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向海新通道 一条世界级运河雏形渐显
开山劈谷,一江春水向“南”流!
北起广西南宁横州市平塘江口,逶迤向南,直下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的平陆运河项目工地上,近2万名建设者、6200余台(套)大型机械设备奋战正酣。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土石方已开挖过半,投资额接近一半,一条世界级运河雏形徐徐展现,建成后将成为广西及西南地区通往东盟地区运距最短、最便捷的水运出海通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总投资约727亿元;国内设计通航等级最高的运河,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国内土石方工程最大的交通工程,大约是三峡工程的3倍——未见平陆运河真容之前,就已被这样的“大名头”所吸引。而站在该工程第一梯级枢纽——马道枢纽边坡向下望去时,才有了深切体会:
曾经横亘东西的分水岭,如今已被开辟出地面以下60多米深的巨型基坑,数百台机械设备忙碌作业,正在进行船闸主体结构施工。远处,上游引航道已建成并绿化的2号边坡格外亮眼,其边坡高度达188米。
“差不多有60层楼那么高!”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项目负责人黄海波比划着说,“这是目前全国在建最高航道边坡。”
这里地层岩质遇水易软,如何确保边坡稳固?运河建设者创新施工工艺,设计出高强度、耐腐蚀的28根抗滑桩、50多米长的预应力锚索等新型支护结构,成功“绑定”山体,还将自感知光纤锚索等植入其内部,24小时监测边坡的健康状态。
在平陆运河建设中,诸如此类的“前所未有”比比皆是,大名头背后是大创新,省水船闸便是其中之一。
平陆运河三大枢纽均为省水船闸,其中,马道、企石枢纽是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三级叠合式省水船闸,如此可比普通船闸省水60%左右。
“如何省水?”面对记者的疑问,平陆运河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程耀飞指着船闸模型解释起来,“当船从上游进入船闸后,需降低水位下行,利用连通器原理,水从闸室泄入省水池进行储存;当船从下游进入船闸后,需升高水位上行,再将省水池的水补入闸室,如此循环利用,最大限度节约用水。”
这一看似简单的原理从纸面落到地面,先后进行了几十项数字模型试验、成百上千次物理模型试验,才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世界在建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闸室内供船舶停泊的水域长度达到300米,宽度34米;世界最高水头的省水船闸,运行时马道枢纽上下游最大水位落差接近30米,相当于9层楼高;世界运行速度最快的省水船闸,企石和马道枢纽船闸启门仅需约1分钟,闭门约30秒,1小时可通行6艘5000吨级船舶。
平陆运河不仅是一条科技运河,也是一条生态运河。
在靠海最近的第三梯级枢纽——青年枢纽,记者注意到一条不同寻常的“回家路”。
“过去由于钦江旧青年水闸阻隔,下游鱼类失去洄游迁徙路径。为此,青年枢纽建设过程中特意采用垂直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结合的形式布置了‘鱼道’。”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黎明镜介绍说,“鱼道虽小,但生态效益大,这也是我们力争将平陆运河建设成为世界级保护水平的生态运河的一种追求。”
当下,平陆运河三大枢纽均已进入了船闸主体施工阶段,整个项目力争于2026年12月底主体建成。而虚拟空间里,有个“孪生兄弟”正与实体工程同生共长。
在平陆运河建设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打开“数字孪生智慧运河”平台系统,点击鼠标,边坡监测、设备管理、环境监测等情况一目了然。
“这是我们打造的全国首个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智慧运河。”平陆运河集团工程管理部部长何俊辉介绍说,从建设到运营,数字孪生智慧运河将伴随运河全生命周期,实现运河动态“一图总览”、工程建设“一屏掌控”、决策指挥“一脑智控”。
例如,当前正值广西雨季,智慧运河接入了沿线12个水文站的数据,指挥人员可根据汛期水情对人员设备进行调度。
如此酷的智慧范儿,让人不禁期待起来,平陆运河开通后将是怎样的景象?
轻舟“易”过万重山、直挂云帆“向”沧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许永锞如是形容。据测算,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比现行水运通道出海里程缩短约560公里,预计每年可以节省52亿元的运费。
据透露,广西同步规划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促进石化化工、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料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运河建成后,5000吨级江海直达船可从西江内河港口直通我国沿海港口和东南亚主要港口,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