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断流,重视治理保护 黄河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

数码新闻 2019-11-0298未知admin

  没有哪条河流像黄河一样,让中华民族怀有如此复杂的情感——她像温柔慈爱的母亲,用博大的胸怀,孕育出灿烂的文明;又像恣肆的怪兽,曾经带来苦痛的灾难。

  “黄河宁,天下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即日起,本版推出“大江大河·黄河”系列报道,关注如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怒浪连天来, 流水鸣溅溅,九曲黄河浩浩东倾。截至今年8月,黄河干流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

  这幅“奔流到海”的壮观图景,来之不易。曾几何时,巨龙失尾,入海无力的“病症”缠绕着母亲河。从1972年到1999年,28年间,黄河下游干流断流22年,断流长度一度达700多公里。

  黄河水资源先天不足、后天超载,如何救治?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是治理黄河的重要举措。1998年12月,《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颁布实施,1999年3月1日,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第一份调度指令,水量统一调度持续20年,黄河流域累计供水超过6000亿立方米。

  1972年到1999年,28年间黄河断流22年,断流长度曾达700多公里

  “快看,快看,水来了!”拥挤的人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水头翻卷着白色浪花肆意流淌,滋润着干裂的河道。1999年3月,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迎接断流大半年后的第一股黄河水。

  裹挟在人群中的张利欣喜若狂,从1991年进入利津水文站,他目睹了多次黄河断流。如今已成为利津水文站站长的他记忆犹新,“断流后,工作也断了线,水文、水质监测工作无从谈起。可是把黄河盼回来了。”

  如今,在黄河河口,大河缓缓入海,黄蓝相融,云水相连,飞鸟翔集,这里不仅是动植物的天堂,更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

  曾几何时,黄色巨龙疲态尽显。“断流不断流,就看利津站”。1997年,利津站断流13次,黄河断流黄河断流226天,创下了历史极值。“尾巴”甚至一度到了河南开封柳园口附近,这里离入海口还有700多公里。在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里,村民挽着裤脚,在干涸的河道挖渠筑坝,尽可能存点水渡过难关。

  这段记忆实在令人心痛:从1972年到1999年,黄河下游干流断流2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局副局长裴勇介绍,“1997年是断流最严重的年份,黄河断流长度超过700公里。河南开封以下无水、山东全境无水,下游河道看不到水,只见黄沙,即便是刘家峡、三门峡水库开闸放水也无济于事……”

  山东沿黄2500多个村庄吃水严重困难,“找水”成了当地干部最重要的任务。生态也亮起了红灯,黄河河口近半的湿地萎缩,草甸植被向盐生植被退化,鱼类鸟类大幅减少,黄河刀鱼、东方对虾纷纷绝迹。

  “水资源利用失衡是断流根源。黄河流域大多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本就匮乏。然而,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承担15%耕地的灌溉以及几十座大中城市的供水。”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化儒分析,特别是到枯水时节,沿黄星罗棋布的引水口纷纷抢水,无序利用,缺乏管理,更加剧了供需矛盾。

  为了重现“奔流到海”的景象,1998年12月,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实施《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黄河水利委员会实行黄河水量统一调度。黄河成为首条水量统一调度的大江大河。

  黄河水少,必须精打细算。裴勇介绍,水量统一调度管理,就是以不断流为目标,先定水、再分水,最后调水。以黄河来水情况定“大盘子”,统筹协调配置各地国民经济用水和河道内用水,实现上下游统一调度,丰枯互补。

  过去有多少嘴喝多少水,现在有多少水就喝多少水。1999年3月1日,第一份调度指令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传出,10天后,黄河下游全线年水量调度实践,已经探索形成了“国家统一分配水量,省(区)负责配水用水,用水总量和断面流量双控制,重要取水口和骨干水库统一调度”的调度管理模式。

  “一路狂涛几纵横”的黄河回来了。“黄河干流连续20年不断流,彻底扭转了过去频繁断流的趋势。水量统一调度,解决了世界上其他大江大河至今难以解决的断流问题,体现了我国治理大江大河的能力和管理水平。”黄河水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久前,黄河水利委员会公布的黄河水量调度执行情况显示: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黄河流域主要来水区合计来水618.44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34%。黄河干流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合计耗水量为232.50亿立方米,较统一调度以来均值多供水27亿立方米。

