,新老、内外企业一视同仁,现有企业增加投资、新上项目享受招商引资同等待遇。深化产学研协同,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创新柔性引才模式,向国有企业、开发区等用人主体充分放权,推行政聘企用。完善服务体系,让各类人才在黄冈安心舒心创新创业。我们要激活改革之力、扩大开放之门、清澈市场之水,让发展动能在黄冈大地激扬迸发!
(六)做深做细做实民生工作。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组建国有人力资源公司、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创新就业创业服务。全方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乡村工匠,发展“蕲春艾灸师”“团风建筑工”“浠水窑炉工”等劳务品牌。做实家门口培训,推动家门口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打造“弱有众扶”体系。加强“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推动“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落地见效,适老化改造4590户,推行“互联网 居家养老”模式,为老人提供多元化养老服务;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新增婴幼儿托位3000个以上。全市改造老旧小区401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愿装尽装,农村危房应改尽改。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市县城区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3000个、义务教育学位15000个,做好教联体改革“下半篇”文章,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支持黄冈中学高质量发展,推进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支持黄冈师院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支持黄冈职院、科技职院创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支持应急学院打造特色高水平专业群。
推进健康黄冈建设。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建立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让群众就近就便就医、安心放心看病。申报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加快三级医院创建。持续提升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城乡的覆盖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医药文化、名人文化等优秀文化内涵,推进项目化、场景化、时代化,赋能城市发展。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增加高品质文化服务供给。持续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加强文艺人才培养,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精品力作,讲好新时代黄冈故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开展第四次文物普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支持红安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支持英山创建中国文学之乡。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以流域治理为基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突出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深化森林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山体、水岸、通道、乡村绿化。实施遗爱湖、龙感湖等重点湖泊治理,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推进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加快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优化调整,推进绿色矿山、绿色建筑、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建设。推进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倡导绿色生活,引领绿色时尚,把绿色画卷永远留在红色大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以共同缔造创新社会治理。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探索“五共”新实践,共同缔造新生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以小区、塆组为治理单元,聚焦问题找准群众需求,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倡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志愿服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八五”普法。依法依规、将心比心做好信访工作,全域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加快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管、治安、应急等数字化治理,以数智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做实“五经普”工作。
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强化“三品一特”安全监管,强化道路交通隐患整治,提升本质安全能力。严格落实政府支出负面清单,推进全口径债务风险管控,“一债一策”化解政府性债务。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探索转型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诈、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升国防动员能力,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三、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始终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指引,把群众安危冷暖融入工作日常。梳理确定了今年十类民生实事,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
严格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规范行政决策程序,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抓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政务公开规范化建设。推进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有效实施。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纪委监委专责监督,诚恳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财会、审计、统计监督,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
强化担当实干。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以斗争精神迎接困难挑战,以快干实干创造实绩实效。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培养专业素养、提升治理能力,创造性推进工作。坚持以工业互联网思维推动政府工作流程再造,健全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各项工作提质提效提能。坚持“四下基层”,践行一线工作法,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坚持领导带头,以实干带动实干,以担当激励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
保持清正廉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持续纠治“领导不研究业务、市不管县、部门本位主义”顽疾,推动政府部门从行政管理局向项目推进局、产业发展局、要素保障局转变。完善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精准问责长效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万里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
黄冈市2024年十类民生项目清单
一、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4500户以上。全市老年助餐服务实现市、县两级中心城区社区全覆盖。乡镇(办)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率达60%,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实现市、县智慧养老平台数据对接共享,全市特困分散供养老人服务实现全覆盖,对全社会有需求的老人开展居家服务。
二、优化生育托育服务供给。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家庭并在市内落户的提供生育补助。对生育二孩、三孩家庭在城镇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分别给予5000元、10000元补贴。全市婴幼儿托位达到1.7万个,新增3个“二级甲等”县级妇幼保健院,全市拥有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的乡镇占比达到50%以上。
三、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市县城区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3000个、义务教育学位15000个。巩固融合型教联体建设成果,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打造30个省市级示范性教联体。
四、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推进医共体建设,每个县市组建1个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其他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医共体。建立开放共享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急救调度等服务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总医院平台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能力。
