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和人工智能如何?这些人类最强大脑展开激辩
金秋的上海临港,阳光在滴水湖湖面上折射出耀眼光芒,而人类智慧最闪耀的明星此刻也汇聚于此,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10月29日,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开幕,多达44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临港。论坛围绕“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这一主题,纵论科学发展与人类命运的紧密关系,探讨科技的巅峰与未来的极限。
“外星人(ET)”和“人工智能(AI)”,是此次顶尖科学论坛的热词。每位诺奖得主都非常有个性,他们纷纷从自己的科学研究出发,分享也捍卫其观点。对于正处在飞速发展中的人工智能,多位诺奖得主认为依赖人工智能不及他们自己的“超强大脑”,目前AI并没有真正得到广泛应用。
外星人不如暗物质靠谱
因为首次在类太阳恒星周围发现了系外行星(即飞马座51b)而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内瓦大学教授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相信外太空会有生命。
“现在能观测到一些行星的表面会有氧气,氧气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是系外行星上存在生命的一个重要生物标记。” 他解释说。
不过他认为,外太空存在生命并不代表一定会存在所谓的“外星人”,这些生命也可能是微生物或者细菌。
提到“外星人”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亚当·里斯(Adam Riess)教授显得非常不以为然。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些人认为外太空可能有微小生物的说法倒是可以被接受。”
现年49岁的亚当·里斯因为发现宇宙“暗能量”(Dark Energy)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年仅41岁,是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
这已经是里斯第二次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他表示自己仍在坚持暗能量的研究,因为只有了解暗能量,才能了解宇宙。
“宇宙中有70%以上的物质都是暗物质,通过研究暗能量可以更好理解宇宙的命运和起源。” 亚当·里斯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总是对这个感兴趣。”他表示,最令人激动的是现在在物理学中有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等,我们希望把这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
“通过理解暗能量就可以找到这两个理论的交叉点,在这方面我们希望未来十年可以取得一些进展。” 里斯表示。
“我用自然智能(大脑)”
而对于人工智能新技术,里斯似乎也不感冒。
在被问到自己是否会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里斯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我用的是自然智能(Natural Intelligence),也就是用我的大脑来思考问题。”
同样不相信人工智能的还有一位物理学家,他就是因发现物质拓扑相变和拓扑相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国布朗大学教授迈克尔·科斯特利茨(Michael Kosterlitz)。科斯特利茨认为人工智能目前并没有真正得到应用,唯一的应用可能来自于自动驾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教授陆朝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大会青年论坛的参与者都是完全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我身边有做石墨烯的安德烈·盖姆(Andre Geim,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有做粒子物理的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还有研究宇宙辐射的乔治·斯慕特三世(Geroge Smoot III,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大家的研究领域都不一样,但都对量子计算很感兴趣。”
科斯特利茨也是如此。他表示,自己虽然不是量子物理学家,但是他相信量子理论。“这就好像我们不会怀疑自己的智能手机一样,量子技术已经得到验证,比如超导领域也是一个应用。”
第一财经记者还与科斯特利茨讨论了关于寿命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由量子计算机引申而来的。“我还在使用我的桌面电脑,我的有生之年可能不会看到量子计算机的应用了。”科斯特利茨表示,“我已经76岁了。”
作为一位纯理论物理学家,科斯特利茨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己更喜欢沉浸在纯粹的物理世界,宁可被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烧脑”。
“我的脑子里总是充满了疑惑。”他说道。他还表示,自己从来不从事任何与商业或产业化相关的工作。“我的工作就是投入纯理论。”科斯特利茨强调。
在投入研究工作上,科学家们都有始终如一的执着。如何才能实现重要的科学发现?在大会的未来国际大科学论坛上,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给出了答案:只有去做,去碰运气。
“发现本身就是不能计划的,是偶然的几率。如果有成千上万的聪明人追随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他们最终必然会有自己的科学发现。”科恩伯格说。
穿着红色跑鞋见国王
尽管科学研究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严谨枯燥,看似乏味无趣,但科学家们也各有自己的丰富个性和不同情趣。
现年77岁的马约尔尽管已经从日内瓦大学退休,但他仍然活跃在学术界。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自己是在机场打开电脑看网络直播,才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宣布的时候,我正在西班牙讲课。距离马德里不远的两个研究所——欧洲空间天文中心(ESAC)和天体生物学中心(CAB)都邀请我去讲课。就当我正要赶往另一个叫阿尔玛格罗( Almagro)的地方给公众授课时,我在机场打开了网络直播。”
“当时斯德哥尔摩正在宣读诺贝尔物理奖的名单,我才知道自己得奖了,并立刻取消了西班牙的后续行程,和太太买了赶回日内瓦的机票。” 马约尔讲故事般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马约尔的妻子捕捉下了他在机场收看直播时候的照片。照片中的马约尔,摸着自己光光的脑门,吃惊地张着嘴,不敢相信自己得奖的事实。
“这张照片被诺贝尔奖组委会要去了。”马约尔哈哈大笑,流露出孩童般的纯真表情。
生活中的科斯特利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他还曾是个疯狂的登山者。他喜欢住在森林里,与树木为伴,曾在房屋周围搭了横木,用手攀爬那些横木,还会双手抓住横木打吊。所以今天在我们眼前的科斯特利茨,依然保持着非常标准的体形。
在今年的大会上,有一对“诺贝尔夫妻档”尤为引人注目,他们是因发现大脑中的“内置GPS”定位系统而获得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挪威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Edvard Moser)和梅-布里特·莫索尔(May-Britt Moser)。
这两位诺奖得主在公开场合亮相时,不仅身形高大,衣着更是标新立异。爱德华·莫索尔喜欢穿一双红色的匡威运动鞋,这或许是他的幸运球鞋。
“他还穿着这双鞋子接受过挪威国王的接见。”梅-布里特·莫索尔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没有着装要求的场合下,我喜欢穿着它。”爱德华·莫索尔有着非常典型的北欧人的性格,与善于社交的梅-布里特相比,他总是安静地坐在最不起眼的地方作思索状,说话也慢条斯理。
梅-布里特·莫索尔不仅善于表达,打扮也是非常讲究。在2014年获得诺奖那年,梅的服装引起轰动,著名的英国前卫服装设计师马修·哈勃(Matthew Hubble)为她设计了一套正面印有闪亮的神经元图案的小黑皮裙,来纪念他们在大脑神经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
(第一财经记者陆瑶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