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上兴安“绿肥红硕”

财经新闻 2024-09-0779网络

  青山蕴涵着美丽,碧水流淌着希望。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就仿佛走进了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近年来兴安盟全面推进“美丽兴安盟”建设,努力在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一条“绿肥红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生态优先 生态安全屏障更稳固

  走进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满眼青翠欲滴,沿着松林拾级而上,耳旁鸟鸣伴着泉水叮咚,林海中的天池如澄碧的明镜,映照出天空中的云卷云舒。

  兴安盟的青山秀水不止于此。科右中旗的五角枫情令人沉醉,科右前旗的杭盖草原让人惊艳,察尔森小镇的花海稻田引人放飞思绪……

  兴安盟位于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之间,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二分之一是草原,三分之一是森林,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近十分之一,兴安盟是保障东北乃至华北地区免受风沙侵袭的“安全线”;作为多条江河的源头,是向东北地区源源不断输送水源的“东北水塔”。

  因绿而生、因绿而兴,山水是兴安盟最靓的名片,生态是兴安盟最大的资源。近年来,兴安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盟之本、发展之基,全力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北部,是大兴安岭的茫茫林海;南部,是科尔沁沙地的漫漫黄沙。保护生态,不进则退。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10.09万亩,沙化土地面积显著减少。今年,兴安盟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协同推进新能源治沙、科学治沙、群众治沙、社会治沙和效益治沙,确保年内完成5.9万亩裸露沙地治理任务。

  一代代治沙人,以年为单位,与“沙龙”在时空中进退斡旋;一轮又一轮的造林绿化热潮,正换来漫山遍野的绿色。

  “看到原来的沙地栽上了一行行的文冠果,我心里十分激动,嘎查的环境更好了,以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幸福。”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村民孟根图雅望着眼前的文冠果基地连连惊叹,绿进沙退的场景在她心里已然浮现。

  在阿尔山林区工作了34年的管护员白玉华,见证了人工造林为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可喜变化。“这些年,家乡的生态一年比一年好,林区的小动物越来越多了,时不时能看到驯鹿、雪兔、野猪,近一两年更是冒出来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动物。”

  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兴安盟的草原植被覆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均实现大幅提升。截至2023年,全盟森林面积达2554.08万亩,覆盖率28.97%,高于全区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草原总面积达2683.88万亩,平均植被覆盖度74.14%,高于全区3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

  在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环境质量提升方面,兴安盟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依托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兴安盟坚持面上治理与专项重点工程同步实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7万亩,治理完成小流域81个,治理侵蚀沟1340条,营造水土保持林299万亩,年减少土壤侵蚀近60%。同时,通过实施“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管线-污染源”全链条管理,全盟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平均水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哈拉哈河(阿尔山段)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伤痕”被抚平,曾经“刮风灰尘飞、下雨泥浆流”的废弃采石坑发展成为山水相依、鸟语花香的旅游景区,“采石人”变成了“护山人”。“生态环境好了,我成为景区的绿化工人,不用采石,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一年能赚3万多元。每天瞅着这美景,干活都不觉得累。”乌兰浩特市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内绿化工人王哲文和工友们在花丛中进行日常修理工作,在他们的精心养护下百亩花海竞相绽放。

  让山川秀美永续,让河湖里鱼翔浅底,让草原上牧歌欢唱……一系列举措让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为兴安盟旅游业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融合发展 文化旅游越来越红火

  生态“好颜值”如何带来经济“高价值”?旅游业是重要的“转换器”。

  暑期刚过,兴安盟各地依然游客如织。乌兰毛都草原一碧千里,蜿蜒的河流如玉带般环抱着群山绿草,在阳光下发出粼粼波光。看着相机拍摄的草原美景,来自吉林的游客陈淑华赞叹连连:“听了歌曲《绿色兴安》后,我对兴安盟充满了向往。这次置身于乌兰毛都草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绿色兴安盟的魅力。”

  在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兴安盟汇聚了草原、森林、湿地、温泉、火山、冰雪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品质优良、游览价值高,很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份”“源字号”,是名副其实的“绿水青山”。

  目前,兴安盟拥有A级景区52家、星级旅游饭店29家,乡村旅游重点镇村19个、旅游营地18家;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自治区级滑雪旅游度假地1个、自治区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

  “2023年,我盟接待国内游客2266.38万人次,同比增长82.1%,并荣获全国首批、全区首个‘避暑旅游目的地’。今年,阿尔山市成功创建内蒙古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乌兰格日乐介绍道,“这些年,兴安盟坚持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战略,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品体系逐步丰富,旅游客源市场持续拓宽。”

  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红色文化和灿烂的民俗文化相得益彰,在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中深度融合,汇聚成与众不同的旅游吸引力。

  罕山脚下,洮儿河畔,一座古朴庄重的二层小楼里,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慕名而来。他们轻轻地踏入,细心地观看,认真地聆听。楼前的青砖墙上,“五一会址”四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遍布兴安盟6个旗县市的85处红色遗址遗迹,向大家讲述着红色兴安波澜壮阔的历史。