五、更大力度促进就业增收。全市开展艾灸师、护理员、育婴师等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5万人次,在群众家门口培训不少于1.5万人次。年度新增高校毕业生留黄来黄就业创业不少于1万人,新增返乡创业不少于6000人,带动就业不少于2万人。零工驿站达到80个以上,实现家门口就业2万人次。推动网约车、网络送餐、网络直播、快递物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灵活就业者参加社会保险。
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全市新增保障性住房3000套以上,在县城符合条件的稳定就业人员可申请入住保障性租赁住房。购买首套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核定暂不与借款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时间系数和账户余额挂钩;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允许缴存职工购买住房时,提取使用父母或子女的住房公积金。全面推行二手房“带押过户”。出台进城安居购房补贴政策。推动适当延长商业住房贷款年限,首套住房借款人年龄与贷款期限之和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后10年。
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改造老旧小区401个,推动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愿装尽装。全市新增各类充电桩3000个以上,新建停车位5200个以上。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停车位在节假日期间向社会开放共享。
八、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市区体育综合体建设,黄州区全民健身中心建成使用,全市建成体育公园5个。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不少于10个,建设特色文化小剧场10个,开展文艺演出或活动1000场。
九、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推进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完成食品抽检2万批次以上、合格率达到96%以上,食用农产品快检5.88万批次。实施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质量提升行动,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学校食堂“互联网 明厨亮灶”建设完成率100%,高校食品安全快检室建设全覆盖。完善智能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深入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完成2000处隐患点位平交路口改造提升,国省道穿镇区路段中央隔离设施应设尽设。
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全市新增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9条、改建农村户厕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50%,实施垃圾分类的自然村占比达到5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名词解释
1.“双集中”: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2.“三城”:科技城、文旅城、空港城。
3.13项重点任务:市委明确强县工程13项重点任务,即: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工业倍增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建设大宗物资物流体系和区域性大市场、发展全域大文旅、推进美丽城乡建设和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推进空港经济发展、推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和城市运营体制改革、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黄冈品牌建设、供应链建设、融合型教联体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4.“双千”行动:千人进千企服务企业行动。
5.“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和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6.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
7.品牌建设“六大行动”:突出标准引领行动、质量提升强基行动、行业品牌升级行动、重点品牌攻坚行动、品牌宣传推介行动、品牌协同保护行动。
8.政务服务“六改六办”:改受理模式,大厅服务一窗全办;改办事渠道,数据赋能一网通办;改审批流程,部门协同一次可办;改服务层级,民生事项就近好办;改材料固化,告知承诺容缺快办;改兑现方式,惠企政策免申即办。
9.“白名单”制度:通过政银合作方式,由市县政府出资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为经营前景良好但没有抵押物、反担保措施的市场主体融资提供政府增信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纳入名单的市场主体称为“白名单”企业。
10.紧密型医共体:组建以县级综合医院为龙头,其他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并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形成覆盖全县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1.融合型教联体:以1所核心学校牵头,与1所或若干所学校组合,实行以总负责人(或单一法人)制为主的办学形式,教联体内人事、经费、教学教研、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实行一体化管理。
12.“四路一环”:“四路”是指赤壁大道、新港北路、明珠大道、黄州大道;“一环”是指“东方广场-新桥街-中环路-涵晖路-七一路-沿江路-西湖四路-黄州大道-新港二路-东方广场”环线。
13.“三无”小区: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住宅小区。
14.“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5.“1 4”规划体系: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
16.长江大保护“双十”行动: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即: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绿色转型、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黑臭水体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等6大污染治理攻坚提升行动以及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障、长江流域非法矮围整治等4大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提升行动。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即:推动降碳减污协同增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引领、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综合交通绿色发展、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深化长江大保护金融创新实践、提升城乡绿色人居环境和加快长江文化旅游建设。
17.“退橙”:财政部推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评定制度,以债务率为考核标准,将不同区域划分为“红橙黄绿”四档。即:红(债务率≥300%)、橙(200≤债务率<300%)、黄(120≤债务率<200%)、绿(债务率<120%)。
18.“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19.四化同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0.“民企融资十条”:人行武汉分行、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进一步改善全省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十条措施》。
21.“三率两量”:项目开工率、纳统率、竣工率和用电量、用水量。
22.“两馆四中心”:黄冈中学博物馆及培训中心,李时珍中医药博物馆及文化展示中心,会展中心,演艺中心。
23.“四区联动”城市更新:“四区”指小区、社区、街区、片区。
24.L型商贸区:位于黄冈临空经济区,东临巴河、南临园区一路、北临齐安大道、西临南湖二路的“L”型片区。
25.“城市家具”:城市中各种户外环境设施,包括信息设施、卫生设施、道路照明、安全设施、娱乐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及艺术景观设施等。
26.“上下-快慢-蓝绿”系统:“上”是指地上建筑及构筑物管控,“下”是指地下管网等设施布局;“快慢”是指城市快速通道、城区市政道路和慢行交通系统;“蓝绿”是指蓝绿空间,即国土空间中各类山体、水域、湿地、绿地等开敞空间所组成的空间系统。
27.“熟地”:可以直接进场进行项目施工的建设用地。
28.“1 3 N”:“1”是指区域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对现有“智慧农业”平台进行功能升级、客户升级、服务升级、政策升级、监管升级、配套升级,打造成对外链接、对内整合的综合服务平台。综合平台主要由3个板块组成:一是特色农业板块,按照市县一体、一品一链、多县一链的原则搭建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平台;二是优势工业板块,围绕建材、纺织服装、化工、生命健康等产业,推行“线上供应链平台 线下产业集聚区 产业数字化”一体化供应链模式,为企业提供供需对接、融资支持,推动产业补链强链;三是服务板块,主要是“冈好购”“冈好游”和“冈好运”平台。“N”是在综合服务平台接入若干个赋能模块,包括供应链金融、政策发布、人力资源服务、住房供应、产权交易、政务服务等。
29.“五个一”机制:一个协会、一个品牌、一个研究院、一个供应链平台、一套推进机制。
30.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上云”重点是推行普惠性云服务云支撑政策,“用数”重点是更深层次推进大数据融合应用,“赋智”重点是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
31.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32.“三张图”:村庄规划总体平面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图、产业发展图。
33.“四大工程”:“名医再现”工程、“时珍人才”工程、“医防惠民”工程、“改革强基”工程。
34.“一校一馆一院一平台”: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冈校区、中医药博物馆、省中医院李时珍分院、省级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
35.“三留守”人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
36.“五共”: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37.“三品一特”安全: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