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中国】中国丹霞之美

文化新闻 2022-08-0862网络整理知心

  原问题:【大美中国】中国丹霞之美

  【大美中国】

  丹霞,字面意思是玫瑰色的晚霞。千百年来,这个形容曼妙霞光的词语在诗词天下里熠熠生辉,到近代又被冯景兰和陈国达引入地球科学规模。广东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定名地,这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地学前辈们的留意,他们把其他和丹霞山一样的地貌景观通称为丹霞地貌。于是,“丹霞”二字成为一类地貌的总称,指的是由陆相红层形成、以陡崖为特性的地貌。历经近百年,由中国粹者定名的丹霞地貌,成为国际普及接管的学术用语。

  丹霞地貌的特性包罗陆相红层和陡崖。“陆相”说的是岩石形成于陆地地域而非海洋地区,形成岩石的沙石碎屑沉积于诸如盆地、湖泊等陆地上的低洼地区。陆地的情形下,差异的天气前提所沉积的沙石也差异,譬喻暴雨时代澎湃湍急的大水带来粗细稠浊的砾石,波光粼粼的水面搬运来的是过细匀称的沙子。尔后被层层深埋地下,在庞大的压力下颠末漫长的时刻形成赤色的岩石。数万万年的结构抬升,使得赤色的地层被抬升到高处。崖壁上层层叠叠的岩石由于抗风化手段差异,较软的岩层风化速率快,形成顺层窟窿,上部坚固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崩塌下来,崩塌处形成新的崖壁。这个进程周而复始,即是丹霞地貌的演化进程。崩塌是丹霞地貌演化的首要方法,再加之风化浸染的雕蚀,最终形成了瑰丽的丹霞景观。

  中国的红层和丹霞有什么特点呢?据统计,我国红层的漫衍面积占疆域面积的9.5%,红层区糊口的生齿约1.44亿。我国57%的红层形成于距今1.45亿年到6600万年间的白垩纪时期,高出700处丹霞地貌发育在白垩纪砂砾岩上,别的丹霞地貌大多发育在距今6500万年到2330万年间沉积的古近纪砂砾岩上。另外,大的断裂带造成了地表的凶猛隆升,为赤色地层抬升到高处并接管腐蚀缔造前提,以是大部门丹霞地貌区沿着深大断裂漫衍。据已故丹霞地貌学家黄进传授的统计,我国已发明的丹霞地貌高出1100处,漫衍于20多个省级行政区,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大漠,从东北雪乡到川渝要地,从云南雨林到黄土高原,丹霞地貌的身影四处可见。个中在我国东南部、四川盆地东部和祁连山——六盘山一带漫衍尤其麋集。差异的天然情形和地质地貌演化汗青培育的丹霞景观范例差异、特色各异。东南部的丹霞多为碧水丹崖的组合,色彩富厚,娟秀幽美;西北的丹霞顶部多黄土包围,雄浑粗犷,野性绚丽;北方的丹霞大多面积较小,嶙峋独特、千姿百态;西南地域的丹霞发育于高原上的深切峡谷之中,万壑峥嵘,飞瀑流泉;黄土高原上,纵横交织的水系切入黄土包围下的赤色地层,形成赤色的丹霞峡谷,别有洞天,光影幻化。

  与其他地貌的暗色调对比,一抹亮丽的赤色是丹霞地貌的最大特点,丹霞景观具有重要的美学代价,形成了专属于丹霞美学的词语,如“赤壁丹崖”“万古金城”“丹山碧水”等。丹霞地貌的特性深刻地影响了地区文化,如“丹霞红”以及特有的城堡状外观使丹霞景观发生凶猛的神圣感,为宗教人士憧憬的洞天福地,成为大量鬼斧神工的寺庙构筑和摩崖造像、石刻的载体;开敞干燥的崖壁窟窿每每还成为崖居的选择和墓葬的风水宝地;先民操作陡峻阵势制作古盗窟,逃避战乱匪祸;丹霞的红石头也成为内地的首要建材,尤其是官府、祠堂、寺庙的构筑选材;丹霞景观还成为文人书生歌咏的工具,留下大量的题字、碑文、诗歌和游记。

  为更好地掩护丹霞这一类出色绝伦的地貌景观,在以彭华为代表的中国粹者和各界的配合全力下,2010年8月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6处系列提名地以“中国丹霞”为名乐成列入天下天然遗产名录。1899年闻名地貌学家戴维斯提出了腐蚀旋回理论,讲的是地表从平原隆起为高原,然后被沟谷不绝腐蚀,直到被腐蚀殆尽,形成新的平道理论,也是地貌演化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国丹霞”6处丹霞地貌区作为完备的且具有逻辑性的地貌系列,演绎了从“青年期”到“中年期”再到“晚年期”的地貌变革进程:青年早期以高原峡谷为特色的贵州赤水、青年晚期以巷谷纵横交织为特色的福建泰宁、壮年早期以麋集峰林为特色的湖南崀山、壮年晚期以簇群式峰林为特色的广东丹霞山、晚年早期以涣散峰林为特色的江西龙虎山和晚年晚期以孤峰为特色的浙江江郎山。每一处遗产地都清楚地展示了丹霞地貌演化的一个特定阶段的特性,六处遗产地串联起来就组成了丹霞地貌演化进程的完备图景。“中国丹霞”系列记录了中国东南部大陆从中生代以来的演化特点,具有不行更换的地球科学代价。大气磅礴的赤壁丹崖,千姿百态的奇山异石,幽深曲折的峡谷群,融山、石、林、水等要素于一体的景观,组成了天下上有数的天然美的地区。

  另外,丹霞地貌区崖壁林立、地形高卑,使得六处遗产地都生涯了齐备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山块顶部被崖壁环抱,形成孤岛一样的栖息地,因此丹霞地貌区成为各类动植物的遁迹所。生物多样性代价与丹霞地质地貌代价配合构成了丹霞的遗产代价。

  第34届天下遗产委员会集会会议关于“中国丹霞”天下天然遗产地审议决策要求,进一步增强遗产地的打点和遗产地内生物多样性的掩护,继承做好丹霞地貌的科学研究和增长丹霞地貌学术成就的国际认知。连年来,以广东丹霞山为代表的中国丹霞遗产地一连增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相助,加大基本研究投入,引入新技能开展科研监测,成立多条理的科研监测步队,打造世界丹霞地貌科学掩护的树模。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