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死走狗烹是什么意思?他说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一个人一生可能功成名就,但是并不一定就能得到善终。如何在权力的中心得以自保,是一门十分值得研究的学问。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无数的君臣组合逐鹿群雄,或建立举世功勋,或历尽艰难一统天下;然而一旦王朝建立,共同的奋斗目的达成,过往君臣间亲密地合奏也戛然而止。最大的敌人被消灭,那些力挽狂澜的治世能臣们便功高震主,于是乎君要臣死,上演了一幕幕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悲剧。下面列举几位是其中的代表。
文种,与好友范蠡同为越王勾践的肱骨之臣,尽心竭力辅佐勾践三十余年。越王初战吴国得胜,怀抱杀父之仇的新王夫差再度起兵,大破越军;而此时的越王身边仅剩五千残兵,危急存亡时刻,文种与范蠡巧记斡旋。
文种重金买通夫差宠臣伯噽为越国说情,勾践则向夫差称臣,并进献大量珍宝和美女(包括倾国倾城的大美女西施,西施服待吴王的几年里,曾数度掩护勾践,做为间谍,确实忠心耿耿)。夫差终于心软了,不听伍子胥苦苦劝告,罢兵而去,为勾践赢得一丝喘息。而后勾践夫妇入吴为奴的数年间,范蠡陪侍左右,文种留下治理越国。
后来,文种向勾践提出“灭吴七策”,勾践归国后,励精图治,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一举蹈灭吴国!大丈夫,志踌躇,君臣一心,是何等扬眉吐气!越王勾践既然已经成就了霸业,就激起了更大的征伐欲望,接下来打算继续北上攻齐;文种则认为越国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深知此时更应该修养生息,反对动武。
君臣间的间隙就此产生,此时的文种已然成为了勾践的障碍,而文种自己却浑然不觉。直到范蠡的突然出走,留下好友那封著名的信:“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越王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然而为时已晚,听信馋言的勾践下令赐死文种,用剑的名字是“属缕”,那是他们君臣当初离间吴国君臣,使得吴王赐死伍子胥的同一把剑:“子教我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文种遂悲愤自刎。
运筹帷幄定江山,急流勇退甲天下,权财之神,青史留名,散尽天下财,抱得美人归,范蠡恐怕是中国历史第一人生赢家
勾践真的听信馋言,认为文种有反心吗?不!使用属缕剑,他应当是告诉文种:他从未怀疑文种的忠诚,而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至于范蠡呢?一说他与西施远走高飞,弃官从商,隐姓埋名,终于成了一代巨贾。后定居于陶,人称陶朱公,做了财神,他是早料到文种的结局了吧。
白起,号称“人屠”,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据梁起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战死两百万人,白起一人独占一半。白起一生从没打过败仗,可以说为当时的秦昭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日后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白起没有显赫的身世背景,从秦军的普通一兵起步,逐渐在战争中展露头角。
白起连年征战,初为秦左庶长,由相国魏冉举荐,任主将攻韩、魏,旋升左更。伊阙之战,白起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24万,因功晋升国尉。次年,再升大良造。此后30余载,屡战获胜,攻取70余城,大大充实了秦国的实力。后来白起又率军数万深入楚地,大破楚军,占领楚国都城郢,逼楚王迁都于陈,这一战打掉楚国国运,从此楚国一落千丈,再也没有秦争雄的资本,白起也因功受封武安君,名震天下。赵、魏联军攻韩华阳时,白起与客卿胡阳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魏兵13万,将赵军2万驱入河中淹死。
而最后的长平之战,是白起最大的战果,也是一生的污点,更不想是自己最后的绝唱!长平战后,白起将降卒尽数坑杀,赵国损精壮男子四十万,从此从向没落,白起为秦国统一又扫除一大障碍。此时本该继续乘胜进军,不想丞相范雎担心白起做大,自己地位难保,便劝秦昭王撤军。后秦昭王再度攻赵,白起因灭赵时机已失,便拒绝担任统帅;秦军久攻不克,最终惨败。白起甚至沾沾自喜:“秦王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而此时秦昭王的忍耐已到极限,命范雎亲去再请白起出山,或许是见到范雎反而始白起态度更坚决,忍无可忍的秦王将白起贬为士兵,立即赶赴军中。在前往军营的路上,昭王听说白起还愤愤不平,有余言,于是下令赐死。一代军神,就此殒命。
白起死前曾握剑苦思良久,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这是我数坑杀降卒的报应啊!”
