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奔腾看中国丨一船明月过沧州
新华社石家庄10月7日电 题:一船明月过沧州
新华社记者王民
“长河日暮乱烟浮,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这是清代墨客孙谔在京杭大运河搭船写下的《夜过沧州》。
天高气爽,波光粼粼,芦苇、荷叶、垂柳犬牙交织……现在的人们泛舟运河,举目远眺,段段有光景、随处有典故,一幅“丰草繁花碧水流,河曲千载济沧州”的静美画卷映入眼帘、悦耳肺腑。
沧州有1500多年建州史,明洪武二年(1369年),州治移至长芦镇,即本日的沧州中心城区。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蜿蜒流经沧州城,海盐和漕运培育沧州数百年富贵。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长13.7公里。近3年来,来自黄河、长江的生态补水,令断航40多年的河流碧水丰盈,沿线建成南川楼、百狮园等12座旅游船埠,本年9月1日实现旅游通航。
京杭大运河在沧州中心城区穿城而过,是沧州人的“母亲河”。通航后的第一个国庆节,许多市民选择“运河游”,感觉千年运河的期间之“变”与别样之“美”。在市区糊口30多年的孙淑娟带着家人第一次搭船游运河,“本年大运河通水又通航,赏生态美景,感觉汗青变迁,感受幸福满满。”她说。
据沧州大运河运营打点有限公司统计,国庆假期的前6天,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共有4819人次搭船游览。
沧州地区文化研究所所长孙建更是大运河滨的常客。“大运河沧州段事业和遗存多被保存或再现,运河之美如今更胜往昔。”孙建先容说,汗青中的南川楼、朗吟楼临河而立,原为明代官办构筑,后消散在明末清初的战火中。2021年,旧日房舍破旧、街道狭小、私搭乱建广泛的南川楼村被整体拆迁,极新的南川楼、朗吟楼拔地而起。两楼依偎在大运河臂弯,再现运河盛景。
尚有一些汗青构筑,如1910年阁下建树的津浦铁路给水所、始建于1921年的面粉厂小楼等都在大运河文化带建树中被保存下来。沧州市大运河文化成长带建树办公室副主任杜金月说,连年来,沧州完美筹划,清淤植树,传承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叫醒千年运河。
沧州市以河为线、以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全域统筹大运河文化带、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建树。客岁,沧州市区栽培乔灌木3万余株,运河对象两侧形成鱼骨状通河绿廊空间,促进河城共融。
天黑的大运河华灯初上,游船交织。“已往人们拉纤行船,依靠大运河营生;此刻糊口充足,大运河成了休闲赏玩之所。”孙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