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工作不好找、仍然要裸辞,这7个90后告诉你为什么
作者 苏琦 孔明明 黎明 陈石磊 唐亚华 闫丽娇 赵磊
编辑 魏佳
转眼2019年已经余额不足,但就在这临近年终的时刻,一些互联网公司又频频传出坏消息,母婴平台宝宝树被曝裁员30%,健身届独角兽Keep裁掉两百多位员工,新浪阅读业务传出裁员90%……这些消息再一次让人感慨年关难过。
近日,LinkedIn(领英)发布了一份“2019年度求职体验调研”,也验证了这一严峻的职场形势。受今年经济形势的影响,在参与访问的3465名职场人中,有11.4%的受访者今年不得不因裁员、行业或企业不景气等原因被迫换工作,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裸辞,这些裸辞者的年龄从95后、90后、80后到70后不等,分布均衡。
这一结果出乎意料,为什么在“求职寒冬”之下还有这么多人裸辞?
本期小酒馆,燃财经采访了7位选择在今年裸辞的职员。这些受访者无一例外都是90后,有人或许认为90后太个性才会选择裸辞,其实不然。
他们之中,有的觉得自己开心比什么都重要,不想再高负荷加班;有的因为管理制度让人难以忍受,已经到了需要连续旷工来消化负能量的程度;有的是因为公司已经将近半年没有发工资,曾经被吹上风口的企业出现问题;当然,也有的是因为公司奇葩的工作氛围,比如轮流夸老板成了隐形KPI。
领英产品运营负责人陈怡静告诉燃财经,裸辞比例这么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没有更优选的工作机会来对接;另一方面,职场人在寻求新工作时,存在自身预期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的情况。所掌握的信息和能建立的渠道人脉有限,使得他们无法获得预期中的机会。
对于那些正在考虑裸辞的人,陈怡静建议大家善用已有资源,多试试通过目标公司的在职人员内推。另外,在做出选择之前要谨慎考虑,并勇于承担可能带来的后果。
眼见公司跌落风口,半年发不出工资
海波 某O2O公司前员工 27岁
2015年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一家O2O公司,它是当时行业的头部企业,股东背景好,踩着风口这家公司很快发展起来了。我的工作是GR,从2015年一直做到了2019年7月,四年时间里我一直在成长,职位也做到了公司GR方面的总负责人。
我是今年7月裸辞的,离职的时候公司已经将近半年没有发工资了。曾经被风口吹上天、被无数家投资机构追捧、估值炒上天的企业,因为不够刚需、盈利能力跟不上,后期又没有接盘的投资机构,导致现在现金流出现了很大问题。
近年来一直是不断有人离职又入职,老板现在所有的精力都在和投资机构以及HR部门的交涉上。现在公司业务只能勉强维持运转,全国有12家分公司将近3/4的基本处于停摆状态,因为长时间工资没发,一线员工对总公司的指令都不愿意去执行了。
我离开这家公司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工资一直没发,2015年也有半年公司发不出来工资我都熬下来了。
我这个人是一天没学习,接触不到新鲜东西就觉得浪费时间,会非常焦虑。前几年我在公司一直是不断成长进步的,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这一星期跟下一星期都是不一样的,刚实习的时候工资2000元,交个房租就没了,到后来赚到一万多。
但是最近半年我个人几乎没有什么收获,这让我很焦虑,我打算辞职沉淀一下,好好想想到底是不是要继续从事互联网行业,还是换一个行业,比如实体经济,还要想一想如何把我这几年积累下来的资源进行合理转化。
我本以为找工作应该不难,但现实情况不太理想。一方面现在整体环境不好,市场职位需求变少,前几年用年薪60万挖我的公司今年已经把GR业务合并到其他部门了。另外,可能是年龄的因素,很多公司不太相信我一个1993年的小伙子能有这么大的资源调配能力。GR这个岗位需要老板足够信任才能去发挥价值,很多资源和支持公司不给到,也就意味着没办法做。
我现在找新工作在薪资待遇上没有硬性要求,我这几年有一些积蓄,科技新闻还没有太大压力。我就希望能让我学到一点实在的东西,让我不断成长和进步。
整天花式夸领导让我三观尽碎
