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国耻《马关条约》
127年前的今天,1895年6月17日,是日据台湾政府 的“始政纪念日”,也是台湾人民的“耻政纪念日”。
《马关条约》是中国的国耻,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教导 的不和 教材。
1895年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三,糜烂 无能的清廷被迫派代表李鸿章在日本马关(今日本下关市)春帆楼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媾和 条约》,由于下关古名赤间关,日语“间”的读音近于汉语的“马”,中译名赤马关简称马关,所以《中日媾和 条约》通常称《马关条约》。
《中日媾和 条约》,作者供图
双方设定:
1895年5月8日(农历四月十四)为双方批准、换约的日期。附带言之,《马关条约》签订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和换约的新历5月8日,都是国耻纪念日,都是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心里永远的痛。2018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恰是新历5月8日,这一天恰是两个国耻日的重合,是双重的国耻纪念日。另外,2037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也恰是新历5月8日,也是双重的国耻纪念日。
丧权辱国 割地赔款
《马关条约》资料图
《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从属 岛屿” 和“澎湖列岛”等(原议条款还包孕辽东半岛),列入“划界”以内,“让与日本”。
今天,我们经常说“海峡两岸”,中国地分两岸乃因《马关条约》“划界”而起、乃自《马关条约》“划界”为始也。
我们也经常说,《马关条约》是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 等条约,实际上《马关条约》还包孕了“弃民”的内容。《马关条约》第五款设定:(自批准、换约之日起)“限两年之内,日本准中国让与处所 人民愿迁居让与处所 之外者,任其变卖所有家当 ,退在界外。但限满之后尚未迁徏者,酌宜视为日本臣民”。
这就是说,1895年5月8日(农历四月十四)两年后的1897年5月8日为“台民去留”的最后限期,逾期仍留居台湾的中国人即被动地丧失中国国籍,被动地沦为“日本臣民”,沦为日本的“二等公民 ”。这是《马关条约》的弃民条款,是日人在中领土 地上、也是其胁从者清廷在中国汗青 上犯下的一宗大罪,是台湾人民“特殊的汗青 遭遇”。
《马关条约》签订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生”,是最受台湾民众信奉、被认为对台湾民生最多庇佑的神明妈祖的“庆诞日”。国度 弱乱,庶民 遭殃,台湾同胞首当其冲。割台祸起,神明如妈祖也爱莫能助!
全国请愿 公车上书
汪春源等人“公车上书”,作者供图
叶题雁等呈请代奏,作者供图
1895年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三)签约之后、5月8日(农历四月十四)换约之前,普天忠愤,全国各地(包孕台湾)兴起请愿运功,呼吁朝廷万勿批准条约。
在京参加 会试的台湾举人汪春源、黄宗鼎、罗秀惠,取得在京任职的台湾进士李清琦、叶题雁的“印结”和介入 ,配合 向都察院上书,抵制《马关条约》、扺制割台之议,其文称“台民忠勇可用”,呼吁朝廷万勿割弃台湾和台民。此即台湾举人的公车上书(举人赴试,例有公车补贴 ,故公车成为举人的代名词)。
据康有为《康南海先生自订年谱》,他亲见台湾举人“垂涕而请命”,路人“莫不哀之”的情形,“时以为士气可用,乃以一日二夜成万言书(汪按,即《上清帝第二书》),请拒和、变法、迁都三者”。康有为提议 十八省举人的公车上书,台湾举人的公车上书有以启发也。
从各地请愿、台湾举人公车上书乃至十八省举人公车上书,所有抗争一一归于无效,《马关条约》却如期于昔时 农历四月十四日换约“生效”。
《马关条约》“生效”后、日军入侵前,1895年5月25日(农历五月初二),署台湾巡抚、台湾布政使唐景崧宣告在“永戴圣清”的前提下,成立“台湾民主国”并自任“总统”。从念头 上说,此为“自主保台”之计,目的在拖延时间(唐景崧昔时 给文廷式的电文里表示 了这个意思),应用 帝国主义列强角力以待日人放弃 占领台湾(日人放弃 对辽东半岛的占领权是其先例)。
然而,唐景崧等人随即“仓黄内渡”,事归于失败。斯时也,国度 弱乱至于极矣。祈祷一二神明、求告皇帝、寄望封建权要 皆不济事。
台湾人民 英勇抗日
《马关条约》签订前后,中、日双方议定1895年农历三月初五至二十六停战。《清实录》1895年农历三月八日记,“向来两国议和,先定停战日期,订定合同 不成,仍即开战。此次议定停战,自初五至二十六,亦只二十一日,彼不允台、澎,李鸿章按公法与之力争,而彼坚执如故”;又记,“现在奉天、直隶、山东,日允停战二十一日,而彼图攻台湾,不在停战之列”。
就在停战协议生效前几天,1895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日舰突然占澎湖,将战火延烧到台海。同样令人气愤的是,《马关条约》设定应于“本约批准交换 后两个月内交代 清楚”,即1895年5月8日(农历四月十四)两个月后的7月8日,而不是1895年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三)两个月后的6月17日“交代 ”。
然而,在日据台湾的50年里,日据台湾凳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