  黄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9省区,用水主体多元,利益复杂,加之降水年际变化大,水量统一调度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你能想象,黄河河道里每秒只有5吨水流经的样子吗?1999—2000年度,中游潼关水文断面实测5月来水量低于历史最小值;小浪底水库蓄水所剩无几;6月下游利津断面流量仅5立方米每秒。

  水流孱弱无力,沿线纷纷“喊渴”,小流量时只要有一个大的闸口控制不住,黄河就可能再次面临断流。

  裴勇是前期筹划开展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工作的参与者之一。“调度计划、协调、执行等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但大家都坚定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精细。把流量掰开揉碎了,精确到几立方米每秒。”为了保住弥足珍贵的水资源,山东有引水闸门60多个,工作人员买了100多把锁,严防死守,不让一滴超标水流出黄河。

  老天仿佛要和调度工作作对,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出现15个枯水年,其中8个特枯水年。然而正是一次次分斤掰两、锱铢必较,让黄河避免断流。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管理局与调度局水量调度处处长可素娟介绍,在精准预测、精细调度、严格监督中,水量统一调度走向成熟,为其他大江大河治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装上“智慧大脑”,调度手段更科学。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量统一调度大厅的大屏幕上,主要断面流量、取水口流量、水库蓄水量等信息实时显示,这为成功调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水量统一调度关键在精准。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水量调度处处长刘树君介绍,水量调度必须综合考虑来水变化,防汛、防凌需要和电网需求。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大力推进智慧小浪底建设,闸门控制系统、电站控制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都实现了信息化,智慧小浪底让下泄流量精度控制在5%以内。

  分水难,分的是利益。“调令能否真正落地,是水量统一调度面临的挑战。”裴勇深有体会。

  2006年,我国第一部流域水量调度管理行政法规《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施行。以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行政责任体系逐渐建立,河湖长制体系不断完善,水量调度责任压实,超计划用水得到有效遏制。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裴勇介绍,各地根据《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安排重大项目。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度对黄河水资源科学调度、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省区引黄用水需求。

  黄河水成了“生态水”。生态补水,让内蒙古乌梁素海重焕生机。近两年利用黄河来水较丰,在凌汛期和灌溉间歇期实施生态补水,截至2019年11月累计补水11亿立方米,相当于把湖水整体置换两次,乌梁素海水域面积扩大,水质明显好转,局部达到Ⅳ类水,为历年最好。

  2008年,黄河首次实施河口生态调度,截至目前累计生态补水约3.49亿立方米,2018年河口芦苇沼泽湿地面积达到1.5万公顷。“水丰草美,光板地又恢复成水面,这儿如今有1300多只东方白鹳、7000多只黑嘴鸥。要知道,这些鸟儿对栖息地是出了名的挑剔。”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吕卷章说。

  “调度目标从确保黄河不断流,发展到积极争取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更加注重生态用水保障。”王化儒介绍。

  黄河水成了“发展水”。黄河水不是无限供给的资源,出路就是实现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山东淄博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冷却水、空调冷凝水、工艺水等废水分类回收,用于生产、黄河断流绿化、冲厕等。“公司严格执行用水计划,年可回收各类水资源80余万吨,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公司负责人刘子斌说。

  节水机制更健全。国家发改委两次调整黄河下游非农业用水渠首工程水价。在内蒙古、宁夏两地开展了水权转让,实现了“农业节水得到补偿、工业用水得到保障、用水总量得到控制、用水效益得到提高”的多赢目标。黄河断流

  黄河水成了“解渴水”。越来越多的群众喝上甘甜水。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通过引黄供水工程,屡屡实施引黄济青、引黄济津、引黄入冀,为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支撑。黄河水成为青岛及胶东地区的主要用水来源,使高氟区、咸水区的人民喝上了“甜水”。

  二十年坚守,让黄河告别断流。大河滔滔起欢声,奏响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三大运营商正式推5G套餐 128-869元/月 最高300G流量

  2019首届深圳食品安全美食节开幕 引领消费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前三季网上零售额达7.32万亿元 社交直播电商成重要新业态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11月1日施行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