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怪象: 用老戏骨抬咖? 别丢人了!

娱乐新闻 2023-11-2386网络

近些年国剧进入了一个很奇妙的状态:

老演员扎堆返场,各种高能飚戏,看得我直呼好家伙。

不过,看老家伙们搞文艺复兴确实爽,但每次都觉得好像差点意思。

再定睛观瞧……

哦?旁边还有几个小年轻。

老家伙的气场太足,小年轻们还是有点接不住。

气场一乱,场面和节奏就容易不和谐。

类似情况多了,我有时候会冒出一个想法:

剧组是不是吃错药了,非塞几个小鲜肉进来“破坏氛围”。

仔细想想,造成这种局面,原因稍微有点尴尬。

总结起来一句话,青年演技派艺人断档严重,但影视行业对年轻演员的需求只增不减。

供需不平衡,大家只能双手一摊,抽着啥算啥。

有良心的剧组们,把关相对严格,抽卡的效果也更好一点。

比如,《开端》里抽出了白敬亭和赵今麦;

《猎罪图鉴》里抽出了檀健次;

《狂飚》干脆一把爆两张90后ssr苏小玎和阿如那,年龄稍微大了点,但水平还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这些演员跟老戏骨对戏,多少显得功力不够纯熟,但起码“拿得出手”的演技和几次高光表现,让他们足以填补剧本对年轻人的需求。

只要给足机会,按照文艺界传帮带的习惯,总有能挑大梁的时候。

不过有人拿到高光,就有人拖了后腿。

例如《扫黑风暴》,里面张艺兴和江疏影俩人的演技属实是……有目共睹。

前者饰演的林浩,一直被王志飞、孙红雷,乃至饰演孙兴的吴晓亮压一大头。

后者饰演的黄希,在结尾跟贺局的那场哭戏对飚,我只能说是惨遭爆杀。

这类演员,在自己的专业赛道,都有一些过人之处。

可他们一旦跟老前辈一起搞作品,基本是给自己上强度。

老前辈火力全开,这几位小年轻确实容易被秒到灰头土脸。

稍微深挖一下此类作品,除了上文提到的,剧本需要一些年轻角色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需求:

作品宣发需要流量。

如张艺兴这样的演员,他们本身自带大把流量。

花一分钱,又能请个配角来填空,又能得到一个引流的窗口,让更多观众进来看剧,也不失为一种商业策略。

如果他们作为陪衬出现,占作品的篇幅不太大,却能给剧组带来实在的观众群体,只要善用快进和倍速键,这波剧目和流量相互赋能,属于是小小的双赢。

对这种情况,我个人并不鼓励,但能表示理解。

当然,“流量”跟“演技”要泾渭分明,本身也挺滑稽的。

遥想当年,什么“五朵金花”、“四大天王”,人家各个论流量牌面拉满,论演技业界翘楚。

再看现在……

算了,还是往前看吧。

这里要回溯一下时间线,回到《上海堡垒》时代。

现在我们都知道,《上海堡垒》是依托差点关上中国科幻大门的答辩。

实际上,看这部片子还有一个不那么显眼的收获:

它证明小鲜肉的号召力,也就那么回事。

这里有一说一不尬黑,咱们现在看的很多流量快餐,别看他们营销铺天盖地,往往实际观众也就是各家粉丝,外加部分垂类爱好者。

人数相对固定,且因为作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单部作品的观众很容易流失到竞品家里。

所以一部作品纯靠流量扛大梁有机会保本,可捞钱的上限太低。

想多挣钱,就得扩大受众圈层,就得想办法破圈。

怎么破圈呢?

首先,排除让流量精进演技,也排除让流水线编剧写出旷世奇作。

这两条路都不现实。

拼硬功夫不行,不过我们可以折中一下。

别管剧本、制作如何,先请一大票老演员入驻剧组,给作品造势。

而且,一定要找有口皆碑的老戏骨。

像咱们吐槽过的《促醒者》,遮住男女主再看演职表:

江珊、刘佳、张志坚、王志文、毕彦君、张曦临……

有这么多神仙压阵,它再烂能烂到哪去?