韩信,史称兵仙,与萧何互引为知己,萧何赞韩信“国士无双”,他月下追韩信也一度传为美谈。当初韩信投项羽被轻视,转投刘邦仍不被重用,无奈也当了逃兵。汉军逃逸者日众,萧何听到消息连招呼都不及跟汉王刘邦打,以至于刘邦一度疑虑:连萧何都跑了?而萧何在马背上非常清楚,自己连夜追回的人,将改变历史的走向,他是汉军击败强大楚军的希望;是刘邦集团补齐与霸王项羽实力差距上的最重要环节。
从此,刘邦拥有张良,萧何,韩信“三驾马车”,开始扭转楚汉争霸战争中的颓势。韩信拜将,为刘邦制定了击败项羽的根本方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刘邦允诺韩信是“三齐王”天王齐,与地王齐,与君王齐。“五不死”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而韩信数度救汉于危难,率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平定三秦后愈发神勇: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潍水杀龙且,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战功当居第一。
最后刘邦称帝,论功行赏,张良激流勇退,只选了最偏僻的留县(今湖南张家界)当封地,做了留侯。萧何明哲保身,刘邦出征,族中男丁尽数随军,打消了皇帝的疑心。此时的韩信确无半点反应,甚至自恃功高,先封为齐王,后改为楚王,因被人告谋反贬为淮阴侯,刘邦的猜忌已经很明显了。于是吕后出手,萧何引韩信入宫,乱棒打死。
其实韩信若真要反,垓下就是很好的时机,汉初政局不稳,人心不定,也有很好的机会,所以刘邦干脆彻底消除干净潜在的威胁,历史从来没有韩信反叛的确凿证据,他死于君王的疑心。所以一句“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来评价韩信,也对也不对。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现在来看这哀叹的不只是项羽,韩信悲剧或许也早已被预言了
周亚夫,汉景帝时,中央对汉初分封的诸侯控制日益减弱,于是推行削藩,由此引发诸侯不满,吴、楚等七国公然联合反叛,遂生“七国之乱”。当时中央势力微弱,叛军却来势汹汹。
景帝被逼得甚至将重臣晁错腰斩于市,形势愈发严峻,情急之下,想起文帝曾说:“国有难,找亚夫”。周亚夫临危受命,叛军集结重兵进攻梁国都城,梁王多次告急,周亚夫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景帝命令,按兵不动,平定了七国,却也因此与梁王结仇,引太后不悦。后来因功绩卓著,周亚夫后升任丞相,不减行伍之气。
作为丞相,刚正不阿,他敢于犯颜直谏:景帝欲废太子,周亚夫反对;欲封皇后的哥哥为王,周亚夫反对;欲封五名匈奴降将为侯,周亚夫坚决反对,这一回,汉景帝生气:“丞相的话太过迂腐了!”,不理会周亚夫,周亚夫于是称病辞职,景帝批准了。
后来景帝为试探周亚夫,安排一场著名的宴会:准备了一大块肉,不切开,也不拿筷子。周亚夫来了,对皇帝的怠慢很不高兴,问随从要筷子,皇帝问:“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亚夫谢罪,起身便走,景帝叹气:“这样的人如何能辅佐少主呢?”。而周亚夫大概不会想到从此刻起,君臣间己经彻底决裂,那个转身就注定了自己的命运。
周亚夫的儿子购买五百副甲胃做陪葬品准备,没有打算付钱。卖家便诬告周亚夫谋反,周亚夫申辩。当主审的官员理屈词穷,说道:“你活着不谋反,就是死后想谋反!”听到叛词,周亚夫已经清楚自己的结局欲加之罪,何患无词。绝食而死。
在周亚夫死后不知汉景帝,还会不会想起当初那句“国有难,找亚夫。”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白起,岳飞,徐达等人的悲惨结局令人扼腕叹息,像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善待功臣的英明君王是很少,甚至是绝无仅有的,如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杀尽他的开国功臣。
在封建社会,爱国与忠君并不完全划等号,对为君者来说,这些人很容易成为不稳定因素,功绩越大越危险。为臣者(将领犹是如此)若不自知,不能和君王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性,祸福旦夕即至矣。
大部分君主本身政治手段很高明,军事水平一般;而这些功臣却恰好相反,政治上的短视,军事上的天才。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作为一个管理者,并不一定要各项技能都长于他人,知人善用,选贤举能,用仁德之心和钢的手腕运用人才,才是管理之道。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虽不必在兴趣爱好上投其所好,但是一定要明白领导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会想要我怎么做。与其锋芒毕露不如谦虚示弱!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让自己成功的隐藏在大众中,之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运用这种“后发制人”的哲学,相信每个人都能走上人生巅峰!
:闻蜂尊重行业规范,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闻蜂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闻蜂,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闻蜂的追责。闻蜂提倡读者朋友良性监督,凡是读者朋友发现网站原创文章(不含投稿和转载,无法分辨时可发链接咨询工作人员)有明显错别字或多字,截图发送至闻蜂工作人员(微信号:id1234562011)可申请奖励50元,同一篇文章上限50元,工作人员会按时间整理排序,以第一时间指出的读者为准。奖金一周统一发放一次。以上规定自2016年9月13日起执行,本规则最终解释权归闻蜂所有。】
闻蜂华东:上海市黄浦区北京东路668号科技京城C区6层麦腾集创空间B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