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流量”笼罩全球:互联网上超过40%的流量都是假的
两周前,国内营销界发生了一件大事:甲方委托微博某流量头部机构做推广。结果是:产品获得了353万次的观看,上千的评论,上千的点赞,但实际交易量为零,被引进甲方店铺的流量也近乎为零。
虽然很多时候,产品的曝光率与转化率确实是两回事,但后来甲方撰文讨伐时暗指的这个“假流量”,究竟在全球互联网流量棋局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我给大家几个宏观数据。
但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可能是:拐点与反转。如果你放弃单点看问题的视角,实际上,互联网世界中一个有关“拐点/反转”的问题正在凸显。我不知道:模糊掉信息世界中“真”与“假”的奇点会在什么时候来临,但2019年出现的一些信号,已经很值得警惕了。
我先做一个特别声明:因为种种原因,下面凡涉及企业案例,我将只列举美国科技界的情况。
(一)
先说结论:目前全球互联网上只有不到60%的流量,是由线年,Bloomberg曾记载过一个叫罗恩.阿姆兰的人的故事。
电视广告则至少是 6:1。
更令人吃惊的发现是:在数字世界里,有约20%的广告,不是由真实的人“看到”的
五年之后,2018年的12月,《纽约杂志》旗下刊物Intelligencer报出了一个数字:
年复一年,实际上只有不到60%的网络流量是人类。
指标是假的。(二)
第二,人也是假的。
根据美国媒体Vox的报道:今年一季度,Facebook总共删了22亿
因为如果我们往前看:2018年的四季度,Facebook总共删了12亿个虚假账号;再往前一个季度,是75万;而在2018年的第一个季度里,Facebook总共删了不到60万个虚假账号。
因为Facebook在今年一季度里删掉的假账号数量,已经等同于其平台上今年一季度由实际人类注册的真实账号数量。
确实很难统计准确数据,
自己对这方面的理解还很肤浅。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数字还只是被删掉的假账户。根据专门致力于消除网络僵尸的网络安全公司Distil Networks的创始人Rami Essaid的说法:
第三,内容也是假的。
这可能是所有互联网反转中最令人困惑的一部分。2019年的2月21日,咪蒙微信公号轰然倒塌。直接导火索是:其旗下子公号发表了一篇真假难辨的爆款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
这类虚构文章的出现,是追求指标的“必然”结果。
在《状元》出炉前的三个月,我正好在上海和我一个朋友聊起大众传播。我们说:“‘新闻事实类信
息’,实际上,已经到了必须与‘虚构小说类信息’PK的境地。”这是一个趋势。但即便是在咪蒙公号轰然倒塌之后,驻扎有大量新闻账号的一些内容平台,都在积极引进虚构小说作者。
但仅仅只有这些吗?
而在亚马逊平台,这一数据是约为30%。
Fakespot使用的算法致力在评论中找欺骗模式,这些欺骗模式包括:雇专业的人发评论、雇机器人发评论等。亚马逊称:
有超过90%不真实的评论,是由计算机生成。据说,现在假新闻的最新战场是——“视频”,影音媒介曾是让很多人认为“眼见为实”的可靠证据,但新算法很快将制作出超高真实度的虚假视频,它可以让一个你非常熟悉的人,在视频里说出,他原本根本不可能说出的话。
人工智能在生产假信息方面可以做到非常强大,但
无法识别自己所面对的故事是“对的”还是“错的”。换句话说:AI无法修复假新闻。(四)
到底什么是“反转”?
根据《泰晤士报》的报道:
一旦出现拐点,YouTube检测欺诈流量的系统,就会开始把虚假的流量视为是真实的流量,而把人工流量,视为是虚假流量。
将来,也许等我们回想起“互联网彻底反转”的那一年(也许是2020,2021,2022,2023,2025,我不知道,也许它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年份数字),当机器人已经超过我们在线人类多年,当黑暗笼罩着互联网的方方面面——
曾经确定无疑的现实,开始变得有些虚假;曾经看起来是伪造的东西,开始在现实世界中具备真实的力量,并且,与真实共存。
你在网上遇到的东西都不是“真”的,但是,也不能完全说是“假”的。
并且这样真真假假的体验,时时刻刻,一直交替着在你的大脑里出现。
究竟互联网,它是否一定必须“锚定”现实;还是说,它可以有自己的生命,并且命中注定要产生出一个真假难辨的信息世界?
两年前,我在写《扎克伯格的“死结”》时,曾经认为:答案是后者。
不过,美国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有点动摇了我的想法。
(七)
本周五Facebook将开播它重要的“新闻板块”栏目。
付钱生产内容/买版权,然后,由专业的编辑挑出版物和故事,而不再是一切由用户和算法主宰。(Facebook的主要栏目News Feed还在,并且这个栏目也仍将有大量的虚假内容)
与此同时,监管乌云笼罩着美国的科技业巨头:
实际上,现在美国的每一个州都在调查Facebook。
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47个州的州总检察长签署了办公室名单,他们正在调查Facebook是否存在“反竞争”行为。
曾经的垄断巨头微软哪里去了?
是微软不重要吗?不是。但曾经因为“Windows霸权”而被美国政府追着跑的微软,这一次确实没有进入反垄断大调查的名单。
实际上微软已经因为它简单、直接,以及与信息业完全挨不到边的商业模式,突然就成为了美国科技界的“道德楷模”。
接近“反转”的互联网正在危及他们的政治体系
在这个倡导“”的国家,这也意味着:监管甚至都无处着手。美国政府感到相当的尴尬。而上述的一系列反竞争措施,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发生。
曾经有人问我:美国的科技业是否真的在走倒退之路?
科技与社会关系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