可惜事实证明,老师们确实单纯是来拿出场费的。

剧情主体,还是没能跑出流水线编剧最爱的办公室撕x,以及四位男女主相当堪堪的演技。

尤其本剧做宣发那会儿,我最先看到的是这张海报。

有一说一,当时给我激动坏了。

这么多实力派出现,还占海报C位,还是悬疑探案题材,这波指定优势在我。

结果正式开播了,海报换这张了……

反正,那会儿我心情挺复杂的。

复杂完之后,也得想想他们这么干的动机。

想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词语,他们就是在“拉大旗做虎皮”。

如上文所说,不少观众在抗拒没演技的小年轻时,也会越发迷信有演技的老戏骨。

时间久了,或多或少会形成习惯。

比如,“老戏骨出品必属精品”,或者是“即便剧本一般、主角一般、看老家伙飚戏也值回票价”。

这个不怪大家,我也这么想。

有了这种想法,对于拍片拍剧的人来说,他们可算是抓到救命稻草了。

不就是老演员嘛,整,都可以整。

跟不少顶流小生相比,请老演员花不了几个钱,却能扎扎实实的提升作品宣发时的质感。

最重要的是,吸引来的观众,相当一部分都是极难获取的路人。

如此划算的买卖,谁不干谁傻子。

既然我把这个过程说的如此不堪,是不是老戏骨们全都融入分段拉跨了?

也不一定。

剧组光顾着玩心眼、耍小聪明,能花多少心思和资源砸在剧本上,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商榷。

本子不行,留给老戏骨发挥的舞台就会变小。

再优秀的演员,碰上脑残剧情,也很难力挽狂澜。

万一剧本体量不足,但演员水平超神,结果还可能会变成《回来的女儿》。

你以为他们的微表情、小动作全是重要伏笔,其实只是演员自己演上头了,跟主线没有一毛钱关联。

更何况,有些剧组做更绝,他们甚至开始反向操作。

省下请小鲜肉的钱,让清一色演技派演员,一口一口喂观众八爷料理。

你说对吧,《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

我只能对剧组说,尽量还是别糟践老演员了。

当然,假如是演员明确是想拿着晚节挣米,上面这话当我没说。

不过,用演技派充数虽然不太道德,但也算是诸位有点自知之明,知道拉几个挡箭牌藏拙。

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把观众骗进来杀。

观众看完一眼假就撤了,片方也能多少拿到点数据,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而对于有些心眼更多的主儿,他们已经不仅限于“藏拙”,他们要玩更大的。

比如,给自己手上的小鲜肉抬咖。

原理呢,就是给xxx谋个潜力影视剧的男二女三。

正面打输出、扛伤害全让各路老戏骨、老艺术家出面,流量则能划水就躺平。

等作品神功大成,准备分享胜利果实的时候,此君就站出来了。

比如,一直被诟病的刘浩存小姐。

刘女士绝对属于硬“砸”出来的流量,出道就跟张译、范伟、于和伟、朱亚文、秦海璐这些大神搭戏,并且长期担任女主位置。

翻开账本一看,是十亿票房级别的大明星、大女主。

结果,遇到需要自己挑大梁的《四海》,刘老师当即原形毕露,原来没了高定面瘫剧本,刘老师的演技就这。

话说回来,单聊砸钱抬咖也不是啥新话题。

早在民国那会儿,大流氓黄金荣为了捧红女老生露春兰,也是玩了命的砸钱,甚至为此跟上海督军的公子大打出手,差点被军阀头子打死。

这抬咖力度,可比当今土老板们大气多了。

所以,娱乐圈里无新事。

可怪就怪在以前土豪劣绅砸钱捧角儿,甭管捧再高,台下喝几轮倒彩这人就该夹着尾巴跑路了。

但现在别说喝倒彩,把嗓子骂劈了、键盘干废了人家明星还是明星。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观众不喜欢当下的“老带新”。

实在是新人太不争气,也太水了。

以往老带新,都是老将给新人护航带热度,牛x新人不负众望成名成家,差劲的新人被自然淘汰。

现在倒好,这批差劲的新人不光没被淘汰,反倒疯狂蹭老艺术的热度、拖老戏骨的后腿。

捞多少钱倒无所谓,反正我不消费。

关键我正看老艺术家飚戏上头呢,镜头一转,一个眼大无神、表情僵的大白脸硬怼到眼前,用着不对口型的配音跟老前辈侃侃而谈。

等搞宣发的时候,老艺人还要大谈这位小朋友多厉害。

那个画面……见过潘子卖酒吧,大概就那德性。

算了,上总结吧。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叫“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比烂嘛,总能分出个“中烂”、“大烂”、“超大烂”。

反正圈子就这德行,咱也不指望圈内烂桃子能马上滚蛋,因为背后的操盘手们不同意。

起码,你们想玩流量就得乖乖搞粉丝特供。

如果你们想做狠活,那就调一车演技派过来,给大家上正餐,也给同行上一课。

别总想着跟观众玩心眼,真诚一点不香吗?

行吧,今天就先到这里。

感谢小伙伴们的点赞、关注。

我们明天继续。

拜了个拜。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