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推支持医疗器械发展新政 2026年医疗器械产业规模预计超500亿元
来源标题:北京将推支持医疗器械发展新政 2026年医疗器械产业规模预计超500亿元
记者近日从市经信局获悉,本市即将发布《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行动计划提出,2026年,北京医疗器械产业总体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十五五”末将建成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AI医疗器械获批数全国第一
前不久,GE医疗北京影像设备制造基地成为中国医疗装备行业首座“灯塔工厂”;赛诺威盛研发生产的本市首款国产超高端CT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扫描速度创下全球第二、全国第一。这是北京医疗器械快速发展的生动注脚。
医药健康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医药健康产业是全市经济增长‘双发动机’之一。”市经信局经济运行处处长王德介绍,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和“两区”建设等利好因素推动下,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实现了从“制造”向“创造”和“智能化”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本市拥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1000家,规模以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9家,2023年共实现产值352亿元,同比增长15.4%。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产值257亿元。
今年以来,本市共有7个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累计获批70个,占全国近三成;共有13个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获批上市,累计获批41个,数量居全国首位。在工信部、国家药监局近日公布的104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单位中,本市25家单位的27个项目入选,数量也居全国首位。
对标世界一流产业集群
“北京医疗器械产业也面临产业规模整体不大、龙头企业引领不强、医疗和创新资源协同不够等问题和挑战,存在进一步提档升级的发展空间。”王德说,为紧抓创新发展新机遇,市经信局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医疗器械产业提质升级行动计划(2024-2026年)》。
《行动计划》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融合创新为引领、以促进医产学研协作为抓手、以强化区域协同支撑为总体思路,提出到2026年总体规模突破500亿元、打造专业化产业园区5个以上、创新品种超100个等具体目标,力争到“十五五”末建成对标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端创新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重大工程牵引产业升级
行动计划提出,本市将实施“数智引擎升维工程”,推动医疗大模型构建、迭代和应用,加快医学影像等医疗健康大数据合规流通;实施“企业培优倍增工程”,通过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载体,推进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及产业资源整合,促进企业“梯度化”成长;鼓励医疗机构参与“医工融合示范工程”,打造示范应用和培训中心,建立协作创新体系;“产业生态创优工程”将以专业化园区建设为载体,谋划覆盖研发、中试、临床的第三方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
从产业链、供应链的角度上看,医疗器械上下游仍面临关键“卡点”“难点”。为此,行动计划专门提出区域协同补链工程,开展京津冀联合招商,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