景鸿 技术岗猎头 24岁
我的上家是家猎头公司。猎头行业有个潜规则,科技新闻女猎头往往可以通过自己的优势搞定男候选人。上家的大部分猎头颜值都很在线,领导平时会明里暗里暗示她们,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好在,像我这样的男猎头不用牺牲色相,但这样也不一定就能高枕无忧。
我们公司的办公区负责人是位40多岁的女领导,她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让我们用尽各种手段夸她,还是明着要求每个人来一遍的那种。比如她刚打了玻尿酸还没消肿,你既不能说她脸特别水嫩,又要让她觉察出你在夸她具有少女感。有些女同事还好,熟悉各种套路,像我这样的钢铁直男屡屡都会觉得手足无措。还有一次,她让大家夸她的口红色号,我本来想装作没听见,但她cue每个人都说一遍,那次,我觉得无比尴尬。
这也是为什么我想离职的原因之一,我使尽了浑身解数,去应对每一次的“花式夸领导”,夸到最后,我自己受不了了。我记得夸夸群很流行的时候,她还特地建了一个,主角就是她自己。另外,她还特别喜欢挑起一些话题,聊风水、星座,还强迫你一定要去查生辰八字然后告诉她,还时不时掺杂一些“三观尽碎”的东西,比如饭桌上特别爱讲荤段子。
我一个95后,为什么要忍受她这种奇奇怪怪的画风。当然,我也忍受了一段时间。从2018年开始,求职形势确实不乐观,我们做猎头的更敏感。要不是出于理智考量,我是不可能忍她这么久的。
当然,我离职还有一个原因。不做猎头的人,很难体会到其实猎头和候选人之间除了合作关系外,还有一层朋友的关系。我曾经亲身经历过一件事,我的一位候选人是BAT其中一家的技术,他的工作很辛苦,所以想换个公司。就在我已经帮他敲定好下家,马上要入职,但还没从大厂交接完的时候,他突然查出了心脏的问题,需要休息一年。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
很多技术人员,二十几岁就升到P7,拿着80-100万的年薪,是用很多加班时间换来的。作为猎头,我觉得这样的薪资结构并不合理。他们默认加班是正常的,但同时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我听过太多人的太多故事,慢慢觉得猎头也是一个需要自我不断化解负能量的工作。
对我来说,工作开心最重要。我的家庭条件还算优越,意味着我有很多后路可以选择,但我不会选择那些后路。同时,我也不会破釜沉舟去选择一条路。我选择的路,可能在短期内甚至支撑不了我的日常开销。但人生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为什么要被痛苦的事情浪费掉呢?
裸辞是我给自己上的闹钟,提醒我该休息一下再出发
莫桂兰 上海范思广告客户经理 25岁
我们的工作节奏是一阵一阵的,就是一个月忙得跟像军训集训一样,基本每天都要到后半夜一两点,然后下一阵天天五六点就能下班,整体加起来要比朝九晚五的人累很多。
最夸张的一次,我陪着设计连改14稿海报到凌晨四点,基本每稿的修改意见都没区别,最后还没被采用。我把我能想到的骂人的词全都骂出来了。
今年7月末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身体有点吃不消,就义无反顾地裸辞了。和上司提离职的时候,老板也非常理解,我离职后没多久,他也裸辞了,我俩前后脚。因为今年感觉整体的形势不太好,KPI定得太高,基本上到年终的时候都达不成,压力太大。
其实我觉得加班累是正常的,因为这个行业就是用时间和创意赚钱,累的同时得到的东西也比甲方多很多。但让我感到厌倦的是,做时间长了之后,大概的营销套路已经不太会发生太大变化,渐渐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想缓一缓,让自己放空一下,把套路都忘掉,然后重新开始。
压力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不上班的时间里我真的特别开心,发现生活太美好了,我连简历都不想做。休息的时候我会去学设计、看雅思,原来是没有这个机会的,下班到家倒头就睡。这几个月我还养成了跑步的习惯, 晚上六七点就会出门,跑五公里左右。
另外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还没有家庭的经济负担,只要没有特别大的事,我能靠存款休息一两个月,花完了再找工作。我之前觉得挣钱太重要了,一定要每个月挣钱,现在觉得我开心比什么都重要,再乘几倍的工资也换不回来这个劲儿。
