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看文化景观

文化新闻 2022-12-07132网络整理知心

  11月的南边依然温顺,在东湖之滨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园里,我天天不只能感觉到年青的气味,还可以明确校园文化景观之美。

  不久前,这所大学刚过完70岁生日。地质报国的激情不只彰显在校园里的海报上、横幅中,还写在师生的脸庞上。穿过校园南望山地道,进入北校区,在一处空旷的广场上,一尊器宇轩昂的攀缘雕塑令人过目难忘。

  从远处看,这尊雕塑高峻宏伟,上半部门的攀缘者雕像由5名爬山科考队员构成,有的高举地质锤,有的手持“爬山队”旗子。他们目视远方,眼神里布满自信。雕塑的下半部门是一个具有当代气魄威风凛凛的不锈钢地球穹顶造型,穹顶的内部有声光电装置,到了晚间,整个攀缘雕塑显得“色泽照人”。雕塑高8.848米,取意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86米;穹顶宽6.37米,取意于地球半径6371公里,充实融合了珠穆朗玛峰、地球等元素。

  中国地质大学以地球科学为首要特色,师生们每年都要举办地质演习和地质考查,攀缘一座座山峰成为根基的事变手艺。从这个角度看,这所大学与户外旅游、行为有着自然的接洽。田野地质事变现场每每在深山密林、江海之畔,许多处所人迹罕至,却能看到凡人难以见到的壮观美景。这所大学的许多师生和校友,走过最长的路,登过最高的山,见过最美的景。2012年至2016年,师生们构成的爬山科考队,不只登顶天下七大洲最岑岭,还乐成穿越地球两极的顶点,带回贵重的地质样品,开展后续的科学研究。本年4月,陈刚传授带着念大学的儿子登顶珠峰。他们不只收罗地质样品,还开展高山丈量,誊写了父子同登珠峰、配合科考的韵事。

  攀缘雕塑用艺术泛起出这所大学勇攀岑岭、追求卓越的精力,明示着师生不只攀缘天然界的岑岭,还攀录取学的岑岭和人生的岑岭。这尊雕塑和这所大学的气质全然相符。不时有门生从攀缘雕塑旁走过,有些还拿脱手机照相。一尊雕塑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传染人、影响人,逐步地成为一种文化。

  假如说攀缘雕塑明示了师生攀缘天然界岑岭的勇气,那么校园里的另一处文化景观——院士长廊,则把攀缘精力内化到地质报国的信心中。院士长廊位于校园西区地勘楼广场前的中轴线两侧,为钢架布局,犹如一本一本打开的书,每一本“书”中是院士们的画像。这所大学被誉为中国地质教诲的摇篮,70年来,共涌现出近70位院士。

  这些院士都是海内响当当的“地质大老师”。院士长廊中的第一幅画像是195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首批学位委员的冯景兰传授,他深知矿产资源在国度建树中沉甸甸的分量,提出“关闭成矿”的观念,在矿业开采中施展庞大浸染;矿床地质学家袁见齐院士是中国盐类矿床研究的开辟者,为柴达木盆地的钾盐开爆发出了重大孝顺;杨起院士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煤境界质及勘察专业,是煤境界质研究规模的领跑人;赵鹏大院士1983年至2005年任该校校长,提出了“三联式”矿产定量猜测理论和要领系统,得到了国际数学地质协会最高奖——克伦宾奖章……

  院士长廊没有绮丽的装饰,是校园里最朴实的文化景观,也是一道砥砺民气的风光。20多年来,院士长廊的长度不绝延长,意味着更多的结业生不绝攀录取学研究的岑岭。在院士长廊前逐步走过,我似乎望见这些院士们跋涉江山、风尘仆仆,为故国探求矿藏的身影。

  解说楼后头的树林里有一尊校友张国旗的半身雕像。1989年,张国旗从这所大学水文地质专业结业,他主动放弃在多半会事变的机遇,回到田园山西陵川县,在水利局做一名平凡的技能员,勉力为老家黎民办理吃水难的题目。2001年,一次井下功课时突遇井壁塌方,为了掩护他人,张国旗献出了名贵的生命,年仅33岁,他的故事在三晋大地广为讴歌。为了眷念这位平时又巨大的校友,2007年,张国旗雕像在校园内竣工。

  故事并没有竣事。本年9月,已事变8年的张国旗之子张云飞考入这所大学,攻读父亲生前曾就读的水文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对他而言,父亲是心中的一座岑岭,水文地质学专业也是一座岑岭。张云飞曾对我说,未来研究生结业后,也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

  为了讲好大学故事,撒播大学声音,许多高校都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样,重视文化景观建树,这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题中之义,也是文化活校的有用方法。兼具艺术气味、汗青秘闻和头脑内在的大学文化景观,不只能带给人审美上的愉悦,也能教诲人、开导人。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