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碗”抵制铺张浪费 新宴席轻松吃饱吃好
原标题:江苏泗阳县李口镇 “十大碗”抵制铺张浪费 新宴席轻松吃饱吃好
在江苏省泗阳县李口镇,有一“桌”必吃的美食——“十大碗”,它不仅是每个李口镇人记忆中的“乡土味道”,近年来更成为当地推行红白喜事简办的重要标准。李口镇是如何连接传统美食与文明乡风的?不久前,记者来到李口镇一探究竟。
传统美食的新机遇
“过去条件不好,泗阳人餐桌上是看不到盘子的,桌子上放的全都是大口碗,而且都是十碗菜。久而久之,就取名为‘十大碗’。”聊起童年美食,老泗阳人张耀西回忆道,酥鸡、肚丝、蛋皮、卷鲜、扣红肉、鸡泡饭,这些在民间流传几百年的美食如今依然能在餐桌上看到,“‘十大碗’是‘50后’的集体记忆,如果在外地吃到这些菜就好像回家了。”
对于“90后”的李口镇宣传委员黄德春来说,“十大碗”同样具有深刻意义,“小时候如果说去吃‘十大碗’,其实就代表要去吃宴席了。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看到‘十大碗’摆在桌上,就好像回到了儿时。”正是抓住了“十大碗”这一传统美食所承载的乡土情结和时代记忆,李口镇近年来不断引导村民将“十大碗”作为红白喜事宴席的标准,并且共同约定宴席菜价不超过400元、酒水不超过2瓶以及不燃放鞭炮的“三不原则”。
“十大碗”作为宴席桌上的“主角”,村民能接受吗?黄德春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们把传统的美食文化和现在提倡的内容相结合。‘十大碗’本就是李口村民从小经常吃到的美食,它基本规定了菜品数量,这让宴请的规定更加明确、好执行,而且‘十大碗’有荤有素,一套下来能让一桌子人吃饱吃好。”
有了乡土气息浓郁的饮食文化“加持”,李口镇凝聚党员干部、新风支客、餐饮酒店等主体的力量,建立起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支客跟进的“三方合力”模式,助推宴席简办、杜绝铺张浪费。如今在李口镇,吃“十大碗”又成了参加宴席的代名词。
“支客”协会来支招
“礼尚往来一二百,人情新风树起来。”唱起李口镇支客协会编写的文明新风三句半,协会会长葛以云精气神十足,朗朗上口的念词把“十大碗”菜单与移风易俗相结合,既宣传了特色美食,又抵制了铺张浪费。
在李口镇所辖的3个社区、13个行政村内,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个像葛以云一样的“支客”,组成了李口镇新风支客协会,他们是协助操办红白事务的“大主管”,也是推动“十大碗”走上李口镇红白喜事宴席桌上的“主力军”之一。
“过去李口办宴席和现在相比差别很大。”李口镇李口社区的周以权在村里操心红白喜事已经快三十年了,他告诉记者,以前不仅“升学宴”“满月宴”要办宴席,甚至搬了新家也要办,“你家办了,他家不办,这礼就收不回来。”除了大事小事要办宴席,桌上的菜花样也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1500元一桌的菜确实好看,但是宴席散了桌上的菜却没怎么动,“现在的人都不爱吃大鱼大肉,追求健康,清淡一点反而更受欢迎。这样我们‘十大碗’优势就有了,都是蒸笼蒸出来的健康菜。”
有了切身体会,支客们编排三句半、快板书,将喜事新办倡议纳入村规民约,同时研究制定了《移风易俗文明规范倡议书》并张贴在镇上的餐饮酒店门口。在他们的影响下,全镇近四分之三的村民主动参与签订“倡议书”。践行喜事新办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截至目前,李口镇在红白喜事上累计为辖区节省人情开支超过450万元。
市场运营给村民更多选择
在李口镇“李口十大碗”酒店里,农李村村民葛广杰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庆祝叔叔90岁大寿。圆桌上除了传统的“十大碗”,还有“八碟”,8个精致的小碟子里盛有花生米、水煮毛豆、酱牛肉等。“就请了自己家的亲戚,算上烟和酒,总共花了不到三千元!”葛广杰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这要是放在以前,花费要一万多元。现在在镇上酒店里,来一套‘十大碗’,再点上几盘凉菜,吃着真舒服!”
和葛广杰一样,李口镇罗圩村的张建军给孩子办喜事时也选择了“十碗八碟”,“三四百元一桌‘十碗八碟’,满满一桌子菜,让亲戚朋友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总花销也明显减少了很多。”
像这样在宴席桌上随机出现的“八碟”,让李口镇推行简办红白喜事更有“人情味”。“每桌客人的喜好不同,除了一套228元的‘十大碗’,今天想多吃什么菜都可以在另外的‘八碟’里选择,但一桌的总价格都在四百元左右。”“李口十大碗”酒店老板魏玮告诉记者。
如此“个性化定制”成为李口镇推行“十大碗”作为宴席标准的最好补充。泗阳县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副科长孙明伟介绍说:“在移风易俗工作上‘一刀切’无法长久,还是要留给村民选择的空间。在镇里召开的新风座谈会上,我们确定将传统“十大碗”每桌三四百作为宴席标准,镇域内27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饭店都积极参与进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牟汉杰 见习记者 陈银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