但我也会给自己定一个节奏,因为人从很快的工作节奏中和高负荷的工作强度中一下子停下来,时间长了人可能会废掉,所以我只会休息三到四个月,不能再超了。
今年明显觉得找工作很难,我头一次碰到有人压我工资。往常的话,正常我们行业的薪资是有一个浮动标准的,今年居然有人把我工资压到了这个浮动标准之下。
我周围裸辞的人很多,今年中秋节吃饭的时候,一桌上一共八个人,六个人裸辞。我们也知道找工作很难,但是宁可难也要休息一下,可见工作压力有多大。
其实裸辞很像是我给自己上的一个闹钟,提醒我该休息一下再出发了。
我通过连续旷工来消化负能量,期待被“优化”
李森 某互联网公司销售 24岁
我算是“被裸辞”。其实我早就不满意公司的情况了,想通过连续旷工被“优化”,最后通过仲裁要求赔偿。
我的前公司是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但是管理制度让人特别难以忍受。公司规定每天要考勤打卡,不打卡人事会逼你;我是销售,销售不可能每天都坐在办公室,做业绩的人居然需要有出勤率;公司的相关宣传会强迫员工发朋友圈,并且安排人挨个检查;销售按业务拿奖金,但不是按劳分配,能拿多少全靠运气;上级曾经表示过觉得自己的管理有问题,又没有后续的解决,甚至都没出过相关文件。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只能通过连续旷工来消化负能量,因为被“优化”可以拿到赔偿。我之前也不是这样的员工,如果我能认可我的上级领导,一定会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我刚离职不到一个月,不定期和朋友们聚一聚,顺便休息一下,同时也在筹备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在“求职寒冬”能不能找到工作要看自己的能力,我还是挺自信的,但也会焦虑如何获得稳定持续的收入。
对新工作的选择我会看公司的发展、前景、待遇及领导等各个方面,工资是一方面,但公司整体的工作氛围和领导个人的能力素质也很重要。工作对我来说是生活开支的来源,但开不开心也很重要。
如果你想裸辞,最好能在保障自己生活的前提下再辞职,不要冲动;如果真的工作的不开心,先去尝试做一些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情,多出去走走。赚钱的事情有很多,不要被困在办公室里。
裸辞让我想明白,能提升自己远比薪资重要
刘慧 应届毕业生 20岁
作为一名2019年的应届生,我工作3个月就裸辞了,完全是因为选单位时脑子里进了水。
我在原单位工作了3个月,直到离职前老板只发了一个月工资,我和人力沟通时,人力告诉我需要等公司进账才能发出后两个月的薪资,所以早在没领到第二个月薪资时,我就有了裸辞想法,但这种想法因为应届生的“天真”直到第三月能转正时才得到确认。
我是学新闻学出身,这家公司不要求我采访,也不要求我和行业交流,却要求我参加一些活动时想办法加一些公司负责人的微信,整个工作过程更像销售。
另外,这家单位除了我之外没有其他年轻人,身边全是比我大出十岁以上的老员工,这让我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很孤立,找不到和同龄人一起进步的感觉。
作为一个北漂的应届生,在没有多少积蓄的情况下,裸辞后会有点心慌,看着银行卡里的钱逐渐减少,这种心慌会加重。
不过,裸辞也让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比如最初找工作只看薪资待遇,但这次入坑的经历让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说,学习机会远比薪资待遇重要。现在我重新找工作的时候,知名媒体和平台一般都会看作品,但原单位的工作经历让我根本拿不出一篇能上台面的文章。
所以,即便我现在拿到了offer,我也不会一时冲动就加入,而是会更加理性和对比。现在来看,这种等待是值得的。
每次工作都是裸辞,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陆莹 北京某商会行政秘书 29岁
我每次工作都是裸辞。
