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清华师生在梅园共同缅怀老校长梅贻琦

文化新闻 2024-12-05159网络整理知心

  中新社台北12月4日电 (记者 路梅)大陆高校师生赴台会见团4日前去新竹清华大学交换参访,两岸清华师生还共赴新竹清华校园内的梅园,拜谒、惦记老校长梅贻琦。

  “本日,一进新竹清华的校门我就知道本身是回家了,领会到了‘人世团圆乐,身外总云轻’的感动和欣喜。全体清华人是一家,这不是一句简朴的话,而是动作,是究竟。”大陆师生团团长、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邱勇致辞时细数两校渊源,并指出“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两岸清华有着自然的骨血亲情,尚有配合的老校长梅贻琦老师。他生平为清华的成长作出了不行消失的孝顺,深刻影响了两岸清华的治学理念和育人传统。

  梅贻琦1931年至1948年在北京接受清华大学校长;到台湾后,又筹建了新竹清华大学并于1955年至1962年接受校长,被宽大清华学子尊称为“永久的校长”。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病逝,埋葬于新竹清华校园内的山坡上,墓园以其姓氏定名为“梅园”,栽种了200多株梅树,每年事末花季梅花盛放,成为台湾闻名的赏梅胜地,公众到此赏花亦回忆梅校长。

  大陆师生来到新竹清华大学后,两岸清华师生专门前去梅园拜谒。

  新竹清华大学前校长贺陈弘暗示,梅校长著名言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人人之谓也”,他僵持中汉文化“以工钱本”的代价传统,塑造了清华大学以学者与学术为尊的校风。清华校歌里唱到的“行健不息须自强”“学问笃实生光耀”是清华很是重要的传统。“本日两岸清华同窗一路来看梅校长,梅校长必然很兴奋。”

  沿梅园的山路拾级而上,两侧林木苍苍。北京清华大学门生李广普禁不住想起梅校长的君子人品、道德文章和耳提面命。他说,“斯人已逝,言犹在耳,梅校长的教诲理念影响清华至今,也为我们青年门生为学、为人、干事提供了名贵的指导和启迪。”

  “北京清华大学与新竹清华大学是两岸血脉相连的兄弟院校。”北京清华大学门生沈亮说,此次与新竹清华大学的同窗们深入交换,并互换眷念品,“我似乎穿越时空的边界,切身感觉到了梅贻琦老师昔时在新竹辛劳建树校园的艰苦过程。越发深刻地熟悉到,梅贻琦老师的教诲理念早已深深植根于两岸清华大学的血脉之中。”

  “两岸清华有着兄弟般的情义,理应走在两岸高校交换的最火线,在更开放的情形里让两岸清华人,尤其是两岸青年,有更好的成长。”邱勇暗示,诚挚约请台湾各高校师生到大陆,明确壮美江山、感悟人文光景、交友齐心搭档,让两岸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加深相识、增长情意。(完)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