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思 北京香山碧云寺中缅怀孙中山先生
本年3月12日是孙中山老师逝世百年眷念日。克日,记者拜望位于北京香山碧云寺的孙中山眷念堂。惊蛰刚过,春光渐现。一对八旬佳偶彼此搀扶,踱过碧云寺前“危桥跨涧”,又颠末四进殿宇,抵达眷念堂,脱帽向堂内中山老师汉白玉塑像鞠躬请安。
孙中山塑像下摆放着几束菊花。“入了三月,险些日日都有市民自发献花。”碧云寺讲授员张媛媛说,碧云寺是人们惦记孙中山老师的重要场合。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的灵柩于昔时4月2日移至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石券门内暂厝。四年后,移灵南下前,宋庆龄及支属等在此为孙中山敛服,将改换出的中山老师衣帽封入金刚宝座塔石塔内,并在寺内普明妙觉殿(现眷念堂)设灵堂、进行灵榇奉移仪式。
“孙中山老师与碧云寺渊源深挚。”张媛媛先容,1912年8月,孙中山在孔祥熙的陪同下登上金刚宝座塔,并亲手培植一棵濒于枯萎的侧柏。现在,这棵古柏九根枝杈亭亭如盖,故称“九龙柏”,又名“中山柏”。
在眷念堂外,记者看到来自江苏南京的黄老师,正教小学三年级的外孙圆圆识别由宋庆龄所题的“孙中山眷念堂”匾额。此次来北京,他们旅行了很多事业,碧云寺是最后一站。“我们想让孩子相识伟人的平生。”在眷念堂旁侧展室内,黄老师对中新社记者说。
圆圆拿着智妙手表,拍下展室内陈列的孙中山遗著、遗墨。“我在讲义里读过他。”圆圆说,在三年级语文上册讲义中,收有一篇报告孙中山修业时的故事,名为《不懂就要问》,“书里说,要进修孙中山老师大胆求知的精力。”
多年来,每逢孙中山诞辰、逝世眷念日,两岸各界人士纷纷前来惦记。1990年,时任中国台北奥委会副主席李庆华率团来碧云寺拜谒。从此,碧云寺先后迎接了辜振甫、郝柏村、江丙坤、吴伯雄、朱立伦等台湾人士。2006年4月15日,时任中国百姓党声誉主席连战一行前来瞻拜,题词“青山有幸伴中山,同道无由忘高志”,并在塔下栽培了一棵白皮松以示眷念。
北京市民田老师在孙中山眷念堂前静默致敬,“眷念孙中山老师,无论是在大陆,照旧在台湾,都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孙中山的头脑和理念,是两岸同胞配合的精力财产,“也提示两岸人民不忘汗青,联袂面向将来。”
“我本年77岁。年青时每年城市爬香山,此刻爬不动了。”北京市民王老师说,但他照旧会常来碧云寺转一转,看看眷念堂近况,“看望”连战种下的白皮松,“第一次见到这树的时辰,它才两三米高。我总惦念着它,长得好欠好?”
王老师说,这棵树是两岸同胞的配合影象。现在,“老伴侣”绿意盎然,华盖如云,随风摇晃间窸窣有声,周边园艺师正翻土、剪枝、理叶,“它很坚贞,还会长成更大、更有分量的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