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红砖厝 悠悠故园情(2)

文化新闻 2024-05-10168网络整理知心

  据鹿港文教基金会董事长王康寿先容,从前鹿港修庙宇、建大庙时,为求精细绝伦,多从闽南礼聘大木作师傅来操刀,他们带来祖庙的木结构图样,连所用杉木、漆料等也通过闽台“对渡”从福建运来,一梁一柱、木雕斗拱、藻井瓜筒华丽至极。其时这样的运输方法叫“压舱”,形成了台湾构筑的移植征象。

  《台湾史志》云:“泉州文化通盘移嫁来台,培育了台湾开拓进程中的‘鹿港文化期’。”现在,缓步鹿港小镇,三步一庙,五步一祠,无不透着一抹“闽南红”。在鹿港龙山寺,尚存全台年月最久的八卦藻井,正是泉州匠派木雕的手笔。

  对比祠堂宫庙“依葫芦画瓢”式的移植,台湾民居源于福建的气魄威风凛凛更为明明,其营造史就是一出感人的乡情故事。据考据,已往迁徙至台的闽粤族群,建房总夸大“起祖厝”,祖厝总须立“堂号”,如林姓一样平常叫“西河堂”,堂号每每依循大陆祖地。他们扎根后,红砖红瓦烧制技能也传入岛内,红砖厝随之推广开来。

  金门与漳泉一水相连,深受红砖文化浸润。陈荣文先容,金门有160多个大巨微小的传统聚落,聚落里的民宅多是红砖古厝,至今仍遗存4000多幢,被誉为“活的闽南文化”。

  “走在金门,经常一扭头,古厝群的红砖和飞檐就不由辩白映入眼帘。旅行这些红砖厝,我困惑本身置身在认识的闽南之地,尤其走在‘十八间王家厝’棋盘似的古宅群中。”厦门作家黄静芬曾多次到金门采风,对内地红砖构筑的两岸渊源如数家珍。

  她口中的古厝群,位于金门山后村。这里漫衍着16栋雕画精细的闽南红砖古厝、1栋家祠、1栋学堂,俗称“十八间王家厝”。昔时制作时,所用红料运自漳州、泉州,梁木来自闽江上游,操持计划亦全由闽南师傅一手包揽。

  在黄静芬眼中,金门和台湾的红砖构筑,不只证实两岸传统构筑武艺不行支解,也是两岸同根同源的佐证,是联络两岸同胞心灵的纽带。“看这些古厝群,像读一本从唐宋至今的史书,我读到的是闽南人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刚毅和柔情。”

  两岸齐下手 “申遗”正其时

  香山脚下,鸿渐峰南,厦门翔安区黄厝村,一个有着千年汗青的古村庄。“五一”假期,一群群小门生来到这里研学,在成片的红砖厝里调查体验,孩子们最爱上的一门课叫“闽南红砖镌刻”。

  开课的先生叫史文沧。常年存眷红砖构筑的他,开了一间闽南红砖雕艺术馆,首要开拓红砖雕文创产物,推广闽南红砖文化。

  “向下扎根,向上着花。我想让更多青少年熟悉红砖雕,看到红砖构筑的代价和意义,插手到传承和推广红砖文化的队列中。”史文沧的愿望朴实,发动许多市民旅客慕名前来,给古村古厝带来了烟火气。

  和史文沧一样,林天海也在冷静保卫着红砖古厝。自省古厝文化研究会创立以来,他一向在探求和发掘古构筑工匠,但愿连续他们的营建技术。

  台胞陈荣文获评非遗传承人,林天海就是背后的推手。不止于此,连年来省古厝文化研究会还设立了匠师专业委员会,在省内选出45名传统构筑工匠,涵盖木作、砌筑、剪瓷雕等行当。

  “红砖构筑的一砖一瓦,关乎两岸的乡愁影象。”林天海说,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传统制作技能的传承成长,夯实红砖构筑掩护的根本。

  从有形的砖雕石雕,到无形的营造技术,联袂试探红砖构筑掩护之路,并连系“申遗”,已经成为闽台各界的共鸣——

  2005年,福建与金门启动闽南红砖构筑申报天下文化遗产前期事变。

  2010年,海峡两岸文化遗产掩护论坛在泉州进行。与会专家抉择,两岸一路为红砖构筑申报世遗。

  2011年,经国度文物局专家现场勘查,选取泉州南安官桥漳里村、厦门大嶝田墘社区作为申报点。

  2012年6月,闽台红砖古厝掩护学术研讨会在泉州进行。两岸百余名专家会聚一堂,聚焦闽台红砖古厝掩护传承之道,接续敦促红砖古厝“申遗”。同年11月,国度文物局发布《中国天下文化遗产准备名单》,闽南红砖构筑正式入选。

  客岁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试探海峡两岸融合成长新路 建树两岸融合成长树模区的意见》明晰提出,推进两岸闽南红砖构筑申报天下文化遗产事变。

  ……

  史文沧说,“申遗”对两岸红砖构筑的掩护将起到起劲浸染,也有助深化闽台文化交换领悟,增长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

  “下一步,闽台两地应对现存红砖构筑摸底造册,区分差异环境,确定吻合的掩护法子。”姚洪峰以为,还应创立连系“申遗”机构,做好“申遗”的宣传事变,联办红砖文化节、学术论坛等勾当,敦促形成两岸配合重视、配合掩护的精采气氛。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