  今年以来,兴安盟对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的展陈和舞台剧《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赞歌》进行修改提升,编排沉浸式情景剧《五一大会》,打造“兴安红色之旅”精品线路,开展红色主题系列活动。“一馆三址”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

  随着各种独具特色的旅游业态和场景不断花样“上新”,兴安盟的旅游版图焕然一新。近些年,兴安盟全力推动旅游业由粗放化、大众化朝着精细化、个性化转变,由观光游转向复合型沉浸游,从门票经济转为产业经济,从封闭的自循环变为开放的“旅游 ”。通过“旅游 航空”,连接27座旅游客源城市;通过“旅游 气象”,推出“跟着气象去旅游”特色服务;通过“旅游 通信”,推出导游专享版资费、游客畅游流量包、“露营e网智联”等专属旅游产品服务;通过“旅游 农牧 移动”,推出“农旅e站”产品;通过“旅游 金融”,推出“兴旅贷”产品,已惠及113家文旅企业,累计授信金额度达2607万元。

  兴安盟全力推动绿水青山“好颜值”向金山银山“高价值”转变,既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更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

  有效转化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夏末秋初,绿草如茵的杭盖草原乌兰毛都正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候。

  除了能够在草原上纵情“撒欢”,今年,兴安盟着力打造“那达慕季”,接连举办了传统那达慕、文化文艺、体育赛事、旅游体验等四大类共计100余项活动,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2亿元,带动就业1.3万余人。

  “草原热”带来的生态游、边境游和民俗游,使得沿途160公里的20余家“牧家乐”能够吃上“旅游饭”,牧区由此变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食、文化、休闲度假区。牧民也在实现草畜平衡的变革中找到突破口,人均年收入超过了2万元。草地羊、有机大米、牧家奶制品等农特产品更是搭乘草原旅游的“快车”,远销至全国各地。

  “游客来到我们这里,就想近距离感受水草丰茂的草原,体验牧民的生活。所以我减少了牛羊养殖数量,开起了牧家乐,努力保护好草场。”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牧民白萨仁家的8000亩草场中有1000亩草场常年“休养生息”,草场生态得到了恢复,马兰花竞相开放,游客徜徉在花丛中拍照打卡,尽情地亲近大自然。

  “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带动我们当地人的生活也更富裕了,这对我们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白萨仁欣喜地说,尝到发展旅游的甜头后,大家保护生态的意识更强了。

  旅游业的发展,给农牧民带来了更多的收入。特别是随着兴安盟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园风光资源优势,突出“农业 旅游”,发展壮大乡村旅游、观光采摘游,生态采摘备受追捧,带动种植户增收致富。

  在突泉县聚美恒果四季采摘园,各类成熟的蔬菜色泽鲜艳,令人垂涎欲滴。游客穿梭其中,采摘黄瓜、豆角、辣椒等蔬菜,采摘园负责人刘淑辉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询问采摘、观光事项等内容。

  刘淑辉美滋滋地说:“周末是采摘园最忙的时候,一到周末县城的游客就都来玩了。现在每年可接待游客3万人次以上,年产值达500多万元。今年,我们又增加了蔬菜的采摘品种,让游客都能玩得开心,尽兴而归。”

  热闹的旅游景象在兴安盟随处可见,阿尔山旅游景区内同样十分火热。“平时景区内游客就很多,随着秋季的来临,阿尔山逐渐迎来‘颜值巅峰’,我们的生意就更好做了。”今年50岁的刘力全是景区内一家饭店的老板,曾经是一名林业工人,在2003年下岗之后,选择和妻子开一家小饭店。乘着旅游业发展的东风,现在“小吃部”变成可以住宿的“大酒店”,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别提多高兴了。这些幸福的改变,让刘力全对阿尔山旅游业发展充满信心。

  据了解,阿尔山旅游从业人数已从原来的近1万人增加到1.4万人,更多林区百姓在旅游业发展中增收致富、共享旅游发展红利。旅游业已经成为引领转型升级、助力群众增收的绿色富民产业。

  放眼兴安大地,从乌兰浩特的“红色之旅”到科右中旗的“枫情马镇”,从科右前旗的“杭盖草原”到扎赉特旗的“神山珍鸟”……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在“绿色发展”的视域下,兴安盟文旅产业的每一次嬗变,皆从绿水青山间走来。实现了从“半年闲”到“四季旺”、“景点游”到“全域游”的转变,兴安盟让文化旅游在四季热起来、全域火起来。

  岭上兴安“绿肥红硕”。在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兴安盟正通过筑牢绿色屏障、激发发展新动能、构建全域旅游格局等措施,让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旅产业更加繁荣、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走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一同奔赴“诗与远方”,兴安盟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迈向新高度,为美丽内蒙古建设贡献兴安力量。(魏婧宇 胡日查 许文军)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