我是学社会学的,刚来北京的时候,去了一家很小的做输入法的创业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后,我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他是一家白酒公司的销售。没多久他就推荐我去他所在的一个地方商会做行政,于是我就马上辞职了。
商会都是他的熟人,也不用面试,直接打个招呼我就去上班了。干了没多久,我觉得挺无聊的,整天跟一帮油腻的中年人打交道,他们每天就是吃饭喝酒、拉帮结派,我感觉自己在那里反而像个老年人,所以就又裸辞了。
然后我去我老公公司跟他一块卖酒,给他打下手。做销售要脸皮厚,要会说话会来事,像我这种菜鸟,要从刷楼开始做起。我觉得自己做不来,干了没多久就又裸辞了。
辞职后我就整天待在家无所事事,并不是因为我懒,而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科技新闻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想找那种既轻松又钱多,不用加班而且还离家近的工作。但我打听了一圈,这种工作根本就不存在。
北京的生活压力挺大,现在基本是我老公养着我,我也去面试了几个公司,但没有特别合适的。我老公对我的工作干涉也比较多,他不想让我去那种需要经常加班的公司,所以有些岗位就直接被他给拒了。
裸辞没什么大不了的,上班本来就是混日子,在哪其实没有太大区别。我已经在家待了两个多月了,也没想好去哪上班。
其实身边裸辞的人也不少,现在的90后00后都挺有个性,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委屈自己,可能这就是年轻人的特色吧。
裸辞会逼着自己快速调整降低损失
夏涵 某新媒体公司 22岁
我之前在一家成都的创业公司,主要业务是给学校做外包的新媒体代运营和一些品牌服务。
辞职主要是觉得工作比较重复机械,还得经常加班,私人时间变少,没有时间进行自我提升,同时薪资待遇不足以支付我的私人时间用于工作。说句玩笑话,这点工资还不如待在家玩,所以我裸辞了。
杰克马说得好,员工辞职就两个原因,受了委屈和钱不到位,虽然我在公司已经做到了团队长这样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但老板并不是真心倚重我,而是用各种方式榨取我的价值,同时用画饼和感情牌来稳住我。
我见过很多次她对团队里的人翻脸无情的时候,比如裁员不给补偿而是以离职证明上写能力不行相威胁,也知道她想方设法克扣大家的社保公积金,为了避税在发工资时还需要我们自己找发票来进行薪资兑换,受不了她把网上的管理学课程直接搬过来给我们洗脑,还假装是自己的文韬武略,也不看好她朝令夕改和一言堂。
工作本来就是双向选择,同样都是打工仔出力卖命,自然想选择明事理的老板。
裸辞听起来好像还没做好衔接,没有方向感,但我辞职前觉得自己有很多事要做,需要很多时间精力,想要学更多的东西,辞职后因为有目标所以不是很焦虑,只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个选择,按照自己计划的轨迹去做就行了。
现在辞职已经一个半月,轻松和压力并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真的觉得很轻松,再也不用在玩的时候担心突然有工作找上门,压力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后面还是得找工作。我刚辞职那会还不着急,但随着时间推移也会有焦虑,害怕找不到工作,担心自己能力配不上野心,心里没底,还怕新的工作也是各种坑。
大家都在说求职寒冬,我觉得还是看个人,每年都在说寒冬,每年都有人退休,我觉得不会找不到工作,只能说怎么找一份满意理想的工作。竞争什么时候都有,但现在大家都努力了,竞争水平提升了,压力更大了,不努力要被淘汰。
其实年轻人不是怕累,而是怕找不到价值感还得做事的感觉,所以我觉得裸辞很正常,拖得越久辞职成本越大,裸辞反而会逼着自己快速调整降低损失,我今年刚毕业,还比较年轻,趁着试错空间比较大的时候,裸辞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文中图片来源于Pexels。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