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骗中老年打工者?差异化骗术需精准化打击

财经新闻 2025-01-01134网络

  网上有一些假律师,号称没有打不赢的官司,骗取不少有维权需求的中老年农民工向他们支付“代理费”,拿到钱后立刻将对方拉黑。通过这样的把戏,一名假律师让陕西、安徽、甘肃等10多个省市的百余位打工者被骗。(见12月27日《工人日报》)

  假律师的伎俩并不高明,瞄准有维权诉求的中老年打工者,编织剧本、设置台词,炫耀自己有“特殊关系”,进而取得受害者信任。

  假律师恶劣行为不仅侵犯受害者权益,还对原本就陷入维权困境的他们产生二次伤害,涂污法律公信与权威。由于假律师大多依托网络行骗、异地作案、涉案金额不大,受害者和有关方面面临取证难、处理难等尴尬,维权和打假难度较大,深层危害不容忽视。

  对于假律师乱象,司法机关和各职能部门历来都是“零容忍”。尽管如此,假律师仍频频招摇撞骗,首先因为其迷惑性强,不少亟待维权的打工者难以察觉。其次,假律师已形成完整的黑灰产业链,并且骗取代理费的数额不大,一般情况下达不到构成犯罪的法定条件。再次,相关职能部门的打击合力不足,不法之徒“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此外,中老年打工者成为受害“重灾区”,背后深层问题值得关注。一方面是中老年打工群体维权需求大量存在,容易成为假律师团伙的“猎物”。另一方面是中老年打工群体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维权,而期待问题快速解决的心理又很强烈,这给假律师行骗带来机会。

  假律师乱象必须依法打击严惩。首先,要织密务工人员尤其是中老年打工者权益维护的法律屏障。有关部门不妨采取前置干预、全过程宣传普法、专项维权支持等方式,督促用工单位落实劳动权益等。同时,积极开展送法进工地、进企业、进厂矿等工作,引导务工人员学会科学维权、依法维权、精准维权,尽可能从源头上避免打工者坠入假律师骗局。此外,公检法等有关方面要结合假律师行骗的典型案例以案普法,增强劳动者维权的方向感、丰富其维权的工具箱。

  假律师背后往往都有“高大上”的标签,如名下有“法务”类字样的企业,极具迷惑性。骗子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骗术“专攻”,给监管、打击等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启发,面对如此差异化骗术,打击必须精准化。期待有关方面识别和打击能力不断进阶,持续挤压假律师黑灰产的生存空间。(工人日报 许朝军)

上一篇: AI端侧应用加速落地 百镜大战风起云涌 下一篇:没有了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