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中国智慧:黄河20年不断流启示录 黄河断流
央广网北京8月21日消息(记者王启慧)利津水文站是万里黄河上最后一个水文站,它在这里目送黄河汇入渤海,是黄河水务的封笔之作。黄河,从距这里5000多公里的青海一路奔涌赶来,润泽沿黄一带的子民,带来水源和文明。自1934年建站至今85年,利津水文站见证了“从天而来入海不回”的黄河水,也铭记了断流河道上祈天求雨的眼泪。
“母亲河”是中国人对黄河的敬称也是爱称,其中蕴藏的情感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纵横5464公里的黄河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她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养育全国12%的人口,灌溉15%的耕地,创造了全国14%的国内生产总值。她是沿黄60多座大中城市、340个县(市、旗)及追踪多能源基地的供水生命线,流域上一座座水电站累计发电逾20000亿千瓦时。黄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拥有绝对的战略地位。
“断流不断流,就看利津站。”作为黄河上最后一个水文站,若测得黄河径流量不足1m3/S,那么黄河就是断流了。断流,意味着河不入海,意味着下游沿黄地区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全部无法保证,意味着黄河本身的生命正在面临威胁。
利津站从1972年首次出现断流,此后26年间,有21年断流。最严重的时候1997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700多公里。当年,河南开封以下无水、山东全境无水,大半年的时间里,黄河无力入海,河道干涸、一马平川,一些专家预测黄河变内陆河已成定局。“那时候利津段的河床都是干的,一点水都没有。”回忆起当年的情形,利津站站长张利依然记忆犹新,黄河断流,黄河断流利津站的工作也停止了。
在黄河三角洲,95%以上的淡水资源来自黄河水。一旦断流,沿黄地区人口失去了生命之源、发展之本。据资料显示,在断流的1972-1996年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工农业累计经济损失约为268亿元,年均近14亿元,在1997年,山东因黄河断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5亿元,东营、德州吃水告急,沿黄2500个村庄、130万人吃水严重困难。
1997年,黄河断流后济南泺口铁路桥河段曾一度成为当地的练兵场。(央广网发 山东河务局供图)
因缺水,无棣县石桥村一半村民前往外地、水湾镇村民外出讨饭……当地百姓吃水困难严重到只能在地上挖坑舀地里渗出的苦咸水饮用,一些地区甚至被迫开采含氟量超标的地下水饮用,患甲亢病、氟斑牙的老百姓比比皆是。滨州市引黄灌溉管理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王景元告诉记者,当年甚至有百姓在河道上跪天求雨,“爱黄河恨黄河,离了黄河活不了”,这就是百姓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断流之痛远不止此,更重创了黄河口生态环境。海水蚀退陆地,河口地区土地盐碱化、沙化,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环境失衡,近海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特有的动植物遭遇灭顶之灾,黄河口独有的“刀鱼”也消失殆尽,伴随刀鱼消失的还有黄河的自净能力,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洪水威胁、漫滩加剧……黄河一病,给沿黄地区带来了切肤之痛和噩梦般的日子。
因为缺乏统一的水资源调度、管理体制,一遇黄河枯水年份或季节,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导致断流日趋严重。
面对黄河断流的困境,一场声势浩大的拯救黄河行动开始了。1998年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联名发出“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呼吁。1999年3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3月1日,第一份水量调度指令下发,黄河水量调度拉开帷幕。
1999年3月11日,不到10点,利津水文站黄河边上站着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从附近村子里赶来的百姓,他们在这里等待的是被记入历史的一刻。10点,利津开始恢复过流,10点40分流量达到14.3m3/S,16时增大到56.0m3/S,3月12日6时达到109m3/S,至3月20日20时达到663m3/S。“我就在这里看着黄河水从上面‘哗哗地’流过来,老百姓们也大声喊着‘水来了,水来了’。”尽管时间已经过去20年,但张利对黄河断流那天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
1999年8月12日之后,黄河断流黄河干流再未出现过断流。20年,因为水量统一管理与调控,奔涌的黄河以生生不息之势滋养沿黄子民、灌溉华夏大地。
调控黄河水的成功在于对黄河的尊重和科学的探索。在每一个调度年里,黄河水利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方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证黄河水供应。20年来,黄河上探索形成了“国家统一分配水量,省(区)负责配水用水,用水总量和断面流量双控制,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统一调度”的调度管理模式,黄河水量调度范围从干流部分河段扩展到全干流和重要支流,从非汛期延伸到汛期,调度目标也从确保黄河不断流发展到积极争取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更加注重生态用水保障,调度手段不断完善,调度能力大幅度提升。
此外,在利用好有限水资源、最大限度满足黄河流域内城市、工业、农业、生态用水的前提下,还做到了支援流域外用水。期间,“引黄济青”改变了青岛市原先缺水的面貌,使得青岛的工农业可以自由发展,居民的社会生活得到改观;“引黄济津”解除了天津市用水的燃眉之急……即使在2002年遇到特枯年的旱情时,也通过提前预测、黄河断流科学调度实现了黄河不断流的目标,还有效保证了生活用水、生态建设和重要工业的用水。
黄河断流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水资源匮乏、时空分布不均以及流域内降雨量减少等自然原因外,用水无序、对自然的破坏更是影响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
从黄河断流的原因反向推演,就能够寻找到保护黄河的方法。无论在工农业用水还是生活用水方面,都提高节水意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黄河水的利用率;保护水体质量,提高黄河水开发利用率;保护环境,保护海洋,避免因环境破坏、海洋受污而引起的温室效应导致降雨量减少……
2019年,是黄河持续不断流的第20年。20年里,黄河人踏平坎坷,寻找与黄河共成长的相处之道:首开水量统一调度先河,是我国大江大河中首次进行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河流,诞生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水量调度行政法规,探索了黄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的技术及长效机制。对黄河心怀敬畏的中国人以智慧和担当打开了调控万里黄河水的钥匙。
“雪原雷动下天龙,一路狂涛几纵横。裂壁吞沙惊大地,兴云致雨啸苍穹。”黄河,以其雄姿英发之势为大河两岸的儿女带去了数不尽的财富和文明,在她九曲身姿之中,可以感受“母亲河”的神奇与伟大。如今,站在利津水文站目送黄河入海,你能看到黄河水奔涌向前,也能看到滔滔大河中流淌的中国智慧。
“一亩地一年能有3000-4000块钱的收入,我有十多亩哩!”站在树下的王希章是山东滨州无棣县古城镇大王村的村民,也是眼前这片枣树林的主人。正如王希章所说,作为经济作物,枣树可以带给当地村民十分可观的收入,而好土地、好水源则是枣树林生长的关键。
记者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获悉,通过实施水量统一管理与调度,到2019年8月,黄河已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万里长河从断流频仍到河畅其流,从羸弱不堪到水复其动,以全新的生命形态支撑着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主题为“万里黄河·情牵合阳”的2019中国黄河旅游大会8月15日—17日在黄河旅游名县陕西合阳举行,将首次采取主会场与湿地景区分会场联动的方式,让黄河名城、名景联动向世人展示魅力。
新闻热线:法务部邮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覆盖情况反映热线:
利津水文站是万里黄河上最后一个水文站,它在这里目送黄河汇入渤海,是黄河水务的封笔之作。黄河,从距这里5000多公里的青海一路奔涌赶来,润泽沿黄一带的子民,带来水源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