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众“审判”的刘雯: 这场轰动全网的“容貌羞辱”, 真的很扭曲(内地明星,刘雯,许多人)

娱乐新闻 2023-11-28178网络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这证明人们对于外貌、穿着、身材等能够从外部修饰甚至影响个人容貌的重视早已有之。

在西方世界这一点几乎更甚:以“时尚”为标签的巴黎、米兰、罗马等城市常常会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俊男靓女,通过时尚炫目的服饰以及装饰去主导世界流行的趋势。

总而言之,在现代人类社会当中,如何审美、怎样变得更“美”,可以说是被某种力量所影响的。

现代性以及价值观的全球化导致人们的观念迅速同质化,加之信息传播愈加便利,现在想要改变人们的某种观念,几乎只需要在网络上发布一些言论就可以做到了。如同著名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对于“话语”(discourse)概念的解释一般——这些语言是具有某种力量的。

这就是诸多“流行趋势”存在的动力。如今,衣食住行,乃至是精神层面的许多观念,都有了诸如“模板”的存在,这些固有的意识形态正通过媒体而 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想法,甚至去促使人们对他人实施强迫性的言行。

比如这个例子。

口中的“标准”:无声的审美暴力

刘雯是国内比较出名的模特,2023年三月初,暂别T台三年的刘雯再次献身,并且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八场走秀,可以说是十分敬业。同时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国面孔,也算是为东方魅力在世界舞台的展现添砖加瓦。

现场的图片显示,原本身材比例就十分出众的刘雯,在此次表演的过程当中,身材更加瘦削,许多角度看来,身上几乎没有多余的脂肪,脸部更是能够看到清晰的骨骼轮廓。

其实作为靠身材“吃饭”的模特而言,注重身材管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她似乎并没有受到大众的理解。

在许多社交平台上,刘雯走秀相关消息下的评论都充满了恶意:“太瘦了”“毫无美感”“像ICU出来的”甚至是“吓人”等评论占据了大部分,仿佛对于这些发布评论的人们来说,刘雯是急切等待他们的意见一般。

实际上,仔细看来,刘雯并未“瘦的不健康”,她的肌肉线条清晰,看得出明显的锻炼痕迹。

事实上,在接受采访时,刘雯表示自己刚刚拔过智齿,这一点对于她的饮食有一些影响,可能影响了一点体重;自己看上去瘦了也许是因为灯光等原因。

那么网友们的评论,真的是出于审美的角度在呼吁大众吗?恐怕不然。被大众“审判”的刘雯:这场轰动全网的“容貌羞辱”,真的很扭曲。

难以“讨好”的大众:胖瘦都不买账

早在大约五年之前,网上就已经出现了诸如“抵制传统审美,勇敢做自己”这样的言论,并且直到现在,依然还有人在鼓励那些并不符合大众审美的人要“勇敢做自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这类言论的存在,其动力是在突破旧有桎梏,还是有其他原因?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时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

同时我国居民的肥胖率以及肥胖相关问题都在持续,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再为温饱担忧了,但人们的身体状态似乎不容乐观。

加之各种相关资本,比如服装、化妆品、餐饮等行业,发现了人们身上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所以社会之中存在各种相关消费鼓励和广告,人们无意之间就陷入了这种陷阱之中:明明很在意自己的外貌,却又抵挡不住体重增长的诱惑。

于是在此影响之下,“拒绝旧有审美,勇敢做自己”“美不被定义”等价值观念开始出现,不少年轻人不惜顶着有些超标的体重,也身穿各种服饰去拍照,同时高呼自己是“独树一帜”的。

实际上人们的审美标准变了吗?

并没有。上文当中,身材出挑的模特刘雯因为太瘦而被人指责;同样,演员沈腾的妻子王琦,也是因为一张看上去有些臃肿的照片而被嘲,甚至有人表示其“配不上”票房数百亿的沈腾。

且不说这些问题该不该网友关心,单单是这种胖瘦都不买账的行为,就足以证明网友们的观点有问题。

人们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在就事论事,而是因为事件的主人公与自己之间存在差距,自己又认为对方在某一点上不如自己,像找一些平衡罢了。

莺歌燕舞